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新聞是否有前景?”的爭論尚未徹底平息,正值高考結束,廣大學子選報專業之際,該話題一度引爆輿論場,這場隔網博弈究其根本也不過是一場圍繞新聞專業前景及實用性角度的一次辯論。
全文3316字,閱讀約需7分鐘?
近年來,“新聞無學”的論調一直存在,每逢高考填報志愿,勸退填報新聞學等所謂“天坑”專業的聲音也此起彼伏。俗話說,專業選得好,工作沒煩惱,志愿填報的好與壞,直接關系著考生未來的職業規劃。
(資料圖)
據國家統計局消息,初步測算,我國5月份進入到勞動力市場尋找工作的16-24歲青年人有3300多萬,其中600多萬目前還在尋找工作,處于失業狀態。大學四年有的專業畢業出來直接成為香餑餑,各大企業搶著要;有些冷門專業出來無人問津,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
選擇專業不是一條單線條的事情,不僅要考慮到就業前景,也要結合考生自己的個性特點,更要考慮到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
當下社會瞬息萬變,經濟市場隨時都在發生著變化,對應著就業市場亦如此,一個熱門行業從誕生到消亡,在過去可能需要十多年為一個周期,近些年可能四五年就會發生迭代。如果將職業發展規劃視為填報專業的重要依據,那么哪些專業正處于當下熱門行業?哪些職業對專業對口率最高?這些因素將成為當下考生填報志愿的重要參考。
━━━━━
“慢就業”比例越來越高
今年3月,人社部消息表示,我國今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58萬人,同比增加了80多萬人,畢業生就業總量壓力持續高位運行。
從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去向分布來看,畢業找工作,是目前大多數人的首選。從2017屆到2019屆,有超過七成畢業生半年后都進入職場,受雇工作。
從近幾年數據也可以看出來,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和普及,無形中也讓大學生畢業之后的就業形勢發生了變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慢就業”的比例越來越高,很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后開始選擇“慢就業”來給自己的未來鋪路。
體現在數據上,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畢業即就業”的比例越來越低,正在讀研或準備考研,尤其是準備考研的比例大幅提升。
近兩年受疫情影響,經濟環境錯綜復雜,畢業生就業落實難度增大,但由于研究生持續擴張,以及公務員崗位擴招,對就業市場起到了一定的緩沖作用。
從近幾年畢業生就業方向看,教育學、信息傳輸和新修服務技術業、建筑業是幾個主要的行業流向,尤其是教育業,畢業生從業率超過了10%。
在網絡信息時代,一個產業從生長、熱門再到暗淡的周期會被縮短,可以看出,雖然教育業吸納的畢業生比例最高,但受“雙減”政策影響,教培行業需求明顯下降,與2020屆相比,2021屆進入教育行業的比例下降了3個百分點。
此外,互聯網產業、建筑業、金融業近幾年發展速度放緩,映襯到用人市場,需求也出現下降;電子電氣設備制造業、醫藥及設備制造業需求則出現上升。
疫情以來為了鼓勵就業,積極解決更多年輕人就業問題,政府機關、教育系統、國有企業等領域開拓了不少政策性崗位助力畢業生就業,擴大了對應屆生的吸納,譬如政府及公共管理、建筑類大型國企等,但政策性崗位的開拓對畢業生的吸納而言并不具有持續性。
━━━━━
畢業生去向落實率
TOP10專業里9個都是工學類
工業是國民經濟命脈,工科專業從開設以來一直是十分熱門的專業,在我國高等院校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在本科眾多專業中,工科門類專業就占有200多種,涵蓋面也十分廣泛,所以大部分理科的學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都會關注和選擇工學專業。
在當下“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期,工學將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從各類學科的就業落實率來看,工學的就業率相較其他學科而言穩坐第一把交椅。
從不同學科門類來看,2021屆工學、教育學本科生的畢業去向落實率分別為90.65和89.9%排在前兩位,法學、藝術學、歷史學本科生的畢業去向落實率相對較低。
受疫情影響,近兩年法學、經濟學、醫學學科畢業去向落實率下滑明顯,具體從畢業生的去向來看,未就業的畢業生中,法學、經濟學半數以上在準備考研,其次為準備公務員、事業單位招錄考試,醫學六成以上在準備考研。當然,這也與考研、考公擴招,報考人數激增有關。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環境,越來越多畢業生開始加入考研、考公大隊,“延遲就業”現象增多。
