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委會+公司”模式,本質上是開發區市場化改革的一種形式。“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政企分開、管辦分離”將能夠利用市場資源、市場化手段履行、不需要動用行政權力的職能剝離出管委會由公司或者市場化運作的機構進行承接,重點是機關事務、政策研究、產業謀劃規劃、招商引資、企業服務、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投融資、工程建設、市政環衛等職能。整體架構形成管委會和街道(鄉、鎮、社區)+公司等市場化運作機構的模式。管委會和街道(鄉、鎮、社區)履行黨委政府相關行政職能,管委會的國資部門對公司等市場化機構按照相關的辦法和規定進行監督、管理。在此模式下,市場化的專業人才與“體制內”的行政事業人員在崗位聘任制的體系下共同工作,為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得到了越來越多開發區的關注和實踐。
前不久舉世矚目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落下帷幕,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后簡稱《決定》)為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的改革和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制訂了具體的落實舉措。
在《決定》的指引下,“管委會+公司”模式會有什么新變化?各地應該怎么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如何操作?能給開發區帶來什么?未來將向何處發展?本文將詳細闡述與此相關的三個關注點。
一、進一步在全國先進經驗基礎上,因地制宜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創新。《決定》(34)條“深入推進依法行政。”中特別提出“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可以預見必將再一次掀起開發區管理制度和體制機制創新改革的又一輪高潮。當前國家層面高度重視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多次出臺相關政策文件,鼓勵改革。多省市也提出開發區要回歸初心,聚焦主責主業,瘦身強體、輕裝上陣,發揮“經濟功能區”的作用。但實踐來看,部分地方“心急”搞一刀切,部分地方比較“迷茫”不知如何實操落地,部分地方甚至“形式主義”,種種情形都背離了政策的初衷。并且部分地方受到主要領導更替和地方施政理念變化等具體情況,政策執行持續性不夠,一些具體問題比如身份、編制、干部管理、權限、薪酬待遇等缺乏有效的政策依據,往往造成改革的半途而廢或者改革方案的模糊不清無法落地。三中全會后是否可以考慮進行國家層面的立法,總結近年來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成功經驗,并且固化基本的模板,為全國推行體制機制創新有法可依,有據可循。
二、深化干部人事改革,破解改革的“老大難”問題仍然是重中之重。 “管委會+模式”中工作的人員分為兩類,一類是行政事業人員,即有“身份”的人,是原有或者一定范圍內外來的“有身份”的人員,“身份封存”后通過一系列的聘任程序進入到改革后的開發區管委會工作,按照改革后的人員管理制度進行管理;第二類是市場化人員,即無“身份”的人,通過社會招聘或者開發區內部有“身份”人員轉聘到開發區的公司等市場化運作機構,其中,部分開發區為有“身份”人員設置了過渡期,過渡期滿,若留公司等市場化機構,則須放棄“身份”,徹底轉為市場化人員,若選擇回管委會,則“封存身份”聘任到合適的崗位工作。
開發區改革后人事政策的長期性、持續性,不因領導變化而變化的穩定性一直是阻礙廣大干部職工參與改革、擁護改革的重大因素。三中全會后能否出臺明確的全國性的普遍性的指導性意見必將對開發區的干部人事改革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三、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管委會+公司”的產業促進機制必將出現歷史性的變革。“管委會+公司”的公司作為開發區市場化運營主體,逐漸成為了開發區招商引資的主力軍、產業運營的操盤手。主要有三個發展方向。
方向一:聚焦招商引資
在打造新質生產力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在招商引資謀劃上,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圍繞完善產業鏈,明確產業引進方向。通過梳理區內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等,繪制產業鏈圖譜、招商引資全景地圖,找準“卡脖子”“掉鏈子”薄弱環節,圍繞完善產業鏈深入推進“強鏈、補鏈、穩鏈”,明確招引方向,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攻關,促進全產業鏈發展。
二是圍繞產業迭代方向,進行產業升級。作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需從戰略或產業規劃頂層設計入手,圍繞產業迭代方向,分類施策,處理產業“存量”和“增量”問題。如“存量”企業,按照“技改提升一批、整合重組一批、淘汰退出(關閉)一批”思路,實現存量優化;“增量”企業,著眼于新質生產力的“新”,結合區內優勢基礎,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區域發展新動能。
方向二:強化產業運營體系
招商引資引進企業進入開發區后,如何孵化、培養、成長便是產業運營的范圍,也是新質生產力推進的關鍵。產業運營是為產業的孵化、成長、發展、壯大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從“園區有什么企業就用什么”逐步向“企業要什么園區就給什么”轉變。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圍繞金融鏈,布局多元化的金融資源。平臺公司的業務不只要將金融服務聚焦在產業基金,更應多元化的逐步布局銀行、券商、保險、擔保等金融資源,為科技創新主體提供孵、投、貸、保聯動金融服務。同時可通過直投、創投、設立基金等方式,借助銀行、證券、保險、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等,整合科技金融服務資源,實施從天使、VC、PE到產業并購的投資鏈布局。
