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倫股份(300715)2021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所處行業情況
公司需遵守《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3號——行業信息披露》中的“非金屬建材相關業務”的披露要求(一)宏觀經濟與行業發展根據《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43,670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976元,比上年增長8.0%;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2,884億元,比上年增長 4.9%。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44,547億元,增長4.9%?;A設施投資增長0.4%。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47,602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住宅投資111,173億元,增長6.4%;辦公樓投資5,974億元,下降8.0%;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2,445億元,下降4.8%。全年全國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165萬套,基本建成205萬套,全國保障性租賃住房開工建設和籌集94萬套。建筑防水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建筑安全和壽命及百姓民生,隨著我國國民經濟不斷增長,建筑業持續壯大,同時也帶動了我國建筑防水產業快速發展。據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統計,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防水企業數量達839家,較2020年增加了116家,同比增長16.04%;2021年規模以上防水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261.59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174.6億元,同比增長16.06%;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防水企業利潤總額達75.64億元,同比下降2.04%。(二)行業競爭情況目前,我國防水行業處于一個落后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低、市場競爭不規范的欠成熟階段,呈現“大行業、小企業” 的格局。近年來,隨著環保督查、安全生產、綠色節能等產業政策對防水行業的逐漸規范,以及國家對防水材料產品質保年限的提高,對生產企業環境污染的監管措施趨于更加嚴格,生產低質非標產品以及環保不達標的企業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市場競爭環境有望逐步改善,特別是跨行新進入者滲透,行業產能將進一步向上市企業聚集,行業競爭將由當前的價格競爭逐步過渡到新產品開發、質量管控和管理創新等方面的綜合競爭。(三)公司經營模式公司的經營模式按運營環節可以分為采購模式、生產模式、銷售模式。(1)采購模式。公司日常采購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購、非生產物資的采購、供應商提供服務的采購,公司制訂了《采購控制程序》對采購過程及供應商管理進行控制,確保所采購的商品和服務符合公司要求。(2)生產模式。公司以訂單式生產為基礎,并制定前瞻性銷售預測,保證合理庫存。在銷售旺季時,通過適當組織加班生產、培訓員工不同產品的生產工藝等方式,提前生產相關產品來保證供應。(3)銷售模式。公司采用經銷和直銷相結合的銷售模式。直銷模式主要有大型地產商的集團采購、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直接采購及出口貿易等。同時,公司大力推展渠道業務,公司通過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經銷商網絡,將產品銷售給終端工民建等類型客戶,目前,公司已建立基本覆蓋全國主要地級市的銷售網絡。(四)產品原材料及供應情況防水材料上游的主要原材料為石化相關產品,下游客戶主要為房地產業、基礎設施領域,因此防水材料制造商議價能力相對較弱。同時,建筑防水材料發展較為成熟,目前還沒有可以完全替代的產品。報告期內,上游原材料大幅波動,上游主要原材料包括瀝青、HDPE粒子、聚酯胎、SBS助劑、覆膜、乳液、聚醚等,各類化工原料及包裝物成本占公司主營業務成本的90%左右,原材料市場價格大幅上漲的風險很難及時轉移到下游客戶,公司面臨業務成本增加、業績下滑的風險。