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欣喜遇見
2021年暑期,國家“雙減”政策落地,文件明確提出: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這無疑給當時愈演愈烈的“輔導熱”以當頭棒喝,一時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家長和老師中有撫掌稱好的,也有半信半疑的,當然更多的都是圍觀的態度。
(資料圖)
我對于這一政策堅決擁護,感覺真是眾望所歸。都說當代養娃三大天坑:近視,補課,和整牙。我已不幸陷入一坑,我兒子在小學三年級下學期被發現近視,讓我一度為他那么小的年紀就要架上一副眼鏡而焦慮到失眠。
與此同時,我也深刻反思了自己:平時限制他玩電子產品,糾正坐姿,唯一無法控制的就是上英語輔導班時每天都要在手機APP上點讀和跟讀。我擔心他的視力問題,也建議他不在手機上打卡,每天按時朗讀就可以了,無奈孩子太小,他堅決不肯為此而違背老師的要求,這讓我憂心忡忡。而在此時,“雙減”政策的出臺,讓我看到了一束亮光,如釋重負。
當然,這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我覺得那么小的孩子根本沒有補習文化課的必要。說來可笑,我當時給他報班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別的孩子都在補課。家長們接送孩子時打招呼的話都是:“你娃在哪里補課?”人都有從眾心理,一個人置身于群體之中時,總感覺比較安全,否則你就會被慢慢邊緣化,甚至被別人視為“另類”。
現在“雙減”出臺,各地責令關停文化課補習機構,于是我沒有猶豫,果斷停掉了孩子的輔導班課程,并順利退費。看到手機上的轉賬退款時,我長吁了一口氣,心想孩子終于可以輕松地上學了。
我甚至開始羨慕那些一年級的學生,他們趕上了這樣好的政策,可以吃好、玩好、睡好、保護好明亮的眼睛。如果我的孩子晚兩年上學,他現在一定還是明眸善睞天真爛漫的模樣。
■?圖源網絡
然而不知道是我過于樂觀還是歷史總是要在曲折中前進。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我訝異地發現,那些文化課培訓機構并沒有消失,只是改頭換面,搖身一變成為“某某托管”,就完成了它們的華麗轉身。
真正關門大吉的并沒有幾家,只要在教育局備案、手續齊全的可以正常運行。文件上規定周末不許補課,他們就把上課的時間放在周內的晚上。這樣一來孩子們周六周日確實沒有補課,周內的課卻根本上不完。所以一到晚上八點半,那些“某某托管”燈火通明,樓下照舊站滿了接孩子的家長。
我一邊慶幸退掉了補課班,孩子不用那么辛苦,另一方面,隱隱地擔憂又在心里出現:這樣一來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在這樣的不安的踟躕中,一個學期過去了,所幸孩子的成績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可是一個小插曲的出現,卻讓我的心底再起波瀾。
一般來說,學校不會公布學生的名次,可是期末的三好學生評比基本上是按照分數進行的。這幾年一直榜上有名的兒子這次不在其中。我倒是感覺無所謂,畢竟學習是個長期的過程,孩子的成長也不能看這一朝一夕的得失。
可是孩子的自尊心卻受到了傷害。他主動提出了要返回補課班,理由是他們班學習好的同學都在補課,每天下午最后一節課就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同學在教室,他很失落。兒子的心理居然和我當初送他去上輔導班時如出一轍,真讓我哭笑不得。
即使我反復說服自己:少數人補課是為了提高成績,大部分人補課只是提高了分數線。可是大環境就是這樣,我不知道這次是否還能堅守防線。
02
重新選擇
經過寒假一個月的反復思考,比較權衡,否定又否定,我們還是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跟著大家一起走,人從眾。
于是第二學期我又給孩子續上了英語課的費,索性腳一跺,又報了一個奧數班。盡管費時費力費錢,可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古人已經說得明明白白了,“不逼你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各種滾熱的雞湯也都一并干了,“雞娃”的思想逐漸呈現。
我一直認為家長越是社會地位低,人脈資源少,越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會越迫切,他們渴望通過孩子去完成他們少年時未竟的夢想,甚至實現階級的跨越。因此他們可以咬緊牙關,節衣縮食,在培訓班報名是他們除了醫院之外最爽快的消費。
