本報記者 張敏
日前,上海市經信委發布《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提出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落實閉環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市醫藥生物行業超百余家企業進入復工復產名單。其中,不僅包括了藥明生物、上海醫藥、復星醫藥、君實生物、和黃醫藥、恒瑞醫藥等國內醫藥企業,還包括羅氏、雅培制藥、強生等跨國醫藥企業。
恒瑞醫藥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目前子公司上海恒瑞已經啟動復工復產程序,逐步召回員工后,將按照政府有關要求進行閉環生產。
君實生物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3月份以來,公司針對上海等地的疫情發展情況,做了充分的應對預案。公司對可能受到防疫政策影響的實驗室和工廠部門做了一系列人員安排,如提前安排一部分員工駐場進行閉環管理,動態調整生產節奏,開展異地協作支持等,以確保在封控期間有序開展各項工作。
“現響應上海市政府號召,我們正在積極準備復工復產的相關事宜,根據市里發布的相關指引以及防控要求制定適用于公司自身特點的防疫政策和復工方案。”君實生物向記者介紹,公司計劃優先安排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員工以及重點項目人員,分批逐步返崗,在確保防控安全的前提下進行閉環管理。此外,公司也在積極協調公司在上海以外的研發和生產資源,盡全力確保在研項目正常推進,保障商業化藥品的持續供應。
不過,更多的藥企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仍在等待通知——“我們還在遠程辦公”;“防范區不能離開所在街道,這個時候復工還是很有挑戰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醫藥生物企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目前公司實驗室數量多且分散,單個實驗室無法騰出足夠的空間滿足所有返崗員工就地住宿。實驗室、生產和臨床研究所需的保障物資供應尚未恢復,復工后在交通運輸方面不確定能否給予通行保障。根據閉環管理要求,需要復工人員一天兩測(核酸),目前核酸檢測的能力和可及性存在不確定性。
“此次疫情對公司的影響還未能評估。”一位位列復工白名單的創新藥企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研發還在進行中,部分研發人員已經駐守在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是我國醫藥生物產業的重地。上海市經信委今年1月份發布的《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瞄準“高端化、智能化、國際化”發展方向,深入實施“張江研發+上海制造”行動,到2025年,上海將初步建成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核心承載地,產業規模超1萬億元。
根據規劃,到2025年,上海市將擁有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醫藥制造業企業4家左右;培育全球制藥50強、醫療器械50強企業3家;新增上市企業25家。
同花順數據顯示,A股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注冊地為上海市的多達38家,總市值超5600億元。
關鍵詞: 醫藥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