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紅
10月13日晚間,斯萊克發布公告稱,公司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3億元至2億元,同比增長120%至170%。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9274.50萬元至1.12億元,同比增長145%至195%。
對于業績的變動,斯萊克表示:“報告期內,母公司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且毛利率同比上升。”
(資料圖)
電池殼業務有望加速擴張
有券商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前三季度斯萊克業績表現優異,尤其第三季度業績大幅增長,收入確認加速,毛利率顯著回暖。主要由于制罐設備景氣度高,公司易拉罐設備銷售收入大幅增長;同時近年來,公司不斷布局新能源動力電池殼領域,效果顯現。2022年上半年,子公司新鄉盛達(鋼圓柱)實現營收0.37億元、子公司安徽斯翔(鋁圓柱)實現營收0.16億元;報告期內,常州和盛股權轉讓已經完成,常州和盛并表將為公司帶來方形電池殼收入增量。值得一提的是,公司8.37億元定增項目落地,未來電池殼業務有望加速擴張。”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9月22日斯萊克公告及公眾號消息了解到,公司研發的34系列鋁圓柱殼目前在安徽斯翔合肥生產基地已有兩條生產線處于量產階段,產品已實現頭部電池企業的批量供貨,且已在乘用車上獲得安裝使用,生產效率仍在不斷提升中;46系列大圓柱整線即將完成,大圓柱產線目前單線生產速度暫為200個/分鐘,且在繼續爬坡中。
方形電池殼業務方面,內生外延加速推進。斯萊克正加速對方形電池殼DWI技術生產的研發設計工作,通過技術優化和升級已成功自研方形電池殼產線,較傳統方殼效率實現了數倍增長,常州萊勝基地作為公司自研方形電池殼生產的主要載體,今年三季度在加速建設中。
此外,目前已收購常州和盛55%股份,下設除原有四個基地正常生產之外,第五個基地也已完成最后的準備和認證工作。斯萊克基于DWI自動化產線的技術優勢,對原有設備的工藝進行初步改進,已初步完成一條實驗產線的優化,剩余產線改造工作也在逐步展開。
斯萊克方面表示:“就上述業務,公司使用DWI工藝的生產方式生產電池殼,相較于現有的其他生產方式生產,實現高速生產只是優勢之一,更大的優勢在于品質方面。該工藝在預鍍鎳、后鍍鎳上都可以應用,在DWI技術量產時也會是在一個穩定的狀態。”
“斯萊克轉型新能源電池殼開啟第二增長曲線,看好公司下半年新能源電池殼逐步放量。”浙商證券分析師王華君認為:“公司由易拉罐設備龍頭轉型下游電池結構件,打開數倍成長空間。受益動力電池標準化,無論是46系列圓柱電池,還是方殼電池,公司憑借獨有金屬高速自動化精密成型(DWI)工藝切入電池殼領域,其自動化產線較現有傳統沖床單機生產方式具有產品一致性高、安全性強、精度高、材料損耗率低等優點,可以實現產品品質與高效生產完美結合,量產后將實現大幅度的降本增效。”
“未來,預計斯萊克電池結構件業務營收占比由2021年的8%提升至2025年的73%。電池殼營收有望由2021年的0.8億元提升至2026年76億元。”王華君表示。
動力電池殼發展前景廣闊
據了解,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能量存儲與轉換裝置的基礎單元,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而電池殼結構件作為單個電池的載體,對單個電池的穩定工作和安全防護起著關鍵作用,也是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件之一。憑借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優勢及市場規模,中國動力電池產業進入了快速成長階段,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國。
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預測,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望達到600萬輛,將帶動動力電池出貨超450GWh;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超850萬輛,將帶動動力電池需求超650GWh,中國仍將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市場。預計到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將達到1550GWh,2030年有望達到3000GWh。中國市場則仍會維持全球最大動力電池市場地位,市場份額將穩定在50%以上。
談及動力電池殼未來的發展,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電池鐵殼或者鋁殼的需求猛增,由于金屬電池殼產品的剛性需求比較確定,被塑料等材料替代的可能性小,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斯萊克的長期發展趨勢向好。”
“在‘雙碳’目標下,燃油汽車加速電動化,更加有利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金屬電池殼的需求量也會同步提升。動力電池殼相關企業需要緊盯客戶需求和行業發展動態,及時調整自己的發展規劃與產品設備的實施路線。”祁海珅建議。
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肖旭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提高新能源電池的性能與保養,是當前亟待突破的重要方向。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與普及,新能源電池殼市場也將迎來新的紅利。”
(編輯 張鈺鵬 喬川川)
關鍵詞: 同比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