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學生未來工作的場景什么樣?世界一流的先進工廠、全國領先的工業設計能力、不斷優化的產業結構……這些共同構成廣東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勇當制造業“尖子生”的最新實踐。圖為工人在美的家用空調廣州工廠的生產車間巡視。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相關資料圖)
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由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作為一個大型語言模型,ChatGPT有效結合了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擁有較強的語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一經推出便全球爆火。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直言,“ChatGPT誕生的意義,不亞于互聯網和個人電腦的誕生”。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稱,“ChatGPT好得嚇人,我們離危險而強大的人工智能不遠了”。在此次全國兩會上,ChatGPT也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科技部部長數次提及ChatGPT及相關問題,代表委員也熱議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對教育而言,ChatGPT會成為敵人還是朋友?有觀點指出,ChatGPT的誕生將極大地促進教育革新;也有觀點指出,ChatGPT是對教育的一場“瘟疫”。那么,ChatGPT究竟何以賦能教育革新?ChatGPT在給教育帶來變革的同時,又會帶來何種風險?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本期特別關注。
ChatGPT何以賦能教育革新?
當前,數字化轉型浪潮正席卷全球,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應對時代之變的戰略選擇。由于ChatGPT既可以為學生學習提供諸多服務和幫助,又可以為教師教學提供有效支持,還能為優化教學評價提供新的技術支持,一經問世便成為教育界的“寵兒”。有不少人認為,傳統的以知識傳遞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已被逼入墻角,ChatGPT為教育革新按下了“加速鍵”。新加坡相關部門表示,計劃將ChatGPT的使用逐步納入該國學校和高等教育機構的教學中,將繼續指導教師在課堂上正確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也將繼續培養學生的數字素養技能。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究竟有何魅力,將如何賦能教育,促進教育革新?
促進個性化學習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下,教師授課的內容面向全體同學,學生課上接受相同的知識,難以實現個性化的提升。有時候,即便是分數相近的同學,薄弱知識點也不盡相同。近年來,數字化技術在我國課堂教學中受到高度重視并得到了較為充分的應用,數據驅動正深刻改變著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撐。ChatGPT在教育中的應用有望讓個性化學習“更上一層樓”。
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識和相關技能之后,可以利用ChatGPT進一步優化自主學習。ChatGPT像一位百科全書式的教師,可以對每位學習者提出的個性化問題予以針對性回答,為學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幫助。例如,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懂的知識、又不方便向老師提問時,就可以及時向ChatGPT提問并獲取學習資源。在外語輔助方面,更是ChatGPT的拿手好戲,它能幫助學生檢查寫作中的語法問題,并給出更為地道的用法建議。由此可見,ChatGPT可以讓學生學習更加高效,讓學生體驗和享受自主學習的樂趣。
提高教師教學效率
ChatGPT可以幫助教師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讓教師更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在課前,ChatGPT可以成為教師備課的好幫手。通過問答式互動,ChatGPT 能夠為教師的課程設計提供思路,幫助教師設計教學大綱和課程計劃;可以幫助教師迅速羅列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堂中,ChatGPT可以充當人工智能助教的角色,為師生提供一個即時反饋平臺,增加課堂生動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在課后,ChatGPT能夠幫助教師生成作業題目和考試試題,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在日常工作中,ChatGPT也是教師的得力助手。擬寫會議邀請函,撰寫工作計劃、工作總結、工作匯報等,對ChatGPT來說都不在話下。由此可見,如果使用得當,ChatGPT將助力減輕教師工作負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優化教學評估