當然,我也是其中一員。我粗算一筆賬:在我們這個小縣城,培訓班的收費是一節課70元左右,一個孩子平均一周補兩門課上四節,一個月的課時費大概就是1000+。對于我們這些人均工資三四千的群體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你選擇給孩子找一對一或者是一對二的小班輔導,所需的費用更高。通常一小時,200~300元左右。相比之下,大班課收費低廉,能滿足家長的需求,這也是各類文化課補習機構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圖源網絡
忙時光陰易過,轉眼又是一年。很快,孩子升入五年級,面臨小升初升學壓力。雖然不比中考高考競爭那么激烈,但也是孩子們人生中第一次考驗和分層。
小學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四門,滿分400。城區的小學總分平均分能達到330左右。如果要進入一個本縣城好一些的學校,考不了360分是沒有選擇權的。你也可以通過其他渠道(找關系送錢)進去,花費在5000元~2萬元不等,但這樣免不了低聲下氣求爺爺告奶奶外加陪著笑臉請客吃飯。
還沒到六年級,一股無形的硝煙已經彌散,成績稍好點的學生,家長還會考慮送他去咸陽或西安的學校。因為在這個縣城里,每年高考一本上線率只有5%左右,能考上211、985的孩子更是鳳毛麟角。如果能讓孩子去市里或者省城讀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那么考上重點大學的幾率就會大大增。
為了能讓孩子多一些機會和選擇,我也只能咬牙在這條路上愈走愈遠。五年級的時候,孩子所補的課程由最初的一門課增加到三門,奧語、奧數、奧英全面進行(這些科目無非是把初中的一些知識點提前滲透進去,有點類似“拔苗助長”),而且必須是在專門的教育局認可的培訓機構,只有這樣才有機會通過考試進入咸陽或西安的名校。
這樣一來,孩子的課程就更多了,我粗略地計算了一下,每周有12個小時課外輔導班的課程,分別分布在周內的兩個晚上和周末兩天的上午和下午(原本周末機構都不敢上課,后來慢慢又恢復了,只不過隱蔽了一些),有時接送孩子從這個校區到那個校區,中間只有不到二十分鐘,我就需要提前把兩個書包都準備好放在車上,這邊剛上完課,馬上坐車,送到另一個地方去上課,無縫對接。孩子周內晚上上課沒有時間吃飯,因為學校6:10放學,培訓機構6:30上課,就只能給孩子買一個餅在車上吃。
■?圖源網絡
除了上課時間的緊迫,補課班的作業也不容忽視,孩子每天除了完成學校的作業,還要寫一會兒補課班的作業,尤其是周五的晚上,由于中午要補的課比較多,所以本該放松的周五晚上就成了最后沖刺寫作業的時間。原本擬定的戶外玩耍、運動休閑在堆積如山的作業面前只能悄悄遁形。
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也是愛莫能助,看到小小的身影在臺燈下奮筆疾書,除了心疼,能做的就只有默默陪伴。
03
何時上岸
兒子今年是畢業班了,據說10月份的時候各所名校就會陸續開始點考(即通過考試提前擇優錄取學生),不知他能否順利上岸?“上岸”這個詞,這幾年幾乎都快被用爛,考研上岸、考公上岸、教資上岸......可見人生如同一片苦海,人人盼著上岸,方可離苦得樂。
每次看到小學生們一個個小小的身體,背著大大的書包穿梭于各個補課班,步伐沉重疲憊的神情,眼鏡片后面失神的雙眸,讓人不覺心疼。可是一想到身為平庸的父母,并不能給他們更好的人生引領和規劃,只求盡己所能為孩子創設一個平臺去努力,去創造前程,心里就會愧赧、是心酸抑或不屈。
有時,我在夜晚也會發問,為什么現在的孩子這樣的辛苦,我們的教育真的有必要這么卷嗎?這樣的教育環境能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嗎?
■?圖源網絡
身處于時代的洪流中,小人物哪有時間去思考那么多自己不能解答的問題,只有被泥沙裹挾著前進罷了。
想到魯迅先生《故鄉》中的一句話:我不愿他們就如同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我真心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更快樂,更放松,更幸福,讓童年成為一生的暖色,去對抗以后的人生中可能出現的風暴。我也正如先生所期待的那樣: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只是眼下,我們腳下有一條路,我要想想怎樣穩穩地堅定地走下去,盡管這條路很曲折,很漫長。
作者 | 冷月?| 陜西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