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在直播間“答網友問”,他回應了四個“質疑”:第一,生化環材太坑人;第二,本博連讀不能轉;第三,孩子迷茫不會選;第四,為何招生這么少。接下來請跟繆老師一起來看看,施一公是怎么回應這些問題的吧。
一、生化環材太坑人
呀!眾所周知,西湖大學在3月16日正式宣布,在2022年秋季開始招收本科生。本科生招生專業只有五個,分別是生物科學、物理學、化學、電子信息工程和材料科學與工程。
啊?五個專業中,只有一個電子信息工程算是熱門專業,而且我必須老實說,這還是一個難度極高,需要很好的數理基礎和動手能力才能學好的專業。其它四個專業中,有三個在坊間順口溜“生化環材,四大天坑”的范圍之內。
哼!網友對此提問:你們學校招收“天坑”專業的比例這么高的嗎?
哈!施一公的回答是什么呢?大概意思是他在兩三周之前還沒聽說過“生化環材,四大天坑”的說法。他認為高中生不應該考慮“生化環材”是不是所謂的“天坑”,而應該憑借興趣愛好選擇專業,收入多少不是成才關鍵,夢想和興趣才是。
唉!興趣愛好的確是最好的啟蒙老師,在此之上孜孜不倦,刻苦努力,成才的幾率確實很高。但我們還是不能脫離現實談夢想,對于大多數寒門學子來說,他們努力讀書的原動力是取得學歷優勢,改變生活狀況。
咳!你可以說他們的理想不夠高遠,我必須說他們的目標非常實際。而且我在一篇分析西湖大學招收本科生的長文中曾經明確表達過自己的觀點:西湖大學未必適合家境不好的孩子。不求物質基礎,直接追求精神,對現階段絕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真的不太現實。
哦!順便說一句,目前國內的科研環境中,很多科研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創新”,而是實實在在的“搬磚”。肉眼可見的是,家境優越、滿懷熱情的科研工作者,的確比較容易做出成果。究其原因,無非是一句“沒有后顧之憂,專注追求夢想”。
二、本博連讀不能轉
贊!西湖大學實行本博貫通的培養模式,本科畢業生有機會直接讀本校的博士。但是,網友擔心這種直博模式不能轉換專業,也沒機會去其他大學,就像是一場豪賭。
牛!施一公的回答是這樣的:如果本科生在大三的時候決定要讀博,可以有三個選擇,一是在西湖大學讀博,二是由導師推薦到海外去讀,三是由導師推薦到國內其他高校去讀。如果不喜歡自己就讀的專業,即便是西湖大學希望每個學生都走學術道路,但也支持轉行、轉專業。
咦?發現了嗎,施一公并沒有回答學生如何轉專業。實際上,西湖大學的學生在大一大二階段實行通識教育,大二畢業才選專業。當然,西湖大學目前總共就這么5個專業,你不可能在這個范圍之外選。
三、孩子迷茫不會選
悲!有家長提問,西湖大學明顯是培養研究型人才,不是“雙一流”,在考公、選調生和推免方面沒有優勢,孩子怎么知道自己適合做科研呢?
哦!施一公的回答是,西湖大學讓孩子們自主選專業,就是按照興趣來。很多學生都讀到博士了,依然還會迷茫。在西湖大學,導師們會跟學生充分交流,為每個孩子的前途負責。
明!對比普通的綜合類大學,西湖大學有自己的特點,它更“深”,師生比很高,本科有導師,每個學生平均得到的資源更多。它更“窄”,開設專業少,選擇余地小,科研導向非常明顯。
四、為何招生這么少
問!網友們提問,你們為什么只招60個人,為什么只在浙江招生?
知!施一公說,只招60人僅限于今年,今后會逐漸開放別的省份招生,也會擴大招生的數量。
問!對施一公的話,你怎么看?你認為“生化環材”是不是天坑?你認為追求夢想之前該不該先“吃飽肚子”?來評論區聊聊吧。
微風不燥,陽光正好,你就像風一樣經過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溫暖舒心。原創不易,期待你的點贊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