ChatGPT憑借其天然優勢,有望推動教育評價革新。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所有學生在課堂中使用同一教材學習;期末考核對全班級學生采用同一試卷、同一評價標準。而隨著ChatGPT等數字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使得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診斷成為可能。目前,ChatGPT就可以實時對學生的作文等進行評分。眾所周知,ChatGPT具有和用戶多輪對話的能力,可以記住用戶之前在對話中說過的話。因此,通過系統訓練,ChatGPT可以成為診斷教學的專業工具。ChatGPT在與學生的對話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幫助學生明晰不足之處和薄弱部分,從而進一步彌補差距,實現提高。同樣,在訓練改進后,ChatGPT也可以用來當作教師評價的工具,幫助教師優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ChatGPT的爆火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時代已然來臨。當然,ChatGPT給教育帶來的紅利遠不止上述這些,上述提及的三大方面僅是ChatGPT賦能教育的部分場景呈現。如何順勢而為,真正實現ChatGPT為教育所用,還需進一步在實踐中檢驗,還需廣大教育同仁共同努力。(作者:周洪宇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長)
警惕ChatGPT給教育帶來的潛在風險
隨著ChatGPT的大火,有的學生用ChatGPT找答案,有的學生用ChatGPT寫論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ChatGPT演變為“潘多拉魔盒”。根據在線課程供應商Study.com的一項調查顯示,89%的美國大學生承認使用ChatGPT完成家庭作業,約48%的學生承認使用ChatGPT完成家庭測試,超過50%的學生使用ChatGPT寫論文,22%的學生承認曾向ChatGPT獲取論文寫作大綱。顯而易見,ChatGPT容易成為學生應付作業或考試作弊的工具。在充分擁抱新技術的同時,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要提前研判ChatGPT可能給教育帶來的風險,努力將ChatGPT的負向效應降到最低,讓其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
虛假知識泛濫風險。ChatGPT作為一項尚不完善的智能技術,仍有許多不完美之處。其中,最大的弊病便是可能會生成錯誤信息。正如很多人所注意到的,ChatGPT有時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例如,有人檢索了ChatGPT生成的論文參考文獻,結果發現絕大多數文獻為杜撰生成,根本不存在。ChatGPT回答文科問題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例如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幫助學生梳理歷史事件的發展脈絡等。在理科問題回答上,則不敢恭維,尤其是那些需要嚴密邏輯推理的問題,正確率會大打折扣。此外,由于ChatGPT的訓練數據庫中大多為英文語料,對于那些個性化較強的中文問題,ChatGPT有時很難理解問題,經常無法給出正確回答。短期來看,這些錯誤信息會對學生的知識學習造成干擾,辨別力較弱的學生極有可能習得錯誤知識而不知。長期來看,如不及時完善相應技術,ChatGPT可能會進一步導致虛假知識泛濫。
學生被技術奴役的風險。ChatGPT在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幫助的同時,也剝奪了學生自主探索與選擇的權利,很有可能會進一步惰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僅如此,隨著技術的發展,ChatGPT可以實現更為精準的投喂,很容易導致學生智識上的懶惰。久而久之,學生會形成一種強烈的技術依賴。有位教授說,自己在批改課程論文時,讀到了他所認為的“班級最好的論文”。然而遺憾的是,學生承認這篇論文是在ChatGPT的幫助下完成的。事實上,當下用ChatGPT代寫作業的情形已屢見不鮮,讓ChatGPT幫助參加遠程考試、擬寫大學申請文書等“新操作”也不斷涌現。如若教師及其他管理者難以發現學生是否違規使用ChatGPT,那么學生有可能陷入ChatGPT營造的技術“溫床”而不能自拔。
