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黃翔
近期,多家造紙企業頻頻發布提價函引發關注。記者注意到,過去一年紙品價格如坐過山車,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大幅波動,當前提價風波再起,相關企業的盈利情況也成為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日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探訪相關企業,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過去一年造紙行業深受外部多重因素影響,從賺取超額利潤到業績下滑,行業在震蕩中進入低谷時期,目前行業雖仍處于比較困難的時期,但整體趨勢已企穩好轉,相關企業經營也從低迷時期逐步回升。
價格被動傳導
紙企相繼調價
今年以來,造紙企業密集發布漲價函。繼箱板瓦楞紙廠宣布漲價后,文化紙、白卡紙也陸續提價。據卓創資訊,1~2月規模紙廠提價逐步落地,年初至今雙膠紙市場均價上漲3.8%,白卡紙市場均價上漲5.5%。
進入3月,漿系紙種再一次密集提價,提價幅度方面,文化紙多為300元/噸,白卡紙為200元/噸,特種紙基本在1500元/噸。
上市公司方面,晨鳴紙業、博匯紙業、太陽紙業、中順潔柔、岳陽林紙等多家紙廠3月紛紛發布漲價函。晨鳴紙業3月17日宣布旗下文化紙系列產品價格上調300元/噸,月內累計漲幅達600元/噸;博匯紙業卡紙價格上漲200元/噸,雙膠紙漲幅300元/噸;太陽紙業生活用紙原紙出貨價格上調300元/噸,一個月內累計價格漲幅達500元/噸;中順潔柔近期宣布多種產品已實施提價……
“當前,紙價上漲屬于被動傳導。”山東一大型造紙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去年下半年,能源價格上漲、疫情因素、海運受阻等多重因素推動了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尤其是近期紙漿震蕩上行,是行業新一輪密集提價的重要原因。”
卓創資訊分析師常俊婷向記者表示,木漿系原紙企業原紙漲價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成本面木漿上行帶來的壓力;二是各個原紙的原因不太一致,文化紙一季度要排產秋季教輔教材的訂單,逐漸步入傳統旺季,白卡紙業者反饋出口增加。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分析,一般行業內發布漲價函,一方面是為了轉嫁成本端壓力,另一方面是出于對市場預期的試探,未必會落地。但此輪漲價很大程度上不是出于試探,2月~3月發布的提價函落地比例很高。
紙漿價格波動大
當前,來自紙漿原料等成本端的壓力成為紙企經營面臨的主要矛盾,漿、紙之間也相互影響聯動上漲。
記者注意到,自去年11月以來,紙漿主力期貨震蕩上行,進入今年3月一度沖高突破7400點,此后有所回調,截至3月18日午間,紙漿主力指數為6818元/噸,仍處于高位。
國內造紙行業紙漿原料大部分來自進口,近期,國外巨頭也在頻繁對紙漿價格進行提價。
隆眾資訊紙漿行業分析師史海燕向記者分析,當前紙漿供應緊缺,市場貨源緊俏是促成漿價上漲的原因。同時,國際政治因素導致大宗商品大漲,漿價受其影響跟漲。
此外,下游原紙生產基本處于旺季,各紙種近期漲價函頻發,則進一步支撐漿價走強,漿紙相互影響并聯動上漲。
常俊婷表示,數據上看,2月份原紙價格的上漲,文化紙、白卡紙有不同幅度的跟進,但生活用紙根據企業規模不同有所差異,部分成品紙價格未有效跟進。
史海燕認為,紙漿目前供應緊缺的情況未見明顯改善,且海運受阻情況延續,國內現貨市場流通貨源緊俏,市場成交清淡。下游成品紙近期成交重心上移,但對高價漿需求一般,采購少量多次,用漿量變動有限。另外,大宗商品當前處于弱勢下跌的狀況,國際環境持續發酵,漿價短期區間寬幅震蕩。
紙廠盈利狀況改善
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造紙業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業績預告,博匯紙業、太陽紙業等頭部公司營收、凈利實現大幅增長,但對比前三季度業績,去年第四季度盈利狀況并不理想。實際上,這也反映了行業在過去一年的普遍情況,即前高后低的經營走勢。
去年上半年,造紙企業盈利狀況高速增長,受益于需求的帶動,紙價快速提升,以白卡紙為例,由原來6000多元/噸,直漲至1.2萬元/噸。但到了年中,紙張價格又從頂端急速下滑,行業也逐步走進低谷期,此后在能源價格、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外部因素驅使下,造紙成本攀升,造紙企業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漲價潮。一年之內的大起大落,使得市場多次出現“洛陽紙貴”的現象,這在行業發展中也較為罕見。
而進入到2022年,在當前的行情之下,相關紙企的盈利狀況如何?
