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已經圓滿落幕,年會以“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為主題,設置了“全球化與一帶一路”、“開放的亞洲”、“創新”、“改革再出發”四大板塊。
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博鰲論壇也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進行總結梳理,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冠群馳騁總裁劉廣東接受新華社《環球財經》專訪,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共同解讀博鰲論壇釋放的中國經濟活力信號。
釋放中國改革新信號 開啟改革開放新征程
在本屆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正式宣布了中國對外開放再擴大的系列重大舉措。演講中的這些重大舉措,為打開對外開放全新局面指明了路徑,彰顯了中國擁抱世界的擔當和自信。
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在歷經經濟特區30年的探索之后,海南將吹響改革開放新號角,在全境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之際,海南政策也標志著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決心。
對此,冠群馳騁總裁劉廣東表示,博鰲亞洲論壇的講話極富前瞻性地指明了我國未來發展的方向,清晰闡述了我國對外開放的路徑和方向。這不僅是中國基于發展需要做出的戰略抉擇,也是在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此次演講中宣布了中國在擴大開放方面的四大舉措。包括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可以看出此次的開放力度是十分罕見的,對內是要改善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滿足對美好生活這種向往;對外則是強調和平發展、攜手合作,才能實現多贏共贏。
這意味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從40年前的“摸著石頭過河”的初級階段,升級到以頂層設計引領的高級階段,讓企業家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聚焦中美貿易摩擦 博鰲探尋解決之道
在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全球化正處于十字路口,中美貿易摩擦成為最新籠罩的陰云。
對于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態度,中國一直立場鮮明,始終堅定倡導全球經濟包容性和開放性發展,呼吁國際社會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讓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
對于中美貿易摩擦將走向何方,冠群馳騁總裁劉廣東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劉廣東認為,貿易爭端的成因往往很復雜,貿易戰帶來的后果也是超乎想象的。此次博鰲論壇上提出擴大開放的四個重要舉措,明顯就是雙贏的解決辦法。同時給中美貿易摩擦的解決提供了具體的路徑和方案。
金融開放推動經濟發展 金融機構助力中小企業
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了10余條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舉措。深化金融業對外開放,是為了繼續踐行中國對外開放的國際承諾,對外開放的質量將直接關系到全球經濟穩健運行和經濟全球化進程。
中國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中流砥柱。
中小企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不容忽視。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已成為推動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動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市場化和國際化、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面對改革大潮,我國近7000萬中小企業面臨著嚴峻的生存課題。由于手續繁雜,成本高居不下,中小企業很難享受到好的金融產品和相關服務。此外,我國中小企業技術附加值相對較低,同質化嚴重,致使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對此,劉廣東認為造成中小企業發展瓶頸的根本原因有幾個方面。首先是企業自身問題,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自身資金實力不足,抗風險能力差,財務管理能力欠缺等問題。其次是金融機構方面,在扶持中小企業方面顯得比較勢利,有發展潛力而目前狀況并不十分好的中小企業,由于金融機構缺乏識別能力,往往受到冷落。
劉廣東認為,隨著此次金融業對外開放,打開金融服務正門與加強監管“疏堵結合”,培育更多民間金融機構,合理引導民間融資,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中小企業所遇到的融資困境也將在一定程度得到解決。
劉廣東也分享了自己對于金融機構如何扶持中小企業的看法。多年以來,冠群馳騁以“扶微助小,助夢中國”為宗旨,始終致力于為中小企業搭建服務平臺。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幫扶中小企業的經驗,以及10萬多家中小企業資源。
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發展難等問題,冠群馳騁在已有經驗和資源的基礎上積極創新,根據企業發展不同情況,定制符合其自身情況的發展方案,為中小企業提供人才戰略、財稅服務、法律服務、內部管理等全方位服務,滿足企業各個發展階段的不同訴求,幫助解決其發展和盈利難題。
開拓創新,引領未來。對外開放升級,對于中國經濟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需要政府、金融機構及社會各行業企業共同努力,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切實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