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公考北京市朝陽區公布了擬錄用人員名單,從這份名單來看,錄取的公務員大多是名校畢業生,其中城市管理執法崗錄取了一位北京大學的博士生,引發了網友廣泛的討論。有網友說連北京大學的博士都來搶城管的飯碗了,也有人感嘆道疫情讓年輕人看清了編制的重要性。
其實深入分析,我們國家要建設要發展,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學歷高素質的畢業生紛紛愿意成為公務員為人民服務,一方面是對我們政府領導的認可,另一方面是對于進入體制內以后自身發展的自信。而對于人民群眾而言,政府工作人員整體素質的提升必定會大有裨益。
但這也不意味著成為公務員應該是所有畢業生的目標。社會的發展需要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每個人根據自身經歷也會有不一樣的選擇。然而近幾年來,考公人數持續暴增,報考形勢不亞于高考,掀起了一陣“考公熱”。不少名校學生因為畢業時的迷茫而跟風報考,認為身邊所有人都在考,優秀的前輩們也在考,那么成為公務員就能夠解決未來的一切問題。而現實情況卻是不少人在成為公務員后發現并不是自己想象那般,公務員并不是一個喝茶看報的職業,作為公務員需要很高的政治覺悟與奉獻精神,在國家需要你的時候能夠隨叫隨到。
對比,在報考公務員前,不妨先想想這幾個方面:(1)能否接受公務員的收入難以有較大的漲幅。(2)是否愿意擇一城而安,當選擇當某地公務員后,跨地域調動較難實現。(3)公務員進來難,但跨行也難。(4)公務員不允許從事和參與營利性活動。
作為國家的公職人員,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得到了保障。但是選擇當公務員,就應縱身投入到人民的福祉、國家的建設,而不是一些人想象的清閑自在,所以成為公務員,基本上就與發財沒有太大的關系了。
宇宙的盡頭并不是考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大眾所追捧的不一定就是人生的坦途,“考公熱”需要回歸理性的思考。根據自身的需求與對未來的規劃,我們的選擇應該是多樣化的。趁著年輕,我們還可以看看人生有多少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