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敏
4月22日晚間,恒瑞醫藥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恒瑞醫藥實現營業收入259.06億元,同比下降6.59%;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45.3億元,同比下降28.41%;歸屬于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42.01億元,同比下降29.53%。
恒瑞醫藥表示,由于公司加快研發投入,集中帶量采購、國家醫保談判產品大幅降價導致毛利率下降,原輔材料及其他各項成本價格持續上漲,以及2021年初運營和人員成本高等因素綜合影響了公司的業績表現。
過去的一年,恒瑞醫藥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業績承壓、總市值縮水超2000億元、醫藥創新競爭日趨激烈,被稱為“市場風向標”的高瓴資本退出前十大股東……但即使如此,恒瑞醫藥依然大手筆投入研發——這也是公司走出估值與發展困境的必然之路。數據顯示,公司2021年累計研發投入62.03億元,比上年增長24.34%,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23.95%,創公司歷史新高。
大象轉身,需要時間。記者注意到,報告期內,恒瑞醫藥在人員組織、海外研發投入等多個方面已進行了調整,但能否恢復往日雄風、再度站上行業變革潮頭值得關注。
多因素致業績下滑
創新藥板塊持續發展
恒瑞醫藥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的三大業務板塊抗腫瘤、麻醉和造影劑業績承壓。其中抗腫瘤板塊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4.39%,毛利率同比減少2.67個百分點;造影劑營業收入下滑9.93%,同比減少0.17個百分點;麻醉板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09%,不過毛利率同比減少1.26個百分點。
業績下滑的壓力延續至2022年。恒瑞醫藥公布的截至2022年3月31日一季度經營業績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7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3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1.8億元。
帶量采購及國家醫保談判產品降幅較大是恒瑞醫藥業績下滑的重要因素。恒瑞醫藥介紹,自2018年以來,公司進入國家集中帶量采購的仿制藥共有28個品種,中選18個品種,中選價平均降幅73%。2020年11月開始執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個藥品,2020年銷售收入19億元,報告期內下滑55%;2021年9月開始陸續執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個藥品,2020年銷售收入44億元,報告期內下滑37%。
此外,恒瑞醫藥介紹,公司主要產品卡瑞利珠單抗價格降幅達85%,艾司氯胺酮價格降幅達68%。2021年3月1日起開始執行醫保談判價格,加上產品進院難、各地醫保執行時間不一等諸多情況,造成卡瑞利珠單抗銷售收入同比下降,艾司氯胺酮等新產品銷售上量較慢,對公司業績帶來較大壓力。
有分析認為,在疫情持續影響、行業變革與競爭加劇等大背景下,恒瑞醫藥轉型陣痛持續,一季度業績承壓明顯。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創新藥對業績貢獻是恒瑞醫藥轉型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但公司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未在年報中披露創新藥板塊對業績貢獻的比例。
2021年報顯示,去年公司自主研發創新藥海曲泊帕乙醇胺片、脯氨酸恒格列凈片、羥乙磺酸達爾西利片獲批上市,已上市創新藥增至10款,位居國內同行業前茅,另有60余個創新藥正在臨床開發,250多項臨床試驗在國內外開展;適應癥獲批方面,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4個新適應癥相繼獲批,獲批適應癥達8個,是目前獲批適應癥最多的國產PD-1,創新藥氟唑帕利膠囊第2個適應癥獲批上市等等。
“恒瑞醫藥業績受政策層面的擠壓較為嚴重。目前公司發展的關鍵在于能否實現持續的創新產品上市。”醫藥戰略專家史立臣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組織運營優化裁員數千人
加速引入新鮮血液
記者注意到,在業績承壓的當下,恒瑞醫藥對組織架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裁員是恒瑞醫藥一直未回避的話題。2021年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不斷適應產業變革所帶來的更高要求,圍繞“精兵簡政、資源整合、加強管理、提質增效”十六字方針,推進組織運營進化,持續優化公司治理。
今年4月份,恒瑞醫藥重要高管離職更是引發了市場的關注。4月12日晚間,恒瑞醫藥宣布公司副總經理鄒建軍辭職。公開信息顯示,鄒建軍2015年9月底加入恒瑞醫藥,任腫瘤臨床副總經理。2017年6月起在恒瑞醫藥任副總經理。
與此同時,恒瑞醫藥火速提拔兩位研發高管,分別是任命張曉靜為恒瑞醫藥副總經理、首席醫學執行官(腫瘤);任命王泉人為副總經理,其也是恒瑞目前最年輕的副總經理。出生于1986年的王泉人于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后,在2014年加入恒瑞醫藥,從事抗腫瘤新藥臨床開發工作,主持開展多個1類新藥及聯合用藥的臨床開發。
此外,恒瑞醫藥介紹,公司加強組織人才建設,2021年共引進600多名核心技術人才,其中200多名具有博士以上學歷、100多名具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驗。
大手筆投入研發
出海提速
面對行業巨變,作為A股醫藥生物板塊的龍頭企業,步入低谷的恒瑞醫藥如何回暖、何時迎來拐點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記者注意到,面臨著市值與市場雙重壓力的恒瑞醫藥仍在穩步推進公司的創新戰略。
數據顯示,公司2021年累計研發投入62.03億元。其中,恒瑞醫藥加大了出海的步伐,去年海外研發投入共計12.36億元,占總體研發投入的比重達到19.93%。目前在美國和歐洲已建立涵蓋醫學科學、臨床運營、注冊、藥理、統計、質量管理等多部門在內的完整臨床研發隊伍,全面啟動全球產品開發團隊工作模式。
與此同時,恒瑞醫藥有意識的廣泛布局多個治療領域,并逐漸向縱深發展。除了傳統優勢板塊腫瘤領域外,恒瑞醫藥在自身免疫疾病、疼痛管理、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感染疾病、呼吸疾病、血液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領域也進行了廣泛布局,同時,研發管線也正迅速拓展到眼科、核藥等其他領域。
此外,恒瑞醫藥加快推進早期研發與轉化醫學建設,以高質量的內部數據支持早期開發策略選擇;同時,恒瑞醫藥建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一流的新技術平臺,如蛋白水解靶向嵌合物(PROTAC)、分子膠、抗體藥物偶聯物(ADC)、雙/多特異性抗體、基因治療、mRNA、生物信息學、轉化醫學等。
“恒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重新回歸之后砍掉了很多研發項目,尤其是仿制藥項目。在創新藥布局持續增多的背景下,競爭格局較好的產品是恒瑞醫藥轉型的關鍵。隨著創新產品的落地,公司的競爭力會有進一步增強。”史立臣向記者表示。
(編輯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