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談及了旅游業的發展,實際上,鄉村旅游作為我國旅游業態的一部分,近年來發展迅猛,也頗受業界關注。而隨著休閑游的大力發展,民宿、特色小鎮、休閑農場等業態也隨之興起,在這一過程中,多種商業模式聯動和制定相應標準成為助力鄉村旅游發展的必要功課。
增加農民收益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出發點
鄉村旅游是從城市郊區的鄉村采摘和農家樂形成雛形,這種模式中當地村民對旅游的參與水平較低,往往局限在高勞力、低技術、低收入、低層次的參與水平。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伴隨外部的旅游投資的增加,作為鄉村主人、土地主人的當地村民并沒有獲得相應的旅游收益。因此在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要通過提高農民參與度的方式來保護農民的利益,通過提高農民參與鄉村旅游的自覺性和自愿性參與并分享相應收益。
依托本地資源立足農業來發展鄉村旅游
從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來看,有田園農業旅游模式、民俗風情旅游模式、農家樂旅游模式、村落鄉鎮旅游模式、休閑度假旅游模式、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回歸自然旅游模式等多種模式可供選擇,而各種模式都有相應的特點。對于這些模式,依托本地不同的自然稟賦、產業基礎、歷史文化、發展趨勢保持原貌加以開發。發展鄉村旅游要將旅游產品與農業的產業環節進行銜接,以此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鄉村旅游產業鏈從而推動農業三產的融合。
惠農聚寶憑借其多年深耕農業產業的基礎,率先進軍產業融合第一階梯。由于多年與農業核心企業合作,使惠農聚寶擁有大量農產業資源,隨即將第一產業的農業生產、第二產業的農產品加工、第三產業的文化創意進行融合,通過搭建金融信息平臺進行商訊流通,支持農業企業以鄉村休閑、度假和體驗旅游產品進行整體包裝并推向市場,不僅為平臺用戶提供了具有趣味性、時尚性的現代旅游產品,更因產業升級而使鄉村物產實現了多次升值,為鄉村振興帶來顯著成效。
傳承鄉村文明是發展鄉村旅游的精神內核
鄉村文明與城市文明是相互依存的兩大文明載體,鄉村文明凝聚著民族情感,而高速發展的城市文明也需要歷史悠久的鄉村文明的滋養。從目前鄉村旅游發展來看,還只是側重于其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忽視對鄉村文明的挖掘。因此要通過創新發展來挖掘鄉村旅游背后的鄉村文明,在鄉村旅游的規劃設計、建筑開發、經營管理、旅游產品設計等諸多方面凝練鄉土特色、弘揚鄉土文化、挖掘鄉村記憶、保護鄉村原生態環境從而使得鄉村文明得以自然傳承和發展;引導和激發居民對本地區、本民族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形成自發保護鄉村文明的內在動力和長效機制。
發展鄉村旅游需要打造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
開發鄉村旅游需要有專門的鄉村旅游質量標準,加強對產品和市場的管理建立鄉村旅游標準體系,這個體系應該包括旅游度假村、旅游景點民俗接待戶的服務標準,特色產業的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鄉村旅游發展開發的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修復的技術標準、開發設計標準、效益評估標準等。同時通過調查研究、適當培訓、市場營銷、加強管理來提高服務質量和品牌化建設。
惠農聚寶表示,加快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是發展鄉村旅游的最新方向。要利用現有的網絡形成鄉村旅游宣傳平臺,實現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實施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