二是圍繞科創鏈,形成完整的產業培育鏈條。平臺公司的業務布局需要從市場化運營的角度考慮如何孵化、培育企業。可構建“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創新創業生態鏈條,形成集企業孵化、加速、技術服務支撐為一體的孵化服務體系,不斷推進孵化載體縱深發展,為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迸發更多“原創力”、產業“建圈強鏈”提供有力支撐。
方向三:深化內部管理體系
除了完善布局招商引資、服務載體或平臺外,平臺公司要想推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重要一環在于構建一套與市場化機制相匹配的內部管理體系,增強內生動力,實現內部造血,更好地服務產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具體可從兩方面優化:
一是多元布局,打造可持續的“現金流”業務。這個舉措主要是為解決下屬平臺公司生存及可持續現金的問題。當前很多開發區下屬平臺公司主要業務類型比較單一,政府依賴性過高,尤其是具備較好現金流生成能力的市場化業務涉足較少,造血功能薄弱。未來業務布局可更多元化,如提供相關公用事業、能源、貿易等,獲取較穩定的現金流,也可依托現有業務資源,開展橫向或縱向多元化的輕資產業務,如增值服務、知識輸出等。在功能服務上,可積極拓展城市市政管理服務、城市配套管理服務等,打造成為具有品牌的城市運營商。最終避免陷入“集而不團,大而不強”的多元化陷阱。
二是內部管理體系機制市場化。這個舉措主要是著眼于平臺公司自身管理機制,解決干事活力、動力不足問題。重點聚焦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人”的市場化機制,實踐中發現開發區及平臺公司的很多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人”的問題,管理好人也就意味著能解決絕大多數問題,具體地,可從人力資源規劃入手,搭建崗位體系,同時匹配相應的職業發展體系、人才培養體系、激勵分配體系等,真正能實現把人招進來、留得住、發展好。另一方面是“事”的市場化機制,主要是解決辦事效率低下、流程不順的問題,開發區管委會層面可從權責關系方面梳理,平臺公司可從管控模式、業務流程等方面進行優化,最終達到組織效能提升目的。
總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和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開發區及下屬國有企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和主力軍,首先應聚焦科技創新,建設高水平研發平臺和孵化載體,吸引和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和人才團隊;其次要優化產業布局,根據區域特點和市場需求,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產業集群;此外,還應勇于突破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提高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
為了深入探討開發區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策略與路徑,提升管理干部和骨干人員的工作實務能力,正略咨詢依托過往上百個全國開發區高質量發展項目實戰經驗,特舉辦“新疆開發區新質生產力發展與工作能力強化高級研修班”,旨在全方位促進開發區管委會及下屬國企領導與主管部門負責人的國際視野與專業素養。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與活動,我們期望參訓者能夠:拓展國際合作視角,深入了解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下的國際合作新模式與新機遇,掌握國際經貿規則與最新動態,增強在國際舞臺上參與競爭與合作的能力。學習對標先進開發區改革經驗,深入剖析先進開發區在體制機制創新、營商環境優化、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借鑒吸收其改革發展的寶貴經驗。進一步提升深化改革工作的綜合能力,系統學習戰略規劃、產業規劃、優化營商環境、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工作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執行力。
本次培訓由北京正略鈞策咨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藍鯨新聞支持,將于2024年8月28日-8月31日在烏魯木齊市舉辦,期待全國開發區管委會及國有企業的領導們蒞臨參會、共襄盛舉,詳情可見公眾號【正略咨詢】。
日程亮點:
首日:簽到領資料,啟航學習之旅。
次日:權威專家解讀開放經濟趨勢、新質生產力路徑和評價標準、營商環境優化、“管委會+公司”改革。
第3日:聚焦園區數字化轉型案例(以張江科技園為例),探討開發區國企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并實地考察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先進產業和標桿企業。
第4日:專題研討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重難點,圓桌互動深化理解。
報名方式:13910766870,18800124080(同微信) 。
期待每一位參訓者都能成為推動開發區及下屬國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共同助力我國經濟社會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作者:正略咨詢 董翔)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