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一些地方存在基層干部身在基層卻脫離基層現象,凸顯當前基層治理的諸多痛點:一方面,一些基層干部面臨著考核任務重、下鄉成本高等多重客觀困難,分身乏術,難以走到群眾身邊;另一方面,有的基層干部作風、感情、能力欠缺,主觀上與群眾存在一定距離。
(相關資料圖)
工作有“四多”,見群眾還要過“五關”
“我們也想進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背靠背、心連心,但五加二、白加黑都干不完的工作怎么辦?”基層干部反映,面對人少事多的現實處境,他們要走到百姓家中,需要跨過五重“關口”。
“精力關”:考核任務重、形式主義多,一些基層干部分身乏術。
一些鄉村干部表示,盡管各級都要求給基層減負,但目前很多地方仍面臨文件會議多、表格臺賬多、“留痕留印”多、督導檢查多的“四多”狀態。有的鄉鎮統計,一年內被考評的目標任務加起來超過30項。
“成本關”:油價高、補貼低,缺保障、下村難。
一名山區鄉鎮的干部說,現在普遍“私車公用”,偏遠一些的地方,補貼還不夠油錢。“一個星期去縣城至少兩三趟,有時天天跑,有高速還不敢走,過路費太高。除了進城,轉幾個村就要不少油錢,也得自己貼。”
“問責關”:問責一刀切,導致基層干部面對群眾時習慣往后縮。
“有的群眾意見大、投訴多,有時也存在不講道理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組織不給撐腰不說,還經常拿基層干部開刀,以平息輿情。”一位基層干部說。半月談記者調研時發現,一些鄉鎮干部的辦公室里裝有攝像頭。“經常接待群眾,就怕在交流中出點啥事,說不清,所以就主動裝了攝像頭。”一位鄉鎮黨委書記說。
“能力關”:有干活的權力,沒“平事”的能力,無力解決群眾訴求。
半月談記者調研時,曾遇到過一名村支書的尷尬事:村里一名老上訪戶因為縣里工程占地補償問題跑到鎮政府“要說法”,鄉鎮領導打電話讓這名村支書“把人帶走,處理好”。最后村支書只能自掏腰包給點錢,把人勸走。“我們除了幫忙反映,啥也解決不了。”這名村支書說,他們就一點填表的權力,一點買辦公用品的經費,拿啥解決?
部分干群關系變成“油水關系”
“現實關”:隨著基層治理現代化程度提升,加之部分群眾常年不在家,“線上群眾工作”在許多地方呈常態化,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進村入戶。
在北方某縣,一個400多戶籍人口的村子常住人口只有80人,60歲以上人口占到七成多。在此背景下,基層干部普遍開啟“線上群眾工作”,這在與外出務工人員加強聯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一些基層干部也逐漸產生“路徑依賴”和“治理惰性”,以電話聯絡、微信群聊取代了傳統意義上的進村入戶。
“三不”心態催生逃離基層現象
除了客觀存在的多重困難,干部作風等一些主觀因素也導致基層干部身在基層卻不進百姓家門。
——作風差,不愿進。一些基層群眾反映,有的干部“只密切聯系領導,不密切聯系群眾”,制定政策和措施,不能充分考慮基層群眾訴求和意愿。
在抗疫工作中,雖然中央三令五申要求精準防控、不得“層層加碼”,一些地方仍然簡單粗暴、機械執行,少數干部只管“帽子”安全,不聽百姓呼聲,導致群眾不時被“困在家中”“困在碼上”,出現司機下不了高速、農民進不了田地等現象。
——感情差,不想進。有些干部即使“走近”群眾卻“走不進”群眾,“面對面”也很難“心貼心”,他們對群眾的疾苦漠不關心、麻木不仁,視群眾的冷暖與己無關、袖手旁觀。一些工作“該批的我批了,該傳達的我傳達了,該開的會我也開了”,只喊口號“唱空城”,工作上得過且過。
——能力差,不敢進。還有一些機關干部,對基層情況不了解,對上級政策不掌握,對一些事情處理能力差,不說群眾語言、不知群眾需求、不懂群眾工作,害怕面對群眾,干脆“網來網去”“一微了之”。
破除“玻璃門”,亟待減負“提氣”
專家認為,信息時代當面了解情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依然是基層必不可缺的重要工作方式,也是增進與人民群眾情感的重要途徑,因此亟待破除干群之間的“玻璃門”。
一方面,持續深化基層減負工作,讓基層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沉到一線察民情、聽民聲、集民智、解民憂。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說,上級和相關部門可以對下級進行督查、檢查、考核、評估,布置任務、衡量業績。層級越往下,承接的任務數量越多。上級只有任務布置成本,下級則需要完成成本。
一些基層干部直言,迫切需要減少應對上級管理的工夫,增加為群眾做事的時間,將基層干部從非必要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信息傳輸便捷了,工作方式并沒有太大變化,完成一項工作任務,還是需要花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不能上午下指令下午要結果,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工作任務機械‘分包’給基層。”
另一方面,激揚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提升服務熱度和治理溫度。
一位組織部長表示,應通過加強教育引導,幫助干部端正心態,同時提高他們與群眾打交道的能力,減少本領恐慌,主動融入基層,將“群里吼”變成“實地走”,將“網上領導”變成“布鞋干部”。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趙成根等專家建議,引導各級干部平衡好治理效率與治理溫度之間的關系,既要靈活運用新技術、新應用,也要提升服務熱度和治理溫度,增進干群互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