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向炎濤 見習記者 許林艷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4月26日凌晨,月內共有54家上市公司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其中大部分公司均在向下調整業績,不少公司的凈利潤由盈利變為虧損狀態。向下修正業績的原因多涉及信用減值、資產減值、疫情影響等。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業績預告修正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公司的管理水平;再者是企業自己的想法,比如沒有和審計師達成一致;另外也有受到疫情影響的原因。“資產、信用減值多半是會計工作不規范的‘人禍’,暴露上市公司內部財務合規工作的漏洞。”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多家上市公司向下調整業績
4月25日,東土科技發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2022年1月26日,東土科技曾披露,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00萬元至2100萬元,扣非后凈利潤為虧損4700萬元至5700萬元。修正后公司預計產生的凈利潤額度下降,僅為400萬元至600萬元,扣非后虧損擴大,為虧損7000萬元至8500萬元。
還有多家上市公司年度業績預告調整后,預計凈利潤由盈轉虧。
根據羅博特科此前披露的2021年業績預告,預計報告期內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00萬元至3000萬元,扣非凈利潤為1500萬元至2200萬元。但是在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中,羅博特科將業績由盈利狀態調整為虧損,最新預計2021年凈利潤為虧損4400萬元至4850萬元,扣非凈利潤為虧損7000萬元至7450萬元。
德展健康在1月29日披露的2021年業績預告中,預計公司2021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5250萬元至7000萬元,扣非凈利潤為3550萬元至5300萬元。修正后的歸母凈利潤則為虧損4000萬元至6000萬元,扣非后凈利潤為虧損8274.04萬元至1.03億元。
“上市公司預測業績可以發生變化,但是變化幅度應在合理范圍內,超出合理范圍的,就意味著業績預告時存在未勤勉盡責的情形。”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從信息披露的角度考察,如果上市公司在編制預測信息時未能遵守會計準則,或者在業績預告時對于影響業績預測的重要因素未作風險提示的,又或者業績預測的前提發生重大變化公司未及時修正的,受到業績預告誤導的投資者均有權向上市公司提起民事索賠訴訟。”
不少上市公司因為業績大幅度調整收關注函。海默科技此前預計2021年度歸母凈利潤為盈利5000萬元至6000萬元,修正后為虧損2.55億元至2.65億元。深交所對這一大幅度調整情況表示關注,要求海默科技說明業績預告修正的具體決策過程,業績修正的具體調整情況及金額等情況。
榮盛發展也因凈利潤的巨幅調整被深交所關注,公司將2021年凈利潤由預計盈利1億元至1.5億元下調為虧損45億元至60億元,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知悉可能導致2021年度業績同比大幅下滑事項的最早時點,是否及時披露2021年度預計業績大幅下滑事項,公司在財務管理及信息披露事務管理等方面的內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等問題。4月25日晚間,榮盛發展發布延遲回復深交所關注函公告。
資產減值、信用減值為主要原因
分析公司業績向下修正的原因,發現“資產減值、信用減值”為高頻詞。
4月25日晚間,景峰醫藥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歸母凈利潤虧損狀態進一步擴大,由最初預計的虧損3600萬元至7200萬元擴大至虧損1.9億元至2.2億元。虧損擴大原因主要為基于謹慎性原則,對公司及下屬子公司2021年末存在可能發生減值跡象的資產補充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全額計提其他應收款減值損失等,這些都對凈利潤造成較大影響。
上文所提到的德展健康表示,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對各類資產進行了全面檢查和減值測試。經過與相關中介機構的討論,公司對其他應收款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有所增加,對公司報告期內的凈利潤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業內人士表示,信用減值和資產減值屬于會計核算時下調業績的合理原因,但是需要會計所嚴格按照會計準則進行信用減值和資產減值。
對于如何避免業績預告披露不準確的問題,北京安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蘇少華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要從兩個方面改善,一是公司相關人員加強財務會計知識的學習,提高專業度并降低出錯率;二是公司要高度強化信披合規的法律意識,自覺通過完善自身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完整的財務審批流程等手段,避免發生業績預告不準確的問題。”
(編輯 上官夢露)
關鍵詞: 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