為此,公司通過加強原材料價格變動趨勢分析,合理采取原材料儲備以應對短期價格波動帶來的成本上升風險。同時,公司通過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產效率等方式合理控制成本,通過優化產品配方、開發高附加值產品、拓寬新應用領域等方式提升行業盈利能力。二、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一)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公司專業從事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研發、生產、銷售并提供防水工程施工服務。公司產品涵蓋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兩大類幾十種規格產品。公司主要產品為建筑防水材料,廣泛應用于房屋建筑、高速鐵路、地鐵及城市軌道、高速公路和城市道橋、機場和水利設施、綜合管廊等眾多領域,在眾多標志性建筑得到應用,包括北京大興機場、世茂深坑酒店、蘇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南京奧體公園、南沙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北京中信大廈、重慶西站、福清核電站、山東榮成石島灣核電站、浙江臺州三門核電站、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美國長灘東塔項目等。公司連續多年榮獲魯班獎、金禹獎、國家優質工程獎、蘇州市市長質量獎、CNAS認證等權威獎項,得到行業和市場的高度認可。公司致力成為國際領先的功能性建材制造商,專注融合防水系統的創新和推廣,通過實施高分子防水材料差異化競爭策略,引領高分子防水材料應用新趨勢。十余年來在防水行業的深刻沉淀,公司實現快速崛起,在新品研發、生產工藝、銷售模式、差異化系統服務能力、品牌影響力等方面脫穎而出,成為具有影響力和成長性的防水行業黑馬,行業地位得到鞏固。(二)行業發展趨勢(1)行業整合趨勢明顯,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一方面,環保趨嚴和監管升級導致生產成本增加,建筑防水材料行業將面臨重新洗牌,部分小型企業的落后產能將被迅速淘汰,其市場份額將被行業內的優質企業擠占;另一方面,作為防水行業主要下游客戶的房地產企業,由于受國家調控政策的影響,不少高風險房地產企業相繼收縮或者被兼并,其市場集中度也在不斷提高,而大型房地產商越來越傾向與品牌質量、服務能力等綜合優勢明顯的優質防水企業合作。上述政策原因和市場原因將推動建筑防水行業的整合與集中,行業競爭環境將趨于規范化。(2)淘汰落后產能,優化行業結構。行業將以國家政策、市場規則和科技創新為發展動力,以質量安全、節能環保、安全生產等產業政策和市場機制為發展支撐,全面淘汰落后產能和非標產品。從發展趨勢來看,瀝青基防水卷材在較長時間內依然存在,但市場占比會逐步減小,高耗能、高污染的傳統防水產品和非標產品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萎縮,高性能、高技術含量的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在被市場認可后有望快速增長,對傳統產品的替代已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方向。2019 年國家住建部發布《建筑和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征求意見稿》標志著現行防水質保期5年的規定或成為過去式,其中提出了未來屋面/外墻/室內工程防水設計工作年限大幅提升。根據中國建筑防水協會估計,我國的防水造價僅占建筑工程建安成本的2.8%,而發達國家高達7%-8%,質保期較短、工程定額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提標后對防水材料的用量和質量要求更高,預計未來防水材料在建安成本中的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帶動行業整體需求擴容。(3)裝備自動化水平提升,生產更加低碳環保。行業公司在材料成本端大幅上漲的背景下,提升裝備自動化水平已成為降低生產最有效的方式。目前行業頭部企業已開始嘗試全自動化生產,并取得良好效果;一些中小型生產企業也開始對關鍵工藝進行了自動化改造,這些舉措對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制造成本效果明顯。另外,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貫徹落實,對生產環境和污染物排放標準提出更高要求,行業企業需不斷提高環保投入,從而有利于降低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三、核心競爭力分析1、高分子產品優勢公司經過大量的開創性研究以及配方優化實驗,率先在國內突破了高分子自粘膠膜生產及其應用技術難題,自行研制配方、安裝設備,分別實現了MBP高分子膠、片材和最終成品的量產,在該細分市場領域取得了生產技術和施工應用體系的 組合優勢。