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Bluer。
在國際教育圈,很多人都會神話「轉軌」這件事,以至于凡是遇到在體制內學不好、卷不動的孩子,就斷言「轉到國際化學校后就好了」。
(相關資料圖)
這種邏輯有一個根本的缺陷——誤認為國際化教育根本不卷。
事實上,沒有一個教育路徑不卷。區別就在于,體制內是軌跡明確&單一的卷,體制外則是百花齊放的卷,反而更容易迷失方向:
你能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綻放節奏?
■來自Top10美本的00后Angela曾經來分享,自己在高中時硬生生被逼成了卷王,壓力一點都不比體制內小
在我采訪過的孩子中,18歲的上海女孩Annie就在轉軌之后幸運地找到了。
在上一期#星球上的00后直播中,已經被美國頂尖公立大學錄取的她,分享了自己在轉軌之后,把養小動物的熱愛轉化成生物優勢的故事。
非常難得的是,她有著超乎成年人的犀利眼光,一眼看透了焦慮內卷的本質:
「托福考到103我就停下了,時間要留給更多的生物競賽、實習」。
「我發現自己在太好的學校,可能會沒有上升的動力,有可能會被踩死。不如在一個能發揮我特長的學校待著,至少我能肆意生長」。
「我一開始就知道,我要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
■初中時Annie還是個內斂的女孩,但直播那天,她自信健談,真誠又坦然地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仿佛看到一顆生物醫藥界科研新星正在冉冉升起,期待Annie在自己的領域闖出一片天
「如果卷不動,
就換個地方吧」
從幼兒園到初中,我都是在體制內上學的,從來沒有考慮過出國留學。
越到高年級,成績越會成為一個人的決定性因素。
初中有段時間,我成績有點下滑,開始沒有朋友和我玩,那些以前在背后支持你、提醒你的人,也開始不理睬我。
我好像被所有人踢出了真實世界,自信心和積極性受到了打擊,成績越發沒有起色。
我開始迷上手機里的游戲。
在虛擬世界,我能獲得久違的成就感,會有朋友與我聊天,看見我、認同我。
這是一個明顯比學校過得開心的世界。
我爸爸看見我這樣浪費時間,傷害自己的眼睛、專注力,非常著急,他提議:給你養只貓吧?
■就是這一只,成為了Annie家的第一個寵物
其實,我剛開始聽到的時候很意外,因為養只寵物是我求了他很久,但從沒同意過的事情。
我從小就很喜歡動物。
南方比較潮濕,有一次家里墻皮掉了之后,我看到有兩排螞蟻從墻縫底下溜出來,走得很整齊。我有點被嚇到,但也覺得挺神奇,于是觀察動物就成了小時候最愛的活動。
那時候我想親自養動物,但我爸非常堅決地說:
「家里能喘氣的,除了你們這幾個孩子,其他我們都不養。」
沒想到,因為沉迷手機游戲,爸爸終于松口,于是我們家就有了第一只寵物貓,接著有了蛇、蜘蛛、兔子、鸚鵡、金絲熊…
■幸福的毛孩子們
家里已經變成了一個小型動物園。
照顧這些小生命,讓我重新在真實世界找到了無窮樂趣,慢慢覺得玩手機索然無味。
更重要的是,研究小動物這件事,讓我對生物第一次產生了興趣。
我初三時,疫情爆發。
當時的我,對新冠病毒有太多好奇的問題想要得到解答。
但在學校,生物課不受重視。比如人體學,有的班老師會講,我們班老師就完全跳過,讓我們自己學。
我發現,那些很正常的,需要每個人都掌握的知識,在中考面前是不足掛齒的。
按捺不住想要探索的心,我在校外報了一門病毒學課程。
■也是第一次用英文學生物
我第一次親手做病毒模型、蛋白模型,第一次學生物學到很「爽」,第一次發現自己在課外讀過的埃博拉病毒知識,可以在這里派上用場。
我體驗到一種久違的「被滿足感」,像口渴了許久的人喝到了第一口泉水。
■結課時的課程報告
臨近中考的時候,我開始思考要不要換條路走。我希望自己能重新振作起來,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出來。
我媽選擇無條件支持我:「你要是卷不動,那就換個地方卷,看能不能卷出不一樣的成績來」。
開始籌備轉學后,我申到了美國卡羅拉納州的一所高中,但當時疫情嚴重,只能上網課。
我擔心自己再度陷入電子產品泥沼,選擇了放棄。
但與此同時,我一下子有點沮喪,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自我突破,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學校。
正好,我爸媽聽說上海德閎學校在招第一屆學生,建議我可以試試看。
對于一所全新的學校,我身邊有很多人覺得太過冒險,為何不選一所老牌校呢?
