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開學季,就有一群剛剛離家出來混社會的小小人類幼崽,早上在幼兒園門前一把眼淚一把鼻涕摟著爸爸媽媽不放,上演和家人依依不舍,最后七手八腳被老師抱進學校的場景。
分離焦慮的表親,入園焦慮又來拜訪了。
如何讓孩子們順利啟航,平穩地度過人生第一次分離的入園焦慮期呢?李嫻和黃貝爾心理師給家長們分享了幾個技巧建議:
(資料圖)
1.溫和漸進式入園(分離)
如果是從來沒有和父母家人分開過的孩子,一下子在陌生集體環境中按照常規時間待8小時,對孩子來說可能過于漫長和煎熬。如果學校允許,可以從先送2小時開始,再到送半天(4個小時,午飯后接回來/午睡后接回來),再到送全天。建議用2周到1個月的時間,來逐漸調整適應。在國外,每周只送3天4天到daycare, pre-K(幼教,托育機構),也是很常見的做法。
因為幼兒園小朋友往往還沒有時間觀念,以為自己要在幼兒園獨自等待很久很久而感到傷心難過,用生活事件和視覺線索,來解釋和標注時間,更容易讓小朋友理解接受,對幼兒園的生活有所掌控感。
舉個例子:媽媽可以和寶貝溝通:“你在這里和老師小朋友,做完游戲/手工,吃完點心,吃完午飯/睡醒覺,媽媽就來接你了。”幼兒園老師也可以拿出時鐘,讓孩子知道,當時針走到這個位置,媽媽就來接你回家了。
2.錯峰入園
這是現在很多新式幼兒園都在嘗試的做法。讓孩子們分批入園,第一批孩子入學兩周相對穩定安頓好之后,再讓另一批新孩子加入班級。這樣的好處是,班級里不會同時有很多新生,老師們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和幫助新入學的孩子適應。例如,一般秋季入學在9月份,有些家庭會選擇10月國慶假后再入園,春季入學可以選擇3月份回校。
3.提供安撫物
讓孩子帶1-2件家里的安撫物到幼兒園,例如她常用的小毛巾小毯子、安撫娃娃、最愛的繪本、家庭合照等等。孩子在幼兒園會有和老師小朋友愉快玩耍的時刻,但是也會有想念家人而不愿意吃飯睡覺游戲的時候。正如我們成年人獨自去異鄉工作,聽到鄉音和家鄉菜會分外親切一樣,如果在陌生環境里能有熟悉的安撫物給孩子提供情感支持,也是莫大的安慰。
4.保持良好的家校溝通
老師是學校里的中心角色,也是孩子在幼兒園要信任和依賴的對象。花點時間和老師溝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會更快地增加孩子對老師的信任感和情感聯接。例如,接送孩子時的簡單交流,利用電話信息、網絡社群等和老師保持良好順暢的溝通,更新孩子在家在學校的情況,但是注意不要信息轟炸老師哦。
有些媽媽,會在入園第一天寶貝的書包里,放一張“寶貝說明書”,里面記錄了寶貝的性格,喜好和小習慣的卡片小清單。例如,孩子最喜歡的顏色、最愛的動物/卡通角色、喜歡的水果、入睡的小習慣,等等,便于老師對孩子快速上手。
因為家里發生的事情,無論是愉快的還是傷心的,都有可能影響到孩子在幼兒園一天的行為表現,所以也可以和老師分享家里的情況,例如孩子周末出游很興奮,長輩生病,家里迎來二胎,以便老師能準確地把握孩子的動態,及時給予安撫和支持。
5.建立分別的儀式感,不玩突然消失
剛入園,對于父母挑戰最大的,莫過于在幼兒園門口和寶貝分開進入校門之前那一刻,娃兒們痛哭流涕手腳亂踢各種掙扎,哭喊著不要上學。父母家人是孩子的社交參照,孩子會根據大人的反應表現來判斷這個地方是否安全和值得信任。
有些父母老人送孩子入園前總是憂心忡忡,在幼兒園門口一步三回頭。除非你真的打算今天不上學把孩子帶回家,否則并不建議家長在幼兒園門口消失之后又重新出現,或者一再逗留,這樣會給孩子傳遞出混亂的信息,下次分別孩子會掙扎得更努力和激烈。
也有些家長不忍心看到孩子哭,趁孩子和老師一起,立刻溜走玩消失,然后留下一個哭得更加撕心裂肺的寶寶。并不建議家長不和孩子告別就偷偷離開,即使知道爸媽離開會難受,不告而別憑空消失,會讓孩子處于更大的不確定和恐慌當中。
應該怎么做呢?
承諾早點來接她,簡單輕快地和孩子說再見,然后把孩子交給老師迅速離開,會給孩子傳遞出更積極堅定的信息。如果覺得這樣不夠,和孩子一起商量一個分別前的小儀式如何?有些孩子喜歡 抱著舉高高轉圈圈,左邊右邊臉蛋親親,手心里留個媽媽的魔法親親,有些孩子喜歡和家人擊掌碰拳,這些都是分別之前給寶寶情感充電加油的方式,也是父母對于孩子能夠獨立成長的信心和底氣!
6.表揚和鼓勵寶寶的堅持
很多寶寶第一周不想去上學,第二周不要去上學,即使開學已經一個月、2個月,依然哭著不要去上學。如果沒有特殊的身體不適和不良的心理情緒狀況出現,還是建議堅持送寶貝上學。但是要肯定和表揚寶貝的堅持。給家人朋友打電話,分享寶貝入學的消息,并邀請他們給寶貝加油打氣。找個有意義的日子,小卡片,小蛋糕加蠟燭準備起來,慶祝我們已經是2周、1個月、3個月的幼兒園小朋友!成長的喜悅,能力感和榮譽感,需要用這些小小的儀式來鞏固和強化。
7.父母要隨時審視自己的壓力
可不要低估孩子解讀父母負面情緒的能力。研究表明,即便是新生兒,當他們的照顧者變得心煩意亂、或情感上激動、麻木時,其內心就會感到痛苦。
父母如果內心有壓力,一定要先排解自己的壓力,再來關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