公司生產的MBP高分子自粘膠膜防水卷材一經推向市場,即迅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成為公司的核心產品之一。TPO和PVC防水卷材是目前歐美國家普遍使用的高分子防水材料,公司已經掌握了該產品的關鍵技術,并獲得歐盟CE 認證、英國BBA認證和美國FM認證,產品出口到美國、英國、挪威、新加坡、澳大利亞、埃及等國家。公司依托高分子建材產業園,全力打造進口的TPO和PVC防水卷材生產線,目前已進入正式生產階段。公司率先實現G類 和GL類TPO和PVC防水材料,產品的尺寸穩定性、耐候性、抗風揭能力等方面優勢明顯?;谶M口生產線生產出高分子材料的優異性能,公司針對性開發了“全生命周期光伏屋頂系統”(簡稱“CSPV”系統)以及融合瓦體系,用于工商業光伏屋頂使用場景,為屋頂分布式光伏二十五年長壽命周期保駕護航。2、研發優勢公司自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研發投入,投入大量資金及人力持續進行新產品研發、產品配方優化及生產工藝改進。近三年研發投入和占比逐年增加,2019年-2021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5,032.72萬元、10,591.60萬元和13,877.83萬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4.32%、5.28%和5.37%。公司先后與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蘇州防水研究院、蘇州中材非金屬礦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蘇州科技大學、蘇州大學等機構搭建產學研合作模式,致力于產品材料的共同研發與優化。數以億計的研發經費和大量的工程實踐,確立了凱倫在高分子防水材料領域的領先地位,產品先后獲得歐盟CE認證、REACH檢測、英國BBA認證、美國FM認證、LARR認證、瑞士SGS認證等一系列權威認可。2015年,獲批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2017年獲批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8年獲批江蘇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021年公司獲批蘇州高分子先進技術研究院及CNAS認證,技術上將聚焦地下空間防水、屋面工程、防腐、密封的“四大領域”,堅定不移地“做專、做精、做特、做強”高分子建材,積極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加速創新資源集聚,加快科技成果轉化。3、產能優勢公司在江蘇蘇州、河北唐山、湖北黃岡、四川南充生產四個基地已陸續投產,在廣西貴港、江蘇宿遷的生產基地也在陸續建設中,生產基地能夠輻射華東、華北、華中、西南、華南、西北絕大部分的市場區域。公司在蘇州投資15億元、占地188畝、設計產能一億平米的高分子產業園一期項目目前已進入正式生產階段。高分子產業園的投產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在高分子防水領域的領先地位,公司將充分利用各生產基地的區位優勢,實現集中規?;a,降低管理和服務成本,提高各生產基地對周邊區域客戶的服務能力,縮短服務時間,提升公司產品在全國市場的占有率和影響力。4、客戶資源優勢在直銷方面,公司已經和頭部地產商如萬科、保利、新城、中海等頭部企業達成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百強地產中尚有大量優質地產公司將進一步合作,未來優質地產客戶數量和業務質量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經銷方面,公司將大力發展經銷渠道,截至目前,公司已與700多家經銷商達成合作共贏關系,未來三年經銷商數量將擴大到1500家,銷售渠道更加均衡,客戶也更加多元化。此外,外貿業務繼續保持了穩健發展勢頭,產品已出口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類別也呈現多元化趨勢。四、主營業務分析1、概述2021年,全球疫情持續反復,我國經濟面臨新冠疫情持續多發的嚴重考驗。公司克服各種困難,積極組織復工復產,努力消除疫情產生的不利影響。鑒于下游地產客戶面臨政策監管壓力和資金償付風險,公司審時度勢,牢固樹立風險意識,適當控制業務發展節奏和規模。同時,公司努力克服上游原材料價格高漲、同業競爭加劇等諸多困難和問題,堅定不移地推進公司下一個十年戰略規劃,確立了以高分子防水材料為主的核心戰略,持續加強高分子材料研發和裝備投入,重點推進高分子防水材料在工商業屋面分布式光伏產業鏈應用,公司創造性地推出匹配光伏25年全生命周期的融合光伏屋頂系統,以分布式光伏產業鏈系統服務商的全新定位,推動光伏與建筑防水的跨界融合。