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奕萱 見習記者 鄔霽霞
4月20日,杉杉股份發布2021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6.9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1.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4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20%。
杉杉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帶動了鋰電池需求增長。在此背景下,公司持續推進鋰電池材料業務產能釋放,整體銷量和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加上公司新增偏光片業務并表,業績增長幅度較大。”
負極產能供不應求
年報顯示,杉杉股份負極材料業務2021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4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4.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5.2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9.91%。
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肖旭表示:“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景氣,對應動力電池需求上漲,而負極材料作為鋰電池的四大主材之一需求也持續向好。下半年受下游石墨電極漲價和部分負極材料產地產能受限等影響,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價格漲勢迅速,負極材料一度供不應求。”
據隆眾資訊統計,截至2021年10月底,負極材料產品產量增長至71.78萬噸,較2020年同期上漲60.28%。中銀證券在研報中預計2022年負極材料總需求約為83萬噸,2025年需求將達到183萬噸。
在此背景下,負極材料廠紛紛加入擴產大軍,杉杉股份也不例外。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公司多措并舉,不斷優化供應鏈體系,達到滿負荷生產,但市場訂單需求仍舊遠超公司供應能力。”據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杉杉股份負極材料成品產能12萬噸,石墨化產能4.2萬噸。
“隨著未來公司新一代快充類產品在消費端客戶的批量導入和主要動力客戶快充類產品需求的進一步增加,公司有必要進一步擴大產能。”杉杉股份相關負責人補充。
對此,杉杉股份介紹,目前公司正在加速推進內蒙古包頭二期和四川眉山一體化基地的擴產。其中內蒙古包頭二期一體化產線設計產能6萬噸,石墨化產能配套5.2萬噸,已于2021年末試產,預計2022年第三季度可以實現達產;四川眉山一體化基地設計產能20萬噸,分兩期建設,一期10萬噸計劃2022年底前實現投試產。
引入比亞迪等戰投
值得一提的是,4月20日杉杉股份還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寧波杉杉新能源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與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問鼎投資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昆侖資本有限公司四位戰略投資人對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鋰電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杉杉鋰電”)進行增資,增資金額合計為30.5億元。
本次增資完成后上海杉杉鋰電的注冊資本將由原來的8.77億元變更為11.82億元,公司對上海杉杉鋰電的持股比例將由原來的89.99%變更為87.08%。
杉杉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引入戰投旨在優化公司下屬負極材料業務產業公司的資產負債結構,增強其資本實力和融資能力。而且公司這次合作的均為鋰電新能源產業上下游龍頭企業,隨著各方合作的深入,將有效推動公司負極材料的發展壯大。公司也將抓住這次機遇,加快產業基地建設,擴大負極材料石墨化、碳化及成品產能。”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祁海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近年來下游和終端市場需求旺盛,鋰電池的原輔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鋰電池產業鏈中的企業如果只專注于某部分加工環節,沒有上游鋰資源和產業鏈協作的優勢,企業利潤便會逐步受到擠壓,生存空間會也會受到限制。”
“負極材料作為鋰電池的四大主材之一,其性能、價格、產品供應的穩定性等對于鋰電池廠家來說很重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甚至跨界企業積極參與杉杉股份投資,一是看好企業的發展前景;二是可以延伸自己的產業鏈和保障供應鏈,形成一體化戰略協作發展趨勢。隨著各方深入捆綁、加強產業協作,有望實現合作共贏。”祁海珅如是說道。
(編輯 田冬 白寶玉)
關鍵詞: 杉杉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