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上星期,有關“最大盜版網課源頭被抓”的消息被小范圍傳播,導致多個“免費”研考公眾號暫停分享課程、售課。此類公眾號預測,未來可能不會再有“盜版考研課程”。
(相關資料圖)
盜版網課對于多社會群體來說,已經變得不再陌生。“找資源”,成為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方式之一。有學生戲稱這一事件堪稱“我不是藥神考研版”。考研培訓機構、傳播盜版網課公眾號和學生之間,持續經歷著怎樣的“愛恨糾葛”?成千上萬的考研培訓費用是助長盜版的導火索之一嗎?
01
“這課假不假,只有我們上過的人知道”
從 1993 年第一個考研培訓品牌出現,到 2006 年多企業入場,名師、大班、一對一等課程形式帶領考研培訓市場進入多元時代,再到互聯網浪潮來襲,網課逐漸站穩腳跟,名師效應加劇。多企業競爭格局下,“價格戰”卻在同類頭部企業中鮮有發生,名師成為主導。
《中國考研培訓行業白皮書 2021》顯示,2020 年中國考研培訓市場規模達 63.89 億元,預計未來三年仍將保持增長態勢。在約 12% 年化增速催化下,預測考研培訓市場 2024 年將增至 100.39 億元。另一數據表示,2021 年中國研究生培訓客單價 4883 元,參培率為 33%,隨著考研人數增加,競爭進一步白熱化,參培人數有望進一步擴大。
從最初的幾百元,到如今單科成千上萬的考研培訓費用,對于很大一部分考生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拼網課、轉手學習資料是很多學生減輕培訓費用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低價、白嫖上述盜版網課也廣泛存在于考生之間。口口相傳之下,正版正價網課難挨。
某盜版課程廣告
02
“盜亦有道”?
起初,盜版網課多提供從前完整年份科目,并不能做到實時更新。但隨著盜版產業鏈發展,考研培訓企業難以抵擋網課甚至直播課外泄,“次日更新”“隔天更新”成為盜版考研的新賣點,精準抓住低價盜版市場。部分公眾號將免費盜版課程變為自身引流產品,進群之后發現實則為線上打印店等。而學生對此類營銷手段,十分買賬。
考研圈有名的英語老師劉曉燕曾表示,她知道有很多人在看她的盜版課,但是無論是正版還是盜版,她都希望所有聽她課的同學能學有所成,得償所愿。徐濤老師說,我知道很多學生欠我一次上課費,但是沒關系,留著好好學習報答國家。無論看盜版還是正版你們都是我的學生。
聽到風聲,就刪文、改名、注銷公眾號,待到風波漸平后再另起爐灶,重開小號。如此“游擊戰”自然令考研培訓機構應接不暇。不止考研培訓,公考、法考、各類職業教育等課程,都能被翻錄、復制下來,這樣的產業鏈一旦形成,將是一本萬利。
不少學生希望培訓價格可以“打下來”,但無論正價課降價幾何,盜版課程的出現,一定能使價格“一低再低”。眾所周知,企業若想產出優質課程,前期的投入與研發環節必不可少,其也是一大成本支出。但若“劣幣驅逐良幣”持續存在,那么未來“抄無可抄”、“無處翻錄”的境遇也將可以預見。
03
鯨魚上的藤壺,被褥里的螨蟲
2011 年,滬江接舉報發現“超萌 cc 小貓”等網店出售非法破解和復制的滬江課件,經過跟蹤分析確認一大批非法課件源于同一人顏某。直到 2016 年初,蘇州工業園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顏某侵犯著作權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判處有期徒刑并被處以罰金。這是中國第一起侵犯網絡課件著作權的刑事案件。
經此事,淘寶等平臺網店的盜版課程少了許多,但隱藏于河水之下的盜版事件還在繼續猖獗。此次被查封的一眾公眾號基本上都是“另辟戰場”,在百度網盤的群里進行交流、交易。即使在近日的強烈打擊下,某一盜版考研課程公眾號新用戶人數日均超 400。短視頻等平臺的二次傳播,反而變成了反向安利。
社科院法學博士林律師表示,課件是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因此對課件的保護主要是通過著作權保護的方式。著作權中有專門的復制權以及信息網絡傳播權,只要未經權利人同意進行復制或者通過互聯網傳播就構成對課件的侵權,侵權獲益金額的大小并不影響是否構成侵權以及是否可以訴訟,只影響裁判的處罰計算。通常情況下,為個人學習目的購買盜版通常承擔停止侵權即不再使用和刪除盜版的責任,但購買盜版以后再商業利用肯定要承擔賠償等更多的法律責任。
從上圖簡單來看,在線教育維權似乎并不困難,但是訴訟是最慢也是成本最高的手段。以上述滬江案為例,從開始固定證據到判決完成共經歷了五年。但不是每一家機構都能做到這樣長時間的堅持,并且最終得到的賠償與時間、精力等成本遠遠不成正比。如果能夠借助平臺的力量投訴下架侵權內容,再通過給對方發函以訴訟逼和解拿賠償和未來不侵權保證,理論上效率上是最高的。
結語
事情前后發生不足十天,盜版課程已經活過來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