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8,578.3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80%,實現營業利潤7,790.25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5.5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192.35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4.1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032.51萬元,同比下降88.31%,利潤下降主要是受原材大幅上漲以及計提部分客戶信用減值的影響所致。報告期內,公司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工作重點展開:1、持續推進集采、渠道“雙輪驅動”戰略,優化收入結構集采方面,公司穩步推進與頭部地產商如萬科、新城、中海、保利等優質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原則,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和手段,繼續增加優質百強地產的開拓力度,未來優質地產客戶數量和業務質量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渠道方面,公司繼續大力發展經銷商模式,通過渠道下沉,深入拓展工業建筑、市政建筑、民用建筑廣闊市場。2、堅持高分子核心戰略,打造高分子防水材料領先優勢公司聚焦高分子防水核心戰略,高分子防水材料保持較快發展勢頭,在產品銷量、客戶覆蓋率、品牌認知度方面都有較大提高。為鞏固高分子防水材料競爭優勢,高分子產業園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實現了從破土動工到設備調試、試生產的快速推進,目前,高分子產業園已經正式生產。高分子產業園采用進口意大利和德國全套生產線,力爭打造技術領先、品類齊全的高分子防水材料生產基地,推動新型功能性建材產業向中高端邁進。3、推動研發創新,提升競爭優勢在“成為國際領先的功能性建材制造商”的愿景指引下,公司將產品技術持續創新作為公司不斷發展的推動力,持續加大研發人才引進,增加研發投入用于新產品研發、產品配方優化及生產工藝改進,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提升現有產品性能質量、擴充品類,滿足公司防水及新業務領域市場需求。2019年-2021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5,032.72萬元、10,591.60萬元和13,877.83萬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4.32%、5.28%和5.37%,研發投入和占比持續提升。4、拓展高分子防水材料應用場景目前國內高分子防水材料主要應用于地下底板區域,未來隨著公司進口生產線正式投產,將開拓單層屋面、光伏屋面以及種植屋面等多種應用場景。公司依托高分子建材產業園,全力打造進口的TPO和PVC防水卷材生產線,目前已進入生產階段。公司率先實現G類和GL類高分子防水材料,產品的尺寸穩定性、耐候性、抗風揭能力等方面優勢明顯。立足高分子材料的領先優勢,公司創造性地推出匹配光伏25年全生命周期的融合光伏屋頂系統,以分布式光伏產業鏈系統服務商的全新定位,推動光伏與建筑防水的跨界融合。五、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一)公司發展戰略公司一直秉承“健康、人本、進取”的核心價值觀,踐行“精細化的融合,看得的誠實”的理念,致力于成為國際領先的功能性建材制造商。公司將充分把握市場和行業機遇,打造鞏固高分子防水競爭優勢、優化收入結構、推動研發能力創新、開拓新品類和應用領域、完善產業規劃布局。公司將繼續追求高質量快速發展,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力爭成為有影響力的高分子防水材料領域的領軍企業,在保持防水材料領域領先優勢的前提下,擇機進入更多相關功能性建材領域。(二)公司2022年經營計劃1、嚴格管控應收賬款風險,持續改善現金流,全面提升公司經營質量。2、樹立高分子防水材料核心戰略,拓展高分子材料應用場景,提升高分子收入占比。3、持續推進集采、渠道“雙輪驅動”戰略,調結構、促轉型。4、大力推動品牌入圍,加強與央企總包、城投企業合作。5、全力拓展經銷商渠道,力爭銷售網絡覆蓋全國主要地級市。6、立足高分子材料研發優勢,針對性開發了“全生命周期光伏屋頂系統”(簡稱CSPV系統),推動光伏屋頂系統、單層屋面系統以及融合瓦系統持續落地。7、開展以利潤為中心的營銷管控模式、培養一支精通管理、善于經營的營銷隊伍。(三)風險因素及采取的對策和措施1、應收賬款損失風險隨著公司銷售規模擴大,銷售網絡市場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張以及客戶數量持續增長,公司營業收入規模逐年上升,應收賬款呈增長趨勢。