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興安
隨著上市公司2021年年報陸續披露,對年報的審計質量成為市場關注點。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3月25日記者發稿,會計師事務所共為502家上市公司出具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其中,498家被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3家被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1家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
記者梳理,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主要原因涉及公司連續虧損、案件訴訟、持續經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等。
以*ST長動為例,公司2021年年報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而公司2019年和2020年的年報審計意見也是“無法表示意見”。審計機構表示,公司人員嚴重流失,業務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公司2021年度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約為負45.4億元,已連續四年虧損;因債務逾期等事項,公司涉及多起訴訟,部分銀行賬戶以及部分子公司股權被司法凍結;重要子公司審計受限。
*ST商城年報被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審計機構表示,公司已連續四年虧損,連續四年營運資金為負數,公司已披露了擬采取的改善措施,但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仍然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中注協此前表示,注冊會計師要保持職業懷疑態度,充分識別和評估可能存在的重大錯報風險,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恰當發表審計意見。在上市公司2021年年報審計工作中,注冊會計師要重點關注可能觸發股票退市條件的上市公司。要重點關注可能導致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
“近年來,我國加強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設,并督促中介機構加強自律管理,保持客觀中立,做實盡責調查,維護自身的聲譽。”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因此,會計師事務所需要認真對待上市公司的年度審計問題,對確實有經營問題的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在出具審計報告中必須勤勉盡責,對識別和評估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時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科學務實地發表審計意見,確保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真實可靠,不出現誤導欺騙投資者的行為。
在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李建杰看來,會計師事務所在年報審計中需要重點關注管理層舞弊風險、關注收入和成本可能存在的重大錯報風險,要充分了解公司的經營模式和盈利水平,關注收入確認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尤其應關注依據第三方數據確認收入的情況,以及相關列報和披露是否充分、適當,并多方面綜合判斷公司成本、費用的完整性。
為全面提升審計質量,3月15日,中注協等部門對新備案首次承接上市公司2021年度財務報表審計業務的12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集體監管約談。中注協表示,近5年來會計師事務所受到行政處罰的案例顯示,未嚴格執行審計準則、未對舞弊或異常情況保持職業懷疑、未糾正企業錯誤執行會計準則以及職業道德缺失是主要原因。要切實履行會計師事務所“看門人”職責,有效發揮注冊會計師審計鑒證作用。
李建杰表示,會計師事務所要做好“看門人”職責,關鍵程序執行要到位、重要證據要充分獲取、工作落到實處、審計意見類型要恰當。作為獨立第三方,理應審慎勤勉,歸位盡責,守好底線,督促上市公司提高財務信息披露質量。
劉向東認為,會計師事務所要把好審計這一關,就要如實做好盡職調查,對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本著敬畏市場和嚴于自律的原則,對質疑的事項要持有保留意見,確實履行對市場投資者負責的態度,始終保持職業懷疑態度,切實履行在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審計職責。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