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公司的碳酸鋰業務,差異并不體現在終端產品上而主要體現在上游的礦資源、碳酸鋰的生產技術以及尾端的環保處理三大環節中。在這些領域,公司具備獨特技術優勢,尤其是我們擁有改良型的提鋰工藝,幫助公司更大程度降低生產成本。”8月28日,《證券日報》記者從湖南科力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力遠”)的一位負責人處了解到上述消息。
當日早些時候,科力遠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主要分為三大板塊:一是傳統鎳氫電池基材及電池業務;二是鋰電材料業務;三是儲能業務,未來將作為公司主要核心業務。公司還表示,目前其已掌握了豐富且優質的上游鋰礦資源,3萬噸碳酸鋰產能建設項目已建成1萬噸產能建設,并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體現業績。
(資料圖)
從供應鏈穩定角度長線布局儲能業務
據悉,2023年1月30日,科力遠年產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正式動工,首期1萬噸建設目標已于今年7月28日達成,后續2萬噸產能也在抓緊建設中,預計2023年一季度建成。
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目前加碼碳酸鋰業務,也是為以后的儲能業務提供支撐。我們從2011年開始介入儲能板塊,目前已在儲能業務領域具備了特殊的技術路線。未來,公司的主要業務會是儲能。”2022年年報顯示,科力遠正積極開拓儲能電池應用領域,除大型儲能柜外,還向家用儲能及便攜式儲能產品發展,多渠道多線路開展儲能業務。
“鋰電材料是儲能業務的核心組成部分。上市公司通過加碼鋰電材料業務為儲能業務的開展作準備,不僅能提高儲能產品的供應鏈穩定性和成本競爭力,實現業務的垂直整合,還能借機積累更多技術與經驗,提升公司在鋰電領域的整體競爭優勢。”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智帆海岸機構首席顧問梁振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艾瑞咨詢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從新增儲能裝機技術占比來看,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占比達94.2%,處于絕對主導地位。
產業前景廣闊引上市公司動作頻頻
除科力遠外,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加碼布局儲能業務。例如,億緯鋰能發行可轉債擬募集不超70億元資金,其中“23GWH圓柱磷酸鐵鋰儲能動力電池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40億元;智光電氣簽約2.86億元儲能項目訂單,并宣布對外投資獨立儲能電站項目;美的集團收購科陸電子,擴充儲能業務版圖等。
“上市公司紛紛布局儲能賽道,關鍵原因在于儲能產業前景廣闊。風電光伏發電在全社會用電量中的占比不斷提升,但風電光伏發電存在不穩定的問題,他們需要儲能技術從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電動汽車等消費端的很多產品,也都離不開儲能技術。當前,中國各級政府也對國內儲能產業給予了明確支持。這些因素都為上市公司加碼布局儲能板塊提供了支撐。”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院院長林伯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8月份以來,廣州、佛山、天津等多地均出臺了針對儲能產業的扶持政策。例如,8月9日,佛山市工信局發布《佛山市促進新型儲能應用扶持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對新建成并網運營且裝機規模1兆瓦以上的工商業側電化學儲能項目,按照儲能裝機容量給予項目業主最高100元/KWH的事后獎補,單個項目獎補金額不超過50萬元。
梁振鵬進一步指出,鋰電池儲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下降,為國內儲能產業的蓬勃發展創造了條件。“儲能市場潛力巨大,隨著清潔能源的推廣和電動交通的發展,儲能設備需求將持續得到釋放。”
(編輯 袁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