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吳雨佳
咖啡賽道正在變得更加火熱。
3月20日,挪瓦咖啡宣布將加大市場投入,其中僅成都市場就將投入100家咖啡門店。“未來一年,我們將會瞄準新一線城市,如蘇州、南京、杭州、武漢、成都、福州、廈門等,新一線城市將是布局重點。”挪瓦咖啡聯合創始人孫彬彬表示之所以要這樣投入,是因為看到了咖啡市場高速增長的態勢。
根據易觀發布的《中國現磨咖啡市場行業發展趨勢白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咖啡整體市場零售規模在820億元左右,預計2025年將達到近2190億元,復合增長率大于20%。而專注咖啡門店大數據挖掘的《咖門》顯示,截止到2019年10月,成都已有3766家咖啡門店,比肩北京、上海,成為名符其實的咖啡“第三城”。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瑞幸2018年2月進入成都市場至今,開業門店超過190家;星巴克成都整體門店數量業已接近200家;除此之外,manner、阿拉比卡%、Tim 、costa等咖啡在成都的開店速度和數量也可圈可點。根據數據顯示,1-2月,國內主要17家連鎖品牌共開店834家,其中國產品牌,占比超過77%。
在地理位置上,星巴克在一環路區域內,2017年開設29家店,占當時成都門店的26.85%,僅春熙路—太古里商圈就有17家門店,占比15.74%;瑞幸則在一環路區域開設了38家店,占比21.5%;而新興商圈天府大道一線,星巴克則布局37家,超過成都門店數量的25.5%;瑞幸則達到44家,占比24.68%。而manner的10家店基本也是布局在集中商圈的高端寫字樓。
門店在不斷擴張,資本市場也異常活躍。今年2月,高端咖啡品牌Seesaw完成數億元的A++輪融資,在此之前,包括Manner、M stand等多個品牌也獲得了資本青睞。根據x眼查數據顯示,僅去年,咖啡品牌整體融資超過170億元,融資達到30余起。字節跳動、淡馬錫、美團都投資大佬的身影都能在這些新興的咖啡品牌中找到。在最新一輪融資中,挪瓦也獲得了來自消費連鎖巨頭百麗旗下消費基金的注資。
2021年,中國市場的多數咖啡連鎖品牌,實際都披露了頗有野心的拓店目標或者數據,挪瓦咖啡在去年披露b輪融資時,門店數已經飛漲至1500家左右;manner在2021年上半年的4個月開了150家店……某種程度上,它們都試圖追趕星巴克和瑞幸在中國市場已經實現的“5000店”規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連鎖化。
正是對規模效應的追逐,在實現了對一二線市場的圍剿之后,各類咖啡品牌逐步將視角投向了更趨區域化的三級市場。星巴克、瑞幸基本在川完成了對德陽、綿陽、樂山、宜賓等經濟活躍的的三級市場的開店,此輪Nowwa挪瓦咖啡的招商也將觸角伸向了這些城市,盡管主辦方沒有透露最終的簽約數量,但記者得知,首輪招商,德陽和綿陽的加盟門店數量已經告罄。而除卻成都之外,武漢、福州、南京、杭州、廈門也都成為挪瓦的開店的重點區域,對于總部身處上海的挪瓦來說,意味著管理半徑的大幅擴展,是非常大的挑戰。
能在一年之內開出超過1000家新門店,挪瓦的訣竅就是“門頭翻新”,準確來說也可以叫“合作模式”——尋找有資質的西餐廳、簡餐廳、烘培店、酒吧等線下實體店,在店內加設一個挪瓦的咖啡吧臺,由挪瓦提供機器、物料,并培訓店員,然后出品咖啡。從成本上來說,挪瓦的成本基本控制了最低。挪瓦的創始人來自餓了么,業務崗則有來自瑞幸、星巴克、全家、百勝中國、樂樂茶等公司的高層,團隊的基因,也決定了外賣是公司最重要的銷售渠道。
不同咖啡品牌的定位競爭逐漸區隔化。其中,以星巴克、Tim Hortons 、Costa等國際性連鎖咖啡品牌定位慢咖啡場景,主打第三空間社交;以%Arabica、M Stand、Seesaw為代表的“慢咖啡陣營”更多是通過門店構建品牌的認知,重視美學氛圍的營造,以精品咖啡自居;以諾瓦咖啡、瑞幸、MANNER為代表高性價咖啡,以“快咖啡場景”來滿足把咖啡當做日常剛需的人群為主,走性價比路線。挪瓦創始人郭星君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團、餓了么搭出來,打通線上線下的外賣貨架已經服務了幾億年輕人,消費頻率也高,這就是我們的機會。”由此,挪瓦打出了“咖啡界的優衣庫”的標簽,強化復購率和性價比,這樣,不僅能讓品牌下沉市場廣闊,且標準化程度化高,不僅適用于大規模復制,同時也能在逐漸細分的賽道中走出和manner和瑞幸一條不同的路。
關鍵詞: 成都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