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學毅 見習記者 張曉玉
4月15日,晶澳科技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7億元-7.8億元,同比增長346.32%-397.33%;預計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6.5億元-7.3億元,同比增長995.73%-1130.59%。
對于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晶澳科技方面表示,“主要在于光伏組件產品出貨量同比增加,產品價格同向提升,同時公司持續優化供應鏈管理,使得收入規模和產品盈利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多家光伏產業鏈企業一季度業績預喜
除了晶澳科技外,光伏產業鏈中已有多家公司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包括通威股份、金博股份、天合光能、明冠新材。其中,通威股份預計當期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478%-51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503%-541%。通威股份表示,報告期內光伏裝機超預期,多晶硅產品需求旺盛,市場價格同比上漲,公司新產能有效釋放,產量同比提升,從而實現一季度量利雙增。
天合光能4月7日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稱,預計一季度實現凈利潤5億元-6億元,同比增加117.19%-160.63%;扣非凈利潤為4.8億元-5.8億元,同比增加182.89%-241.83%。天合光能表示,其光伏組件出貨量和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分布式智慧能源業務實現高速增長。
此外,金博股份和明冠新材均為輔材供應商,兩公司表示,受益于光伏行業的高景氣度,報告期內產品出貨量大幅增長。
東吳證券認為,2021年國內光伏戶用市場快速增長,2022年第一季度國內分布式需求和海外需求超市場預期,2022年需求確定性較強。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談道:“光伏行業一季度業績普遍預喜,一是光伏產品的價格水平處于高位運行狀態,企業的利潤率都不錯,而硅料價格自去年底沒有一直暴漲、出現了小幅回調,這也大大刺激了終端光伏電站裝機規模的增加,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環節也都非常受益;二是雖然國內有春節假期因素,但海外光伏市場需求大增,也使得光伏行業一季度行情淡季不淡。”
值得一提的是,光伏產業鏈公司業績預喜除了受行業高景氣度影響外,有專家表示政策支持也是驅動因素。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春節前后,中央和地方密集出臺利好政策,光伏被納入多省2022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經濟規劃,表明光伏已經上升為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在中央和地方聯動之下,光伏領軍企業積極擴大產能,終端需求迎來一次集中釋放。”
國資紛紛布局優質光伏資產
除了一季度業績預增外,晶澳科技在3月底還宣布了一項戰略投資。3月31日,晶澳科技公告稱,擬引入投資人對子公司揚州晶澳進行增資,同時實施市場化債轉股,增資總額達32.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增資名單中,除了晶澳科技的全資子公司外,其余三家全為國資背景。
具體來看,晶澳太陽能對揚州晶澳進行現金增資,增資金額為5.2億元;東方資產對揚州晶澳進行債轉股投資,增資金額合計20億元,其中包括現金增資5億元和用于認繳股權的轉股債權15億元;農銀投資對揚州晶澳進行現金增資,增資金額為5億元。中德投資對揚州晶澳進行現金增資,增資金額為2億元。
增資完成后,揚州晶澳的股權結構將由獨資變更為晶澳太陽能、東方資產、農銀投資、中德投資四方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別為68.858%、23.068%、5.767%、2.307%。
晶澳科技董秘武廷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談道:“東方資產和公司合作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此次合作建立在雙方業務相互了解的基礎上。農銀投資是中國農業銀行下屬專業的股權投資機構,在四大國有銀行里面是發展的比較快、比較早的公司,在權益投資方面非常專業。”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天眼查股權穿透圖顯示,中德投資的股東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安徽省信保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省信保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由安徽省人民政府百分百控股。
據《證券日報》記者觀察,近年來國有資本對光伏行業表現出極大的關注,紛紛布局優質光伏資產。其中,上述戰投之一農銀投資曾先后投資了國家電投集團青海黃河電力技術有限公司、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廣核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等央企的清潔能源混改引戰項目。
祁海珅指出,“在‘雙碳’目標下,光伏等新能源發電會成為構建‘十四五’提出的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主力軍,光伏行業也正在迎接‘雙碳’目標下的高光時刻,包括央國企在內的任何企業和個人都是減排責任的主體,國資布局新能源也是大勢所趨,無論從低碳減排的戰略高度、還是從光伏新能源產業經濟性的角度,都要重點引入和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這就帶給光伏行業更多發展空間,這也是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需求,光伏平價上網成為新低碳經濟的‘引燃點’、同時也是起點,龐大的光伏應用場景,會把光伏‘廉價能源’的屬性最大價值的發揮出來,讓人們享受到更多的綠色電力。”
中金公司在研報中提出,看好央企入局為戶用光伏帶來商業模式優化及增量能見度提升,看好民企作為開發、建設、運維方,央企作為投資方,共同支持行業快速發展。
(編輯 白寶玉)
關鍵詞: 增資擴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