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你還記得上學時學校的小賣部、小超市嗎?我還清晰記得高中時代的小賣部。
【資料圖】
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等四部門發布了一個通知,明確要求,中小學校、幼兒園原則上不在校內設置小賣部、超市,確需設置的,不宜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
這個通知的目的應該是為了保障孩子的飲食安全,但如果一刀切,所有學校都不設置小賣部是不合理的。
有很多朋友(大人、孩子)認為小賣部給自己帶來了方便和快樂,如果沒有小賣部,體育課后去買個水、買個零食都不行了?難道課后餓了都不配吃個零食?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住校,食堂里的飯菜清湯寡水,小賣部里的食物就是我們最大的慰藉。
那是30年前,一份菜1毛5,滿滿一塑料袋,但里面絕大部分是水,有少量的菜葉,漂著一點油花。主食是饅頭和包子,包子1毛5一個,里面的菜基本都是一個種類固定不變。
為了改善伙食,在回家周的時候,會在家里炒好咸菜和肉,帶到學校,好的時候能吃兩周。但是,一個月回家一次,剩余的兩周只能在學校食堂吃。
油水少,能量消耗大,下課后會感覺特別餓,當然也是特別嘴饞,就到小賣部里買點食物塞牙縫。
一般會買兩種食物,花生米和烤餅?;ㄉ追謨蓚€口味,原味和五香。烤餅也是兩種,咸的和甜的,現烤現吃,很安全。一般都是買3毛錢花生米,3毛錢的烤餅,吃完,感覺心情愉快,開始下階段的努力學習。
現在想想,小賣部的樣子,門可羅雀的場景,食物在唇齒間留下的香味,印象還是那么深刻,記憶還是那么清晰。
后來看到一個心理學研究,吃零食的目的并不在于僅僅滿足肚子的饑餓需要,而在于對緊張情緒的緩解和內心沖突的消除。
可能是這個原因,讓我們對小賣部心懷感情吧。
現在學校的小賣部,賣的食物可能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可樂、餅干、辣條等高鹽、高糖及高脂的食物,正在悄悄影響孩子的飲食習慣,孩子酷愛吃零食,而影響正常飲食,危害孩子的健康,所以,需要治理。
但還是建議考慮一些實際情況,對于住校生來說,小賣部是一個有意義的、解決實際困難的存在。
孩子晚上6點左右吃晚飯,7點左右上晚自習,近10點下晚自習,3個小時的腦力勞動,又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飯量也很大,孩子會感覺餓,想吃東西,但是食堂已經關門買不到。
有人說,可以從家里多帶一些,想法雖好,但并不現實。
有的學校兩周回家一次,有的則一個月回家一次,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帶夠那么長時間。開始還能應付,過上一周兩周,彈盡糧絕,就需要額外購買。再說,宿舍空間也有限,食物也有效期,不能帶太多吃的食物。
住校生不能隨便出校門,如果學校沒有小賣部,就只能餓著,忍耐著。如果有小賣部,孩子回宿舍路上順便買上,將是莫大的安慰。
還有朋友提到體育課的問題,運動之后,出了很多汗,會口渴,需要喝水。如果學校沒有直飲水,只有熱水,需要等待涼下來才能喝,對孩子來說等待過于煎熬。如果有小賣部,可以直接買水喝,迅速解決問題,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有好處。
除了飲食之外,孩子還有一些實際困難,也需要臨時買一些東西。
比如,女孩子,可能突然需要衛生用品,如果買不到,會讓她們非常痛苦和尷尬。有女孩就提到這個問題,是初一的時候,買不到,到處借都借不到,著急萬分。
還有很多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像手紙沒有了、牙膏沒有了、牙刷壞了、下雨沒有傘了等等,都需要及時處置。
如果沒有小賣部,只能著急難受。如果有小賣部,這些問題都能輕松解決。
所以,小賣部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必要性,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立,全部取消不太現實。就像通知中說的那樣,要有一些規定,保障孩子的健康和權益。
第一,保證售賣的食物營養健康
限制食物的種類,像水、牛奶、面包、水果、堅果、果干、粗纖維食物等,能滿足孩子的饑餓需求,又很健康。
像飲料、餅干、糖果、辣條、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冷凍甜品等,被列入垃圾食品名單的食品,不要售賣。
對貨源資質進行審查,確保安全。食物的生產也需要獲得食品安全許可證、衛生許可證,要查驗其是否獲得資質,并定期進行審查,證件是否過期,防止蒙混過關。有條件最好實地考察,看生產環境、人員衛生條件等是否滿足要求,確保食物健康。
第二,要有孩子必須的生活用品
根據孩子的實際需求提供一些生活用品,比如衛生巾、衛生紙、紙巾、牙膏牙刷牙杯、水杯、文具、雨傘等等。
應該還有很多必需品,可以征求一下孩子們的意見,盡量考慮全面,讓孩子在有需求時,能及時買到,可以安心學習。
第三,價格要合理,不能坐地起價
還有朋友說學校小賣部的商品價格偏高,所以家長有意見。這方面也是一個關注的點,可以進行調查,確定一個合理價格,和校外保持一致,讓孩子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寫在最后:學校小賣部、超市的存在,對孩子還是有好處的。但可能存在一些諸如食品安全不到位的問題,所以四部門開始治理。出發點是好的,如果考慮孩子的實際需求,進行合理設置,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孩子的消費權益,相信孩子會特別受益。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干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