近幾年,房地產行業經歷了多輪降杠桿、去庫存、資金監控等政策調控,使得房地產業正在經歷結構性改變,公司主要債務人未來出現財務狀況惡化,導致公司應收賬款不能按期收回或無法收回產生壞賬,將對公司業績和生產經營產生一定影響。應對措施:公司將積極調整銷售策略、加強信用風險管控、加大應收賬款回款催收力度、增加資產抵押物、非訴及訴訟方式的應收賬款催等措施保障資產安全,降低應收賬款潛在風險。此外,為解決公司與恒大集團及其成員企業逾期貨款問題,降低公司可能的損失,實際控制人錢林弟先生、董事李忠人先生、董事張勇先生、董事季歆宇先生承諾,對截至2021年10月22日公司對恒大集團及其成員企業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合計18,832.72萬元,如果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前無法足額收回,承擔由此造成的壞賬損失。2、房地產行業的宏觀政策調控風險公司屬于建筑防水行業,生產的建筑防水產品主要應用于國內外工業建筑、民用建筑、公共設施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報告期內,房地產行業是公司銷售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房地產行業宏觀調控、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對公司銷售收入的持續增長和盈利質量影響較大。目前行業監管部門加強對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對房企融資進一步從嚴管控,進而可能對房地產上游供應行業產生不利影響:一是房地產行業總體投資下滑導致房地產企業對公司產品需求減少致使公司銷售收入增幅下降;二是受投資總額下降的影響,房地產集采客戶可能因控制成本而壓低公司防水材料的銷售價格,致使公司銷售毛利下降;三是房地產行業受宏觀調控等影響資金趨緊,部分公司面臨流動資金流動性危機,公司對房地產行業客戶的應收賬款持續增加,致使公司資金成本上升。應對措施:公司將降低地產客戶依賴,大力拓展銷售渠道,增加非房業務占比,進一步拓展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新興基建及工業倉儲物流、光伏屋面等非房地產領域的業務范圍;打造高分子行業標桿、實施差異化營銷戰略,推動研發能力創新、開拓新品類,實現多領域協同發展,為公司創造新的價值增長點。3、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公司產品的主要原輔材材料主要包括瀝青、HDPE粒子、聚酯胎、SBS、覆膜、乳液、聚醚等,各類化工原料及包裝物成本占公司主營業務成本的90%左右,如果原材料市場價格大幅上漲,公司不能把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及時轉移到下游客戶,會存在因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主營業務成本增加、業績下滑的風險。應對措施: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原材料價格變動趨勢分析,合理增加原材料儲備以應對短期價格波動帶來的成本上升風險。公司將通過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產效率等方式合理控制成本,通過優化產品配方、開發高附加值產品、拓寬新應用領域等方式提升公司盈利能力。4、行業競爭加劇風險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防水材料在建筑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防水材料市場容量不斷增長,但行業競爭也相對激烈。一方面,我國防水材料生產企業數量眾多,但長期以來防水行業無序競爭現象較為突出,公司當前仍面臨著部分行業企業“質次價低”的價格競爭壓力;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防水等級要求的提高及環保政策的趨嚴,行業的整合集中將是長期趨勢,行業內優勢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也將不斷提高,行業競爭將從當前的價格競爭逐步轉變為產品質量、技術研發和內部管理等方面的競爭,競爭的層次進一步提高。應對措施:公司將在研發創新、產品優化、綠色環保、市場開拓等方面繼續發揮優勢,提升公司品牌影響力。同時,通過優化產能布局、新品研發,綜合利用公司在研發、制造、產品、施工等優勢,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未來產業監管政策收緊將加速淘汰非標產品及落后工藝、隨著下游消費需求升級,公司也將繼續發揮在研發實力、品牌影響力、產品質量、合理的產能布局、差異化競爭策略等方面的優勢,引導行業逐步趨于規范化、集中化,進一步提升公司在行業內的領先優勢。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