前述山東紙企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下半年,國內主要紙品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給紙企四季度業績帶來影響,而近期紙品價格的上漲,紙企今年一季度環比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并逐步向好。“3月份,目前情況下也還不錯,紙價的復蘇傳導是可以落地一部分,目前也已接到4月份的單子,訂單比較飽滿。”
不過,該負責人也指出,目前行業仍處于比較困難的時期,“今年煤炭價格漲,原油帶來的化工原料、運費的上漲,木漿的上漲等各種因素疊加,使得成本端漲幅較大,所以雖說價格能夠部分傳導,但對行業來說還未能恢復正常盈利水平,更別提超額盈利了,現在還是處于比較困難的時期,不過總體的趨勢是向好的。”
分析師常俊婷認為,原料價格漲幅過高,不利于造紙行業盈利的改善,原紙行業理論毛利率有下挫情況存在。后期造紙行業盈利情況改善主要看原料價格、能源價格、原紙訂單及出口,同時還有公共衛生事件和突發事件帶來的影響。
史海燕稱,紙廠發布漲價函主要原因是原料漿價上漲,成本壓力支撐廠家提漲原紙價格。紙企處于價格倒掛的狀態,2022年預計紙企處于盈虧平衡線上下起伏的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同期,紙漿價格也經歷一輪快速上漲,并帶動晨鳴紙業、岳陽林紙、太陽紙業等紙漿自給率較高的廠商走出一波行情。
太陽紙業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和去年的情形有所不同,去年是紙價先漲,漿價后漲,而今年則反過來,漿價先漲,而后紙價再上漲。”他向記者分析,今年除了漿價上漲外,能源、化工原料、運費等多重上漲也造成了成本端上漲,紙企經營相對被動,行業景氣度不高,再加上今年以來大盤震蕩,因此相應的優勢還沒有發揮出來。
“去年,紙價經歷了快速上漲,然后快速下跌,實際上對行業以及下游經銷商的傷害很大。”太陽紙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回溯過去一年行業內經歷的變化,“去年這個時候,很多經銷商在紙價上漲的過程中不斷增加庫存,但到了5月份左右,庫存最高的時候,紙價卻快速下跌,一個月之內跌了一兩千元,所以很多經銷商就很受傷。”
該負責人進一步指出,“造紙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一旦紙品價格提價過快,很多小廠就會復產滿產,他們覺得即使成本高企但仍能有利可圖,所以肯定就會又開滿產能,但這對行業格局沒什么好處。所以在高漿價的情況下,紙價應該慢慢地傳導,大廠利用自有漿的優勢,仍能夠盈利,同時也避免行業內無序競爭。”
“經過去年那樣的行情后,實際上大家現在也達成一個潛在的共識,就是漿價再怎么提,但紙價只做合理的傳導,保證產業鏈的穩定和共贏,各方也多體諒。”該負責人說。
據記者觀察,從目前國內頭部紙企的產品線來看,各企業在不同紙種中所占份額相對固定,供給端的競爭格局較為良好。
山東另一家紙業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行業集中度已經比較高,前幾大供應商都分別有自己的優勢領域,競爭格局較好,“以白卡紙為例,目前頭部三家企業占有90%的市場份額,已經脫離了無序競爭的階段,提價也僅是小幅度,不會再出現像去年上半年那樣的情況,因為那樣的快速提價已經不符合正常的市場規律了,對下游也傷害較大。公司穩定經營一定是建立在行業穩定的基礎之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