但我恰恰看上了它的「新」。
那里的老師告訴我,學校鼓勵創校生深度參與日常工作,比如學生會制度的改革、社團的建立、各種活動的推廣。
就這樣,我像剛被放出牢籠的鳥,加入了這所可以自由做很多事情的學校。
第一次帶孩子、孵小雞
令我驚喜的是,來到德閎,多年來飼養動物的技能就派上了用場。
學校很注重可持續發展,同學們每周浪費了多少食物都會被食堂細細計算,然后和其他分部比較。
校園農場就是在這個理念下誕生的,由學生全權管理。
作為最大的一屆學生,我們被直接指派去帶小學部的弟弟妹妹一起經營,我也成為了農場負責人。
第一件事是孵小雞,就算我養過那么多動物,也沒有親自將小雞孵出來過。
帶孩子也很好玩。
配合力很強的孩子,我分配給他們搜索工作;而那些不喜歡按部就班聽從指揮,但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就去做材料處理工作。
我們安裝了培育箱,還每天換水,而我像個老母親一樣,全程負責了最多的細活兒。
一個月后,小雞們破殼而出。
■小心翼翼抱著小雞
那種欣喜和振奮,是我從沒體驗過的。
我們用雙手和知識,親自培育出了新生命,付出得到了回報。
我獲得了極大的自信心,開始在學校主動尋找關于生物的探索機會,嘗試自己還能做什么不一樣的事情。
在試錯中尋找學術方向
德閎的課堂,和初中時很不一樣。
大家上課時圍坐在一張圓桌上,老師有時候站在外面講課,有時候站在里面。
小組討論特別多,同學之間,甚至同學和老師之間,是平等的關系,甚至有時候是學生主導課堂,和老師實現了身份互換。
這樣的課堂氛圍,讓我主動、大膽了很多。
十年級時,我覺得學校的生物課「吃不飽」,一直追著老師問下個學年能不能開更加深入的生物課,甚至說如果沒有我可能就走了。
后來,老師在我的各種軟磨硬泡下,終于同意一對一給我開課,我覺得自己還是蠻幸運的,也許這就是創校生的一點特權吧。
十一年級時,我開始進入IB階段,難度一下子提上來。除了必選的3門語文、數學、英文,我選了生物、化學、經濟。
當時,我的經濟和數學比較薄弱,生物課我還是游刃有余的。
同學們都覺得生物詞匯難記,但可能因為天然興趣很大,我沒有覺得很難。
■Annie在做實驗(右)
IB強調的是一個反思和自學的過程。
德閎生物課程的各種分類是循序漸進的,所有分支都非常清晰,從基礎的細胞開始,慢慢向其他系統拓展和延伸。
老師會把不同難度的知識穿插在一起講,我們的學習更加有系統性,不必死記硬背。
■Annie的生物筆記
漸漸地,我開始想把學過的知識應用起來,就自己找資源、找競賽。
第一個項目是iGEM國際基因工程大賽。
我們提出了自己的項目構想:牛吃飼料可能會有1/3的消化不了,如果我們可以改善一部分基因,重新生產出來的酶可以有助于動物消化,就可以幫助農民節省很多成本。
這個項目,對于當時只有高中的我們來說挑戰很大。
我的隊員一半在線上,一半在線下,都需要我來聯絡、整合,還需要做視頻剪輯,策劃公益售賣。
這個過程中,我意外發現,自己完全可以接受在實驗室里面待一個月,做再重復的工作也不會覺得無聊。
做生物科研很有趣,我想堅持下去。
那么細分下去,做醫學臨床科研怎么樣?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又參加了嘉會國際醫院的實習項目。
這個項目完全是免費的,競爭非常激烈,幾千個人中最后只錄取一兩百個。
又一次很意外,我發現醫院不適合我。
因為做醫生,雖然也需要做研究,但機會并不是很多。而我更喜歡有更多時間待在實驗室搞科研。
不過,這次實習并非沒有收獲。
我確定了自己不適合的道路,我還大膽加了副院長微信,咨詢了醫學生的未來發展路徑,他還幫我寫了推薦信。
我也學到,積極大膽去爭取,去展現自己的真實能力,你就會被看見。
