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青評論
【資料圖】
減負的關鍵,是真正遵循教育的科學規律,消除機械重復的無效作業,讓學生作業更有針對性,而不會成為無差別的負擔。
常州市博愛小學近日發出通知,宣布為保障學生充分的休息時間,春季學期學校將嚴格控制作業總量與時間,啟用“9點熔斷機制”,即超過晚上9點,采取無條件停止作業的措施,未完成作業的第二天也不用補做。
據了解,近年來,多地學校都在嘗試實行作業“熔斷機制”。就目前各地中小學生的作業情況而言,“9點熔斷機制”也算是一項能為學生和家長減輕負擔的積極措施。但是,對照教育部有關要求,我們會發現,“熔斷機制”其實有一些折中的成分在里面。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也要控制書面作業時間總量。倘若這些原則能得到充分落實,又何必有“9點熔斷”這一說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去年開始,各地中小學都開展了“課后服務”或“延時服務”,大多都是下午6點左右放學,除去路上和吃飯時間,到9點也還有足夠的時間寫作業。何況有些學校“課后服務”并沒有完全安排學生參與課外興趣活動,也留有不少時間讓學生寫作業。學生全天在校時間充足,理論上完成作業綽綽有余。既然如此,“熔斷機制”的存在,恐怕反映出了某些其他問題。
提出作業“9點熔斷機制”的學校表示,這是為了讓老師們提高課堂效率,讓問題在課內解決。如果學生作業仍然可能要寫到9點,而且并非個別現象,只能說明作業還是有點多了。這顯然不符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要求,也違背了教育部提出的“雙減”精神。
作業“熔斷”與否,主要取決于家長,家長若是擔心孩子學習落后而不同意“熔斷”,學生與家長就容易產生沖突。在我看來,所謂作業“9點熔斷機制”,給課業“減負”的作用其實有限。9點休息基本是小學生10個小時睡眠的起點,實在不能再晚了,如果作業多到需要“熔斷”,學校恐怕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方針。更何況,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真的能睡踏實嗎?這又會不會影響學生之后的課堂學習?
沉重的課業負擔影響了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間,擠占了學生太多的時間,很多學生課外幾乎完全沒有自主時間,到戶外放眼遠望簡直是奢望,甚至讓自己的大腦自由幻想本身也成了夢想。這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也不是未成年人理想的成長方式。
減負的關鍵,是真正遵循教育的科學規律,消除機械重復的無效作業,讓學生作業更有針對性,而不會成為無差別的負擔。學校也要建立科學的教師教學和學生學業評價體系,進一步給學生創造自由的創新學習和生活空間,讓學生擁有更廣闊的視野,使他們的身體和心靈得到舒展的成長。
撰文/馬長軍
微信編輯/任冠青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