教師教學固定化的風險。教師在利用ChatGPT進行課程設計和輔助備課時,有利也有弊。優點是幫助教師提升備課效率、獲取更為豐富教學資源,但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ChatGPT會給出具體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等,容易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所教的內容固化。部分教學能力較低的教師,會不加批判地直接采納ChatGPT給出的教學建議,直接按照ChatGPT給出的教學計劃去執行教學,這部分教師就會不折不扣地淪為ChatGPT的“代言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學過程可能會變成一種照本宣科的、固定的講授過程,缺乏教學應有的生成性和體驗性。需要明白的是,教學過程不可完全預設,課堂中隨時可能產生新問題,對課堂的有效應對也是教學過程的一部分,教師所具備的教學機智與教學藝術才是教學的魅力所在。
文章發表中的倫理風險。學術誠信是科學技術賴以進步的根本。ChatGPT的強大的寫作功能讓人們注意到背后的倫理風險。ChatGPT可依據海量的語料數據庫,輔助學者或者獨立完成文章撰寫的任務。但我們要警惕的是,ChatGPT的應用是否會進一步加劇學術不端行為,助長學術造假風氣?美國知名科幻雜志《克拉克世界》(Clarkesworld)近日宣布,由于近期收到大量AI生成的稿件,導致編輯團隊不堪重負,因此該雜志決定停止接收投稿。在此前,《科學》(Science)雜志就明確規定由ChatGPT或其他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文本不能在論文中使用,而且嚴禁將ChatGPT列為合著者。《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也明確表示,暫不接受任何大型語言模型工具(例如:ChatGPT)單獨或聯合署名的文章。
總之,運用新技術促進教育革新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但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對其保持敬畏之心。尤其是在尚未完全掌握ChatGPT介入教育的規律之前,我們必須盡可能、全面地預判ChatGPT可能會給教育帶來的風險挑戰。一方面,ChatGPT的科技倫理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要持續將人工智能作為需要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重點領域之一;另一方面,要以ChatGPT介入教育的思考為契機,全面加強對學生數字素養和創新能力培養、全面提高教師的數字素養和數字技術的使用能力,以有效應對新技術對教育帶來的沖擊。(作者:李宇陽 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
ChatGPT呼喚創新教育崛起
橫空出世的ChatGPT讓許多人感覺“未來”來得太突然。原以為人工智能離我們日常的學習和工作還很遙遠,如今,一位接受過萬億級參數“刷題”訓練的“考試機器”——ChatGPT就在你的眼前,無論你向它提出何種問題,幾乎都能“立等可取”,甚至提供讓你驚嘆的解決方案。隨著諸多中文版的ChatGPT們的問世,這樣的考試機器可能就會像一部人人可以擁有的智能手機一樣,時刻陪伴著我們,成為幫我們解決各種問題的高手,也將代替大量的我們原來引以為豪的有著智能或技術“含金量”的工作——“未來”真的來了!
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突破,是教育史上近400年以來的大挑戰和大機遇。從近代“教育學之父”夸美紐斯1632年倡導班級授課制以來,教育幾乎就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而通用人工智能的到來,則將催生劃時代的教育變革和學習的革命,迫使我們幾乎要重新定義人才,重新定義學習,重新定義教育。
關于人才,既然智能機器人可以像人一樣幫助你思考并解決問題,那么ChatGPT是不是“人才”?也許我們會創造一個新詞,稱呼智能機器ChatGPT們是“器才”;而人類需要發展什么樣的能力,成為什么樣的“人才”,才不會被“器才”們淘汰?
關于學習,既然智能機器已經成為史上無所不知的“最強大腦”,顯然,在學習知識方面,人類肯定學不過機器;而且你只要花費很少甚至免費就能使用這個“最強大腦”,那么人為什么還要學習?或者說,我們究竟還需要學什么?怎樣學習?學習的目標、內容、方法及評價如何變革,才能適應人工智能時代?
關于教育,既然人類可以無限量生產及使用被“訓練”或“教育”好的智能機器人來滿足人類的各種需求,那么作為延續物種生命、傳承人類自身文明的“再生產”活動的教育,對于人類本身究竟還有什么價值和意義?
面對人工智能對傳統教育的“降維打擊”,全世界都在思考,教育將如何面對一個幾乎完全無法準備的說來就來的未來?把孩子培養成創新人才特別是拔尖創新人才,讓他們有能力去創造那些智能機器無法替代的工作,有能力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成為能夠輕松使用和駕馭人工智能的創新人才,才是應對智能時代必須有的人才觀。以培養創新人才為宗旨、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創新教育,是每個孩子應對未來的必由之路!培養德才兼備的創新人才不是選擇,而是必須!而拔尖創新人才,才是時代的寵兒!