后來,得益于學校的資源和信息,我還申請了哥倫比亞大學關于細胞生物學的夏校,以及維克森林大學關于癌癥學的夏校。
哪怕每天需要從凌晨三點一直上到六點,總是睡不好覺,我也覺得很開心。
因為這些所有活動,哪怕是不適合自己的,也在幫我一點點打開自己、認識自己。
我不再是初中時那個只會聽話的女孩,我發現自己擅長合作,可以領導小團隊,必要時候積極大膽爭取機會。
我似乎已經想明白,我適合什么樣的大學。
「我的路,從來都和別人不一樣」
在德閎,十年級開始就有每周1-2節的升學指導課。
但這并不意味著,選學校、選專業等一切事情都要交給老師。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很多大學錄取時最看重的也是你這個人,你的活動與專業的匹配度。
所以,申請需要自己做大量的調查、搜索。
我沒有找留學顧問,給家里省了一筆錢,以至于我媽走到哪兒都要夸一下我。
我先看地理位置,再看專業排名。
我非常喜歡有陽光和沙灘的地方,之前也去過很多次加州,每次體驗感都很好,因此決定申請加州的學校。
我沒有專門申請大名校。
因為幾年的探索下來,我發現自己在太好的學校,可能會沒有上升的動力,有可能會被踩死。
不如在一個能發揮我特長的學校待著,至少我能肆意生長。
面對內卷,我真的沒有焦慮、內耗過。
初中的時候,我也曾經被卷到意志被消磨殆盡,那是因為我并不了解自己擅長什么、喜歡什么,只能迷茫地盲從。
但高中參加了那么多項目,做了那么多和別人不同的事,我越來越認識自己。
我覺得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
我不想隨大流去卷標化,卷所謂高大上的活動,從而失去探索興趣的時間。即便去了很好的大學,也會再度陷入迷茫,被卷入無謂的盲目競爭。
從一開始,我就要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
所以,當我媽媽幫我改文書,希望我把結尾改得更加正能量,更加happy ending的時候,我也堅決拒絕了。
我想讓大學看到真實的自我。
即便沒有進入想去的大學專業,我至少有一個小小的退路:嘗試做生物領域或者醫藥領域的投資人。
申請季結束后,我的offer塵埃落定。
我拿到了加州大學歐文分校( UCI)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兩個offer。
其中,UCI錄取的是公共衛生這個專業,我不是很想去,就放棄了;而UCD了給我的專業是生物與醫藥專業。
這個專業恰好和我一直以來的探索非常契合,更適合我,所以最終決定去UCD。
■UCD在2023年Time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63
最后,申請還是有一個小小的遺憾。
我沒有選擇英國方向,一是因為當時更喜歡美國,二是因為學校嚴格要求只申請10所大學。
但我搜索了更多信息后發現,劍橋大學的生物相關專業也很棒,學校漂亮,教授也很好,或許可以在碩士博士階段去那里讀書。
這個暑假,我就去劍橋大學參加一個我跟了好幾年的通識教育項目。那里有很多名校的教授,課題內容關于可持續發展。
申請它我用了自己之前掙到的獎學金,我爸媽給予了一如既往的支持。
我媽還開玩笑說,「歡迎來到劍橋,正式成為我的學妹」。
■Annie在劍橋大學
馬克吐溫說,「不要丟棄你的夢想。一旦失去夢想,或許你仍然存在,但你已經如同行尸走肉。」
夢想將我拉出迷茫內卷的泥沼,未來我不知道會走到何方,我已經成為最鮮活的我自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