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來的不僅是各大行業的不景氣,還有學校的延期開學,疫情集中的地區開學更是遙遙無期。
距離假期結束還有短短幾天,相信許多學生都哀嚎一片,但教育部門的通知,給學生們帶來了喜訊。
中小學開學將迎來“大變化”,家長學生開心不已,老師難過了
教育部發布通知: “針對疫情的變化,能有效控制的,并能做好防護措施的城市,按時開學。疫情再次爆發的城市,學校要做好防護措施,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待疫情穩定,準許開學”。
處在疫情沒得到控制下的學校,依舊遵循著“停課不停學”的宗旨。以廣西百色,遼寧葫蘆島為例,學生被通知延遲開學,對他們來說,休息的時間會更長,娛樂活動更多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
但休息歸休息,學業還是要繼續,不能荒廢。學生在家如何高效地學習是一件值得深思的問題。與上學的時間同步是保持高效學習的重要條件。以往上學7點起床,10點睡覺,在家休息也要遵循這個時間規律,盡量不要開啟放假模式。
學校組織上網課的,要像去學校上課一樣,認真對待。切勿因為網絡教學看管不嚴,就開小差,要做到在家上課也有效率。學生保持高效的學習的同時,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學生,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猶如在學校一般,讓學生“身臨其境”。
在孩子上網課前,給孩子做好充足的準備,平板,電腦充好電,確保網絡連接順暢,娛樂內容要及時刪除。筆記本和筆放在旁邊,上課周圍要保持安靜,開家庭會議,確定孩子的上課時間,保證家庭其他成員開啟“勿擾模式”。
孩子上課的途中,有時間最好陪伴孩子,起到監督的作用,也能盡家長的義務。要求孩子坐到書桌上學習,認真聽講,記筆記,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與在學校別無二致。
網課結束后,監督孩子整理上課所學的內容,聽清老師留的作業,待孩子完成后,及時檢查,挑出錯誤,幫他改正。
上網課的模式給家長和學生帶來了許多便利,但這種方式給老師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引得老師們苦不堪言。
上網課無法像在學校一樣,能及時督促學生。老師上網課時,看到的畫面只有一個學生頭部,看不到整體的學習環境,有的學生會投機取巧,在床上學習,故意將鏡頭拉近,只能看到臉部,身在屏幕外的老師,也毫無辦法。
學生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有一些不自律的學生會將上課頁面切換到游戲頁面,老師依然能看到屏幕前的學生,認為其在上課,其實不然,在學校能及時發現,學生做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但在小小的屏幕里,老師無能為力。
無論是家長,學生還是老師,都要做好與疫情斗爭的準備。愿與不愿,短時間內疫情不能全面結束,能做到的是順應這變化。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別錯過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游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寧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里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別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