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鏈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市場對鋁塑膜的需求激增。目前,業內各大企業都是以訂單排產,公司也面臨明顯的產能瓶頸,正在積極進行擴產。”近日,一生產鋁塑膜上市公司負責人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據悉,鋁塑膜是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鏈中尚未完全實現國產化的原料,目前國內市場份額超七成屬于日韓企業,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鋁塑膜需求大增
鋰電池按封裝形式可分為圓柱、方形和軟包。圓柱和方形電池分別采用鋼殼和鋁殼進行封裝,軟包電池則采用鋁塑膜。
鋁塑膜產業鏈的上游主要是尼龍、壓延鋁箔、CPP、膠粘劑等原材料供應商,下游則是軟包鋰電池生產商,其終端對應領域包括3C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電動工具及儲能電站等。
一家總部位于華南地區的鋁塑膜上市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國產鋁塑膜在中低端3C消費電子領域占有率較高,高端3C消費電子鋁塑膜和動力軟包電池鋁塑膜所用的原材料仍然由國外企業提供,高端產品依賴進口程度較高。”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成為鋁塑膜產業景氣度提升的重要推動力,鋁塑膜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其中一個原因是日韓企業現有鋁塑膜產能有限,且擴產速度慢,產能釋放跟不上全球軟包行業的迅猛發展。同時,日韓企業與國內客戶的配合度低,國產廠家相較之下配合度更高,在供應鏈安全性上具有優勢。
在需求端,比亞迪長短刀片電池“軟包+硬殼”二次封裝模式及動力電池軟包裝趨勢帶來了市場新增量。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比亞迪表示,將從今年開始,在純電動車型使用的‘大刀片’電池上也使用‘鋁塑膜軟包電芯+外部鋁殼封裝’方案。有券商估算,到2023年,來自比亞迪的鋁塑膜需求將達6200多萬平方米,相當于國內頭部鋁塑膜生產企業年出貨量的4倍。當然,國內鋁塑膜由于缺乏下游訂單和技術積累,仍處于追趕狀態,但隨著比亞迪、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龍頭企業陸續生產軟包電池,國產替代趨勢愈發明晰。”
國產鋁塑膜與進口鋁塑膜相比,價格優勢明顯。“目前,動力電池企業降本壓力大,國產替代意愿增強。進口鋰電池鋁塑膜和國產同類產品的售價差為30%,國產同類產品有很大的成本優勢。”一位動力電池生產廠家人士說。
國內頭部企業獲認可
近年來,國內鋁塑膜頭部企業正在逐步取得國內外主要動力電池廠家的驗證,有的已經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多位鋁塑膜生產企業高管均表示,2021年以來,國內軟包電池企業對國產鋁塑膜的態度發生明顯轉變,以更開放的心態來審視國產鋁塑膜,甚至主動要求國內鋁塑膜企業提供樣品進行驗證測試。
作為國內產能最大的鋁塑膜生產企業,新綸新材已成為LG、孚能、捷威等軟包電池龍頭的合格供應商,并與蜂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2022年至2023年蜂巢能源將向公司采購2000萬平方米的軟包電池用鋁塑膜。
紫江企業是我國最早從事鋁塑膜生產的企業。2021年下半年,控股子公司紫江新材料引入戰略投資者ATL和比亞迪。公司表示,在動力電池市場,紫江鋁塑膜成為軟包動力電池企業鋁塑膜國產化的重要選擇。目前,公司已與ATL、比亞迪、鵬輝能源、多氟多等廠商建立穩定合作關系。今年以來,公司每月出貨量約為300萬平方米。
明冠新材相關負責人透露,2021年以來,公司鋁塑膜老客戶訂單不斷增長,其中動力電池鋁塑膜在贛峰鋰電、南都動力、超威電池、河南鋰動的訂單增幅較大。
此外,多家上市公司積極推進下游動力電池客戶的驗證。璞泰來表示,鋁塑膜已通過部分動力電池客戶產品認證,并實現小批量供應。道明光學、華正新材、恩捷股份等公司已與多家電池廠商形成合作,動力類鋁塑膜目前正在驗證中。
擴增產能忙不迭
公開資料顯示,業務規模前五名的國內鋁塑膜企業市場占比約70%。新綸新材通過收購日本凸版印刷旗下的T&T進入鋁塑膜行業,紫江企業、明冠新材、道明光學等公司通過自行研發實現批量供貨。
具體來看,行業頭部企業的產能正在逐步釋放。新綸新材目前已成全球第三大動力類鋁塑膜生產企業。鋁塑膜1號線設計產能300萬平方米/月,鋁塑膜2號線設計產能300萬平方米/月,日本3號線設計產能250萬平方米/月。
2021年,紫江企業銷售鋁塑膜2217萬平方米,同比增加近五成,其中動力和儲能用軟包電池鋁塑膜銷量占比達55%。當年公司鋁塑膜毛利率超32%,在國內同行里排名第一。公司的馬鞍山項目、上海紫竹項目正在有序推進,鋁塑膜產能持續擴張。
明冠新材目前合計擁有1300萬平方米的鋁塑膜年產能,其中1000萬平方米IPO募投項目于2021年四季度建成投產,現處于試生產階段。隨著公司產能不斷釋放爬坡,預計今年鋁塑膜產銷量將達1300萬至1500萬平方米。今年初,公司拋出20億元募投項目,欲加碼鋁塑膜產能,計劃建設年產3億平方米(分二期)擴產項目。
關鍵詞: 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