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開始加入A股“回購大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券商也加入A股“回購大軍”。8月23日晚,國金證券(600109.SH)發布公告,公司收到控股股東長沙涌金(集團)有限公司的提議,以公司自有資金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12元/股,回購資金總額為1.5億元至3億元。
國金證券2023年上半年營收及利潤雙升。據其8月16日發布的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33.27億元,同比增長29.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74億元,同比增長61.08%。對于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增,國金證券表示,主要變動原因是上半年證券市場行情回暖,公司投資業務業績同比上升。
8月18日至今,已超過100家上市公司啟動股票回購。而國金證券作為首家回購券商,2023年業績表現相對突出。或受業績利好提振,8月24日開盤,國金證券大幅拉升,逼近漲停;午盤后回落,報收9.86元/股,上漲3.68%。證券板塊整體漲幅0.88%,其中43只股票上漲,國金證券漲幅居前。
首家券商出手回購
國金證券是本輪“回購潮”中首家官宣回購的券商。
公告中提及,此次國金證券回購股份將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且回購資金來源是公司自有資金,回購期限自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回購方案之日起12個月內。
中金公司認為,在市場階段性調整過程中,上市公司發布回購預案節奏往往加速,并且在市場偏底部區域附近達到峰值。中金公司策略團隊在《中國策略簡評:哪些公司正在回購股票?》中指出,歷史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回購行為增加多發生在市場階段性偏弱、估值偏低的階段。觀察近15年來公司回購行為與市場表現的關系,2018年下半年、2020年4月和2022年都較為典型。
2022年券商板塊低迷之時,曾有多家券商公告回購。浙商證券(601878.SH)、廣發證券(000776.SZ)、天風證券(601162.SH)等券商都曾于2022年進行股份回購,且多家回購金額超過5億元。業內人士認為,“回購股份開展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對券商來說是為了吸引、留住人才。”
國聯證券(601456.SH)也曾于2022年4月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合計金額不超過7200萬元。其員工持股計劃提到,參與對象包括:與公司或下屬控股子公司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VP及以上職級人員以及其他核心骨干員工。
盡管此輪市場回調明顯,也有券商明確表示暫不回購。
8月22日有投資者向華西證券(002926.SZ)提問:“貴司股價相對巔峰直接腰斬,今年業績不錯的情況下貴司會啟動回購方案嗎?”華西證券于8月24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復,“公司目前沒有回購計劃。”
此輪回購以科創板公司為主
自8月中旬開始,市場下跌加劇。8月18日當天,近4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公告回購股份,截至發稿,此輪“回購潮”已超百家公司參與。
據中金公司團隊梳理,2020年-2022年上市公司年均發布股票回購預案1407份,2023年以來,上市公司已經發布股票回購預案或者股東提議1019份。其中8月以來發布108份。截至8月20日晚,近一周發布的回購議案、以及公司股東提議回購份數達74份,集中度很高。
此輪上市公司回購計劃主要用于股權激勵,市值管理類型回購占比偏低。據中金公司策略團隊統計結果,2023年以來預告回購的計劃中,用于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市值管理、盈利補償、其他用途的數量占比分別為 93%、3%、1%、2%。大多數情況下,上市公司選擇使用自有資金回購。
自2023年8月中下旬以來上市公司“回購潮”以科創板公司為主,而從2020年-2022年的統計數據來看,主板公司回購占絕對主流,回購占比高達88%。
華南某上市公司高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科創企業使用自有資金參與回購也說明了公司經營現金流穩定,有調動資金安排的空間,投資者應該對此更加樂觀一些;另一方面,回購也是管理層看好目前的股票價格走高,某種程度上表明了管理層對公司未來價值的信心。”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國與海外的回購股份處理方式略有差異。海外企業實施回購后,回購股份通常會被注銷或成為庫存股,不再參與交易流通,將降低所有者權益,提升企業ROE與EPS等,但目前國內多數回購的股份仍舊參與流通,對于上市公司影響有限。
就目前A股上市公司回購力度與海外仍有差距,知名前投行保薦人王驥躍認為,“現階段的上市公司回購,要么是公司要再融資需要好價格,要么是大股東股票有質押需要穩定股價,要么是股東有減持需求,要么是公司實在賬面資金太多了沒地方花。上市公司要實現主動回購,動力來自于公司結構上是管理層控制,且收入與市值掛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