在學習的目標上,我們應當把學習目標定義為掌握智能機器當下做不了的事,如“從0到1”的創新能力、批判性或審辨性思維、富有情感的交流和強大的實踐能力等等作為學習的核心目標;在學習的內容上,我們無須讓兒童學習更多的知識,而只需學習產生知識和能力的基本方法、規則和原理,特別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底層邏輯或“第一性原理”等支架性的知識和能力,而掌握更多的知識和運用技能那是機器的工作;在學習的方法上,強調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創造性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評價上,重視學習過程和結果的統一,倡導問題解決和價值多元……
發展只是手段,而幸福才是目的。以培養既能創造人類的新文明,又能度過幸福人生的大寫的“人”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而ChatGPT們應當成為人類追求幸福的朋友和伴侶。由此,我們不僅應當積極恰當地擁抱新技術,更重要的是在培養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人的問題上做出根本性的改變。(作者:程淮 中國發明協會院士專家咨詢委員會首任專家、學前創新教育分會會長)
ChatGPT爆火下的三點教育思考
ChatGPT誕生雖然不到四個月時間,已經引起了新一輪瘋狂的技術升級、產業重構和資本狂潮。教育領域也是聞風而起,新問題、舊問題同時涌現出來,亟須對這些新舊問題作出一番全面冷靜的思考。
物理形態的學校是否會退出歷史舞臺
伴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網絡課堂越來越普遍,各式各樣的在線教育平臺不斷發展、不斷完善。ChatGPT的爆火,更讓人們看到了隨時隨地學習的可能性。故此,有人認為ChatGPT等新一代生成型人工智能技術會加速實體學校的消亡,物理形態的學校有可能退出歷史舞臺。我們都知道學校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的個體施加影響,學校教育的專業性和系統性是其他形式的教育無法企及的。物理形態的學校對學生的成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校園文化是“隱形課程”,學校中的教師、學生以及其他相關工作者,他們所具有的人所特有的情感也是人工智能無法擁有的,這些都會對學生發展產生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在未來,我想物理形態的學校不會完全消亡,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學校將不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學生的學習空間不再固定,根據課程設置的不同,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家里,還可以在社區、科技館和企業,甚至是去不同的城市游學,而學校本部則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環境、成長導師以及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等。
教師將何去何從
自人工智能技術誕生以來,關于“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教師”的討論就不絕于耳。隨著ChatGPT的橫空出世,再度讓人工智能取代教師的言論甚囂塵上。不可否認,隨著ChatGPT在教育中的應用,將會幫助教師從繁瑣復雜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更是有望讓“因材施教”這一千年夢想變為現實。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冰冷的ChatGPT等數字技術無法給予學生細致的關懷和無微不至的愛,在高度的智能化環境中,學生極易被技術誤導或駕馭。在數字化時代,教師必須完成角色的重塑——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要成為學生情感的呵護者。教師必須堅守育人的初心和使命,真正成為學生的“靈魂工程師”,全面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但要明白的是,教師還需與時俱進地提升信息素養與數字勝任力,大膽探索技術賦能教學的創新實踐。雖然目前還沒有任何技術能夠替代或消除人們對優秀的人類教師的需求,但在未來,不會使用數字技術的教師注定會被時代淘汰。
師德師風是否不再重要
師德師風是教師所要具備的基本道德操守和道德品質,也是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教育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可以說,師德是教師職業的靈魂。有不少人認為,在將來,諸如ChatGPT等數字技術極有可能會替代教師承擔起部分職能,比如向學生傳授固定知識、輔助學生學習、提供學習評價與反饋等。既然數字化技術看不見、摸不著,不斷對學生施加各種各樣的影響,就有人會質問,數字化時代的師德師風是否不再重要?事實上,不管教學地點如何變化,教學模式如何改革,教師角色如何重塑,教師的表征形式是什么,只要有教師這一職業存在一天,師德師風的建設就始終是不可忽視的工作。教師的師德師風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塑造方面影響尤為突出,無論何時何地,教師的言行舉止、道德情操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學生心靈成長和品德發育。進一步來說,教師的角色地位、社會責任重于其他職業,教師的言行、儀表、道德修養不僅會影響學生,還會影響社會文明建設。由此看來,即使在未來,師德師風依舊是教育活動的重中之重。
我們使用ChatGPT等數字技術的根本目的是服務教育,推動教育變革,而非讓數字技術掌舵教育發展方向。必須時刻銘記,無論是ChatGPT,還是其他新技術,既非促進教育革新的唯一手段,也非教育變革的全部。我們使用新技術之時,必須保持理性、堅守人的主體性。只有這樣,才不會在數字海洋中迷失前進方向。(作者:杜小雙 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版面編輯:賀春蘭 朱英杰
新媒體編輯:洪琳
審核: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