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3日,是第28個世界讀書日。不過,很不巧,今天正好趕上學校期中考試。“熱火朝天”地讀書是不大可能了,學生今天的主要任務是熱火朝天地考試做題,老師今天的主要任務熱火朝天地監考閱卷。
為啥要在第一個“熱火朝天”一詞上加引號呢?因為每年讀書日前后,關于讀書話題的熱度就不斷攀升,各種線下線上與讀書有關的活動應接不暇。有時候,甚至讓人有一點兒恍惚,分不清到底是為了“過節”,還是為了“讀書”。
古人云:“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讀書還真不應該熱火朝天,反而需要安安靜靜。要有意識地把“真讀書”和“湊熱鬧”區別開來。真讀書不一定非要趕讀書日,只要拿起書來讀,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日日都是讀書日。
(資料圖片)
每年我都會在讀書日這個節點上,寫一點兒關于讀書的內容,算作一個紀念,今年當然也不例外。
去年11月份之后,ChatGPT這款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發布了。“它能夠通過理解和學習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真正像人類一樣來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寫郵件、視頻腳本、文案、翻譯、代碼,寫論文等任務。”
隨后,國內的類似產品,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義千問等能夠響應人類指令的大模型也陸續發布。有很多評論認為,這些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很可能給整個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面對來勢洶洶,不斷迭代升級的ChatGPT,很多人開始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ChatGPT所替代。從ChatGPT所展現的強大能力來看,確實有這種可能,會給很多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我也一直關注著與此有關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并思考其可能給教育行業帶來怎樣的變化,思考在ChatGPT時代,老師的角色會發生怎樣的轉變,算是一種未雨綢繆。
不過,今天因為是世界讀書日,所以,不展開來聊ChatGPT可能對教育行業產生的影響,只談談在ChatGPT時代,讀書與寫作是否還有必要。
先說讀書。
因為ChatGPT是大數據投喂出來的,所以不再是“百事通”“萬事通”,而是“事事通”。上下五年前,縱橫數萬里,沒有它不知道的東西。僅以讀書而言,ChatGPT不僅在數量上要比人讀得多得多,在速度上也要比人快得多得多。
一本幾十萬字的書籍,一個人讀下來可能要數十個小時,但ChatGPT讀下來,可能只需以秒來計算,不但讀在瞬間讀完,還能迅速列出關于這本書的內容梗概、給出相應的價值評價等等,人在ChatGPT面前,會被秒成渣渣。
那么,人還要不要閱讀呢?當然要!道理很簡單,就像是讀完了“一本書讀懂一百本名著”,千萬不要真以為讀了這一本書就可以代替讀一百本名著了。有很多感受,不去真讀,僅僅依靠了解梗概無法體驗;也有很多思考,不去真讀,僅僅依靠記住結論無法深入。
再說寫作。
ChatGPT不但能撰寫一般的郵件、計劃書等,還可以論文,給一個題目,它就能迅速擬定大綱,而且還可以根據相應的要求補充內容。一篇幾萬字的論文,如果是一個人來寫,可能要數天數周數月甚至更長時間,而ChatGPT的完成速度則最多是以分鐘來計算而已。ChatGPT不但能寫論文,而且還能夠根據限定性指令要求來寫小說,那速度,哪怕是一個人敲鍵盤敲得手指都飛起來,也比不上。
那么,人還要不要寫作呢?當然要!道理也很簡單,就像是別人寫出來的東西,終究還是別人的,不是你自己的一樣,ChatGPT寫出來的東西,那是ChatGPT的,而不是你自己的。不要自作多情地把操控ChatGPT寫作幾萬字,當成是自己的能力。寫作是為了抒發情感,是為了表達思想。如果這些都被ChatGPT代替了,那么,人之為人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如此說來,我是堅決反對用ChatGPT閱讀和寫作的嘍?也不能說得這么絕對。如果能用ChatGPT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工作效率,那還是要用的,不但要用,而且要多用,要用好,總不能身處信息時代,還偏偏非要刀耕火種。正如荀子所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但在使用ChatGPT這類工具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是“君子役物”,而不能被物所役。一個人的讀書與寫作,背后是他的感受,他的思考。這樣的感受和思考,不應該讓他人替代,同樣,也不該讓ChatGPT替代。如果一個人不會感受,不會思考,那這個人和行尸走肉還有什么分別?
未來社會,越來越稀缺的可能是什么?我以為一定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從哪里來?毋庸置疑,要從主動讀書中來,要從主動寫作中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