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文娟
4月12日晚間,龍佰集團披露2021年年報稱,公司全年營收約205.66億元,同比增長45.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46.76億元,同比增104.33%,且刷新業績歷史新高。
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龍佰集團表示,2021年,全球經濟復蘇,鈦白粉、海綿鈦等產品需求旺盛,公司主營產品鈦白粉、海綿鈦市場處于景氣周期,銷售價格同比去年同期增加較多,現有鈦白粉、海綿鈦產能利用率提升,特別是公司氯化法鈦白粉產能有效釋放。
龍佰集團是全球鈦白粉和海綿鈦生產企業中的領導者之一。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擁有鈦白粉產能101萬噸/年,其中硫酸法鈦白粉產能65萬噸/年,氯化法鈦白粉產能36萬噸/年,目前在建產能30萬噸,全部為氯化法;海綿鈦產能1.5萬噸/年,在建產能6.5萬噸。
鄭州弘恒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負責化工領域的咨詢師秦天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相比硫酸法,用氯化法生產出來的鈦白粉在白度、細度和分散性上具有明顯優勢,此外氯化法鈦白粉生產過程也更環保,是國際公認的新一代先進工藝,在市場及環保政策的推動下,目前氯化法鈦白粉已逐漸成為市場上的主流品種。”
鈦白粉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白色顏料,廣泛應用于涂料、塑料、造紙、印刷油墨、橡膠等,其中涂料行業是鈦白粉最大的下游需求,占比高達55%。受原材料成本上漲及國內外市場需求景氣的影響,2021年鈦白粉市場價格呈階梯性上漲,據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統計,2021年末較年初價金紅石型鈦白粉價格上漲22%,銳鈦型鈦白粉價格上漲39%。同樣受原材料成本上漲及市場需求推動,2021年海綿鈦價格也一路上升,Mysteel數據顯示,2021年初至年末,國內主流1號海綿鈦價格由5.5萬元/噸漲至8萬元/噸,漲幅達45.45%。
中國投融資網化工行業分析師趙國輝分析稱:“在原材料和需求之間,原材料的上漲尤其值得關注。鈦精礦是生產鈦白粉和海綿鈦最主要的原料,全球鈦資源儲量最為豐富的國家是澳大利亞,尤其是高品位金紅石的儲量在全球占近50%;我國鈦資源雖然儲量豐富,但主要以低品位的鈦鐵礦為主,雜質含量高,不適合作為海綿鈦及高質量鈦白粉產品的原料,而且鈦礦開采屬于高污染、高耗能行業,在環保政策趨嚴、能耗雙控及國外供給收縮的背景下,鈦精礦價格的持續堅挺將成為較長時期支撐鈦白粉和海綿鈦價格的主要力量。”
除產品量價齊升外,記者注意到,在鈦白粉、海綿鈦領域的縱向垂直一體化生產模式和獨特的橫向耦合綠色經濟模式也對增厚龍佰集團業績起到了重要作用。
龍佰集團是國內唯一貫通鈦全產業鏈的鈦白粉生產企業。全產業鏈優勢使公司上游生產出的產品或副產品可直接用作下游產品生產的原材料。而橫向耦合綠色經濟模式可使生產過程中的廢副產品得以循環利用,在減少廢棄物排放的同時供應原材料,降低公司環保成本和原材料成本。
另外,在備受市場關注的鋰電池材料方面,龍佰集團在年報中也進行了詳細披露。
據了解,自2021年8月以來,龍佰集團通過新建項目、合作、收購等方式進入新能源電池領域。截至目前,公司籌劃了年產20萬噸電池材料級磷酸鐵項目、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化項目、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用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項目、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年產15萬噸電子級磷酸鐵鋰項目。其中年產20萬噸電池材料級磷酸鐵項目(一期5萬噸磷酸鐵)、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化項目(一期5萬噸磷酸鐵鋰)、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用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項目(一期5萬噸石墨負極)已進入試生產階段或具備投產條件。
趙國輝表示:“龍佰集團布局的磷酸鐵鋰和人造石墨負極是當前鋰電池主流的正負極材料,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和儲能市場快速增長,兩者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磷酸鐵鋰本身技術壁壘不高,傳統材料廠和磷化工企業目前都紛紛轉型進場,磷酸鐵和磷酸鐵鋰環節未來都存在明顯的產能過剩。”
深圳方略產業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閆武青指出:“從目前的供需兩端的情形看,阻礙包括磷酸鐵鋰在內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的主要原因是上游鋰資源的供給受限,在鋰資源的限制下,磷酸鐵鋰新增產能短期內還無法落地,價格有較強的支撐,投資者需密切關注鋰資源的供需情況。”
(編輯 喬川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