從各類專業來看,畢業生去向落實率最高的三個專業分別是管理科學與工程類、能源動力類、護理學類,落實率最高的TOP10專業門類里,有9個都與工學相關,而這些專業門類在疫情影響下都相對穩定。
━━━━━
在學什么就做什么方面
醫學生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熱門專業,一擁而上,冷門專業,無人問津,這是目前填報志愿的一個普遍現象,如果考慮到未來的就業發展,除了就業率高低問題,還需要考慮到進入行業后工作的穩定性、專業對口率。在當下,越來越多人追求一份穩定的工作,那么穩定性強、專業要求高、替代率低的工作會越來越受歡迎。
從2021屆畢業生從事職業來看,醫學畢業生其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最高,達93%,也是各類學科里唯一超過90%的,其次是教育學,專業相關度84%。因為這兩個學科的培養目標對應的工作崗位準入門檻較高,所以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實際工作相關的比例較高。
反觀農學學科,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最低,僅有 59%。也就是說,超過四成農學學科的畢業生從事的第一份工作不在農業領域。
引入2016屆畢業生,到2021年已經步入職場5年了,可以看出,無論是哪個學科,所學專業與工作的相關度都出現了下降,其中工學和教育學的變動最大,工學相關度降低了11%,教育學降低了10%。
細分到具體專業,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醫學影像技術的專業相關度高居前三,幾乎所有畢業生進入的行業都是與專業對應的。
在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排名前30的專業里,有14個都與醫學學科相關,其次是教育學和工學的部分專業??磥聿簧偃藦膶W專業開始就堅守了自己從小“當醫生、當老師”的夢想。
━━━━━
醫學生畢業半年離職率最低
主打一個穩定
據招聘機構發布數據顯示,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80后是3年半,90后驟降到19個月,而年輕的95后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專業不對口,加班時間長、職場前景發展受限……離職,對年輕人而言,已經不是一件稀奇事了。
從各學科門類的離職率來看,醫學畢業生半年后離職率最低,僅13%,職場忠誠度最高。一般而言,醫學生的本科讀書生涯是5年,如果不考慮讀研,畢業后想進入醫療領域就業,可能還需要漫長的規培,所以一旦進入行業,醫學生的離職率是最低的。
一份工作是否能不受外界因素干擾持續穩定,最重要的還是由專業及行業的特性決定。以醫學為例,專業壁壘高、獨立性強、攻讀難度大加之人才培養周期漫長,在這些特點的“約束”下,醫學學生畢業后幾乎都進入了醫學領域工作,很少轉行,甚至可以說,沒有多少機會去轉行。
不管是從半年離職率來看還是畢業五年后的行業轉換率來看,藝術學畢業生的職場流動率都較高,近1/3的畢業生在就業半年內選擇離職,有超過一半藝術生在畢業五年后選擇了轉行。
除了熱愛自由、獨立之外,也與不同學科服務面向的領域相關。大多數情況下,管理學、藝術學服務面向的領域較廣且多集中在民企,就業更為靈活,流動性相對較強;而醫學、教育學主要面向醫療、教育機構,從業穩定性較高。這也正應了父母一輩的經驗,除了“鐵飯碗”,醫生、教師就是最穩定的職業了。
對于畢業生離職、轉行的經歷,有高校老師表示,影響就業穩定的因素有很多,職業的期待吻合度、專業對口率和職業可替代性都是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傳媒、藝術等專業的就業穩定性差,醫學就業穩定,這也與行業特點存在一定聯系。
志愿填報對大多數高考生而言,是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選擇,畢竟涉及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甚至與家庭觀念也有緊密聯系,但還是要清楚,除了考慮就業,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很重要,面對一個就業率高,但提不起任何興趣的專業,即便是得到一個很好的offer,對自己而言也是一種變相內耗。如果不考慮就業,自己也對專業提不起興趣,那么追求穩定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參考資料:《麥可思2022年中國本科/高職生就業報告》
數據新聞編輯:陳華羅
新媒體設計:苗奇卉
校對:趙琳
值班編輯 古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