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你最怕在課本上看到的話是什么?相信有一部分同學的回答都是“背誦并默寫全文”。
(資料圖片)
我們總是感嘆,要記得東西太多,腦力和時間卻永遠不夠,考前熬夜復習的晚上,幻想擁有某種玄學或吃哆啦A夢的“記憶面包”能幫我們變成“量子速讀小天才”。
記憶這件事總是讓我們又愛又恨,不過先不用著急,雖然世界上沒有“記憶面包”這種考試神器,但提高和改善記憶力卻是有跡可循的。
照相式記憶是真的嗎?
回想一下,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同學:他似乎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背書就像吃了哆啦 A 夢的“記憶面包”一樣輕輕松松。
圖源:動畫《哆啦A夢》
筆者就曾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據她描述,在初中時她可以用一個午休的時間背下半本政治書上的內容,考試時,書本的內容就像照片一樣印在她腦海里,甚至可以前后翻閱。聽了她的描述,大家都感到十分羨慕。
這種照相式記憶真的普遍存在嗎?
想要知道問題的答案,就要先搞清楚記憶形成的過程——我們是怎么記住東西的?
總的來說,記憶包含了 3 個階段:編碼、儲存和提取。你可以把大腦想象成一個圖書館,里面可以分成 3 個區域:大廳叫“瞬時記憶”,從外界接收的所有信息都聚集在這里等待下一步指示,有的記憶在這里待了一會兒就離開了,有的記憶則被大腦看中留了下來,從而進入另外2 個區域——“短時記憶”館和“長時記憶”館。現在我們先來了解被看重的信息是怎么留下來的。
你注意過圖書館藏書的書脊最下方所貼的標簽嗎?它通常由 1 位字母加 4~6 位不等的數字組成,可別小看了這個標簽,有了它,熟悉圖書館的人就可以從琳瑯滿目的書中高效、準確地將目標定位,這就是編碼的重要之處所在。
圖源:pexels
類似地,大腦也會對將要儲存的信息進行編碼,給它們貼上獨一無二的標簽。不同的人看到同樣的東西,會形成不同的編碼,貼不同的標簽,這些標簽在認知科學中被稱為“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包含了對信息的原始加工和心理加工。
比如,考試取得了好成績,父母獎勵了你期待已久的禮物。當大腦編碼這個信息的時候,會同時在腦海中涌現出這個禮物的形狀、顏色、收到禮物時的喜悅心情、父母的表情,等等。
除了這些簡單直接的信息外,還有一些更深層次的信息也會出現:比如,你下定決心繼續好好學習,或者要好好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禮物等,這些都是編碼后的心理表征。
完成了編碼,信息就可以正式入駐大腦這個圖書館了。接著便進入記憶的第 2 階段:儲存。有的信息被送往“短時記憶”館,有的信息被送往“長時記憶”館。這個過程能不能很好地完成,與記憶的類型、個人的記憶能力以及大腦的健康情況等息息相關。
第 3 個階段是提取。默寫時絞盡腦汁地回憶書上句子的過程,就是大腦在進行記憶提取的過程。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有些知識點在考場上死活想不起來,越是緊張,大腦似乎就越空白,但是一出考場沒多久就想起來了。這說明,記憶儲存沒問題,只是在考場上提取時出了問題。
為什么提取過程會出問題呢?
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可能是記憶的第 1 階段——編碼做得不夠細致,就像整理文件時,文件說明寫得越簡單,事后查閱起來就越費勁;其次,可能由于過于緊張的情緒,人在緊張和焦慮時會分泌一種叫作皮質醇的激素,少量的皮質醇可以促進學習和提高注意力,但是大量的皮質醇會嚴重影響記憶的形成和提取。因此,如果在考場上遇到這種情況,不妨放下筆,做 1 分鐘深呼吸,使自己冷靜下來再繼續答題。
了解完記憶的 3 個階段,我們再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題:照相式記憶真的存在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再來做個小實驗。現在,請仔細觀察下圖,10秒后,將本頁刷上去,然后再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請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這張圖里有幾個圖案?分別是什么?它們的顏色呢?排列順序呢?
如果你剛才有意識地記憶了這張圖,那么你也許都可以回答上來,但假如你沒有刻意去記,相信你憑“印象”也能回答上來 1~2 個。不過,剛才你回想的時候,腦海里的“印象”究竟是什么?
在專業術語中,這種即使并未刻意注意,但當你足夠快地提取它時,會發現它仍在那里的記憶叫作瞬時記憶。由于瞬時記憶和視覺、聽覺、味覺等緊密相關,因此又稱感覺記憶。你能夠在上課走神被老師點起來重復最后一句話時有驚無險地回答問題,也是它的功勞。
感覺記憶的容量很大,能包含許多信息,且由聽覺保存的感覺記憶(又名聲像記憶)會比由視覺保存的感覺記憶(又名圖像記憶)保留的信息更多、時間更長。不過無論是圖像記憶還是聲像記憶,它存在的時間其實非常短暫,只能維持幾百毫秒到幾秒。當我們希望用感覺記憶來進行系統回憶的時候,往往已經來不及了。
如此看來,這種感覺記憶并不是我們要找的照相式記憶。
實際上,“照相式記憶”也有一個專業的名字,叫作遺覺像。與我們靠感覺記憶記住的模糊圖像不同,據有這種能力的人描述,他們記憶中的圖像與原始的圖像一樣生動,并且看起來好像是在“頭腦之外”,而不是在“頭腦之中”。不僅如此,它可以持續數分鐘,甚至數日。
遺覺像較多地出現在 6~12 歲的兒童之中,大約只有 5% 的兒童具有這種能力,且年齡越大,發生率越小。心理學家推測,這種能力的消失可能與兒童形式運算思維或者語言技能的發展有關,隨著兒童不斷發展語言和表達能力,遺覺像能力就會相應退化。
說到這里,我只能遺憾地告訴你,這種照相式的圖像記憶實際上是極少存在的,至少在你長大之后是這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