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釗
【資料圖】
近期,青島水務集團海水淡化公司與禮思(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禮思科技”)舉行全球首個海水淡化濃鹽水提鋰合作項目簽約儀式,該項目預計12月底正式投產運行。由此,海水提鋰業務引發資本市場關注。
在投資者互動平臺,目前已有碧水源、贛鋒鋰業、深水規院、山東海化、萬邦達、科恒股份、德固特、隆華科技、沃頓科技、魯銀投資、魯北化工、創業環保、三達膜等十余家上市公司被投資者問及是否涉及海水提鋰業務。
其中,津膜科技3月10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與青島水務集團成立的合資公司青島青水津膜高新科技公司主要為海水淡化等業務提供解決方案,公司重點為其供應超微濾膜組件。海水淡化產生的濃鹽水可作為海水提鋰的原料。公司在研產品可用于海水提鋰濃縮分離環節,但未直接參與海水提鋰研究工作。
3月10日,提鋰概念股津膜科技股價持續沖高,收盤漲幅達5.92%,近三個交易日累計上漲29.17%。前期大幅上漲的巴安水務、東方集團、沃頓科技等概念股今日股價有所回落。
海水提鋰為鋰資源提取提供新路徑
青島是國內較早開展海水淡化研究和綜合利用的城市之一,作為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目前,青島建成海水淡化規模34.1萬立方米/日,已初步構建起了涵蓋海水淡化科技研發、裝備制造、項目設計、項目建設、項目運營、淡化水生產、濃鹽水綜合利用的海水淡化產業鏈條。
禮思科技董事長袁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禮思科技的工藝和技術不僅為大規模海水提鋰開創了先河,開辟了鋰資源的新來源,還為大規模、高效、環保的鹽湖等場景提鋰提供了新的技術線路圖。”
據介紹,從2021年12月起,禮思科技針對青島水務集團所屬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工廠的排海濃鹽水,開展了一年的海水提鋰工程化驗證,其海水通過量達20萬噸,打磨出一款在海水中能夠應用的高選擇性、高通量的提鋰材料,定型了一款適合大規模海水提鋰的工業化裝置。700多組實驗數據表明,產品滿足了下游客戶的質量要求,并完全達到環保標準。同時,禮思科技還進行了極低鋰含量的原海水提鋰實驗,其吸附效率完全達到設計的工業化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海水中的鋰離子濃度極低,僅是澳大利亞鋰輝石鋰濃度的十萬分之一,以及智利阿塔卡瑪鹽湖鋰濃度的萬分之一。因此,海水提鋰不但對提鋰材料的高選擇性、高通量提出極高要求,而且對其裝備提出了巨大挑戰。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禮思科技首席科學家湯衛平表示:“鋰離子篩材料是這個項目的核心,它以離子交換的方式瞬間將海水中的鋰離子吸附,因此即使海水鋰離子濃度低至0.17ppm,仍然能有較高的吸附效率,提鋰工藝與零排放工藝的有機結合,不會對海水生態環境產生任何負面影響。這一項目的工藝和技術應用開創了規模化海水提鋰的先河,也為大規模、高效、環保的鹽湖等場景提鋰以及城市污水提鋰提供了新的技術線路圖。”
海水提鋰或將改變我國鋰資源供需現狀
鋰廣泛應用于電池、陶瓷、玻璃、潤滑劑、制冷液、核工業以及光電等行業。目前,鋰資源開發主要以鹽湖鹵水及偉晶巖型鋰礦為主。我國鋰資源量占全球總量的5.7%,由于可開采資源少、可開采地區無工業用電以及開發過程固廢處理成本高等原因,我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高達74.5%,預計2025年我國鋰資源自給率僅9.6%。鋰資源缺乏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隆眾資訊鋰礦分析師于亞楠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海水中儲有2300億噸鋰資源,是目前全球可開采鋰資源總量的1.6萬倍。海水作為一種非傳統資源,不受地緣的限制,可將海水提鋰應用場景拓展至直接利用海水的沿海電廠、工業項目。海水提鋰項目有助于緩解中國鋰資源嚴重依賴進口的現狀,并逐步推動鋰資源自主可控。”
目前,上市公司直接參與海水提鋰的較少,涉及業務限于海水提鋰前期海水淡化的相關環節。部分上市公司已注意到海水提鋰這一前沿技術。其中,東方集團在互動平臺透露,公司研發團隊結合現有成果,正在加快推進海水提鋰、溴技術產業化研究;津膜科技生產的膜產品及裝備主要用于市政污水及工業污水(印染、石化、煤化工等)的凈化、自來水提標改造、海水淡化以及其他一些特種分離用途;碧水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反滲透膜技術并已獨立生產并成功應用于多個大型海水淡化項目;力源科技的熱膜耦合海水淡化技術主要用于海水淡化處理。三友化工首創濃海水處理新工藝,建成投產濃海水綜合利用項目,開展了海水提鋰、提鉀技術研究。
對于近期提鋰概念股強勢拉升,袁東認為,“在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強勢帶動下,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受到市場廣泛關注,希望公眾多支持在實體經濟中踏實做事的科技創新企業,少一些股價炒作。”
(編輯 喬川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