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春末夏初,這是一個屬于芍藥的季節。那一抹粉白,是不少人留住春天的人氣之選。
然而,很多人不了解的是,正當紅的芍藥花,在過去并不受人待見,只作為中藥材白芍的附屬品;在白芍收獲前,就會被扔掉。
是什么原因讓芍藥一躍成為“網紅花卉”?“我們發現,高品質的芍藥花比芍藥根更值錢。”近日,中江縣花香人間中藥材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李緒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借助生鮮電商平臺賦能,他每年可往全國賣出2000萬支芍藥花,可收入1000多萬,這比挖芍藥根的收入多出好幾倍。
眼下,鮮花正從消費品變成日用品。隨著盒馬鮮生、樸樸、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繼續深入鮮花賽道,依托自身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以較低的邊際成本把鮮花賽道跑起來。這或將攪動起鮮花生意的迭代,加速行業爆發期的到來。
芍藥,是中國傳統名花,既能藥用,又能供觀賞。但在前幾年,人們更看重的是其藥用價值。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中江白芍”已經有幾百年的種植歷史。芍藥根則是白芍的原料。村民為了讓芍藥根系成長得更加茁壯,會在剛開始結花骨朵時,就把花掐掉,以保障根系的營養。
“即便把芍藥花留下也沒用,賣不起價的。”李緒軍告訴記者,中江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是全國芍藥花產季最早的產地,并且中江白芍花是花型更好看的重瓣花。
由于缺乏種植和采摘的統一標準,無法分級,就很難在市場上把價格差距拉開。“比如,在鮮花開放度建立標準前,有村民會為了搶先上市提前采摘,導致這些花在花瓶里插不開,反而傷害了長遠利益。”李緒軍說。
生鮮電商們的入場讓這一情況有了轉機。
“從2021年開始,我們成為盒馬、樸樸、叮咚買菜等平臺的供應商,他們也給芍藥采摘提出了嚴格的標準。”李緒軍透露,以盒馬鮮生為例,芍藥花頭的直徑不能低于2厘米,花桿長度不短于40厘米。按照這一要求,客觀上就給芍藥花制定了可操作的分級標準。“達不到這個標準的花,平臺不會收購,只能通過傳統渠道低價處理掉。”
盒馬鮮生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四川產的中江芍藥已成為鮮切花銷售榜的第一名,銷量同比去年增長了6倍。電商平臺加大力度拓展鮮花銷售渠道,鮮花消費的越來越普及度,也讓收購價也水漲船高。“之前的芍藥花批發價幾毛錢一支,現在能賣到1塊多,收入增長了40%左右。”李緒軍說,現在當地農戶賣芍藥花的收入已經超過賣芍藥根,很多村民都舍不得把芍藥根挖出來賣了。
在記者采訪的同時,一個來自四川廣安華鎣的考察團正在李緒軍的工廠里參觀取經。團隊主要負責人丁洪兵告訴記者,他們此行旨在考察中藥材產業“經濟林”,在對比了丹參等其他中藥材和芍藥后,已考慮把中江白芍引進到廣安種植。“因為芍藥既能賣花,又能賣花頭、賣根,比只賣藥材利潤更高。”
據統計,在發達國家,鮮花日常消費占市場30%~40%;但在中國,鮮花消費主要還集中在節假日或慶典,日常鮮花消費占比僅為5%。
與發達國家買花跟買菜一樣的習慣相比,我國鮮花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相比于禮品鮮花,日常鮮花消費占比很低。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所長顧國建認為,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消費者會更注重精神層面的需求,鮮花將成為超市繼生鮮食品之后,又一個被消費者高度認可的品類。
不過,在李緒軍看來,鮮花不僅僅要求品質好,主要是價格也要便宜。“只有價格下去品質上來,用戶才能養成消費的習慣,鮮花才會從節禮型消費慢慢轉向日常消費。”
轉變的基礎在于供應鏈和物流。上游貨源的好壞、供應鏈的把控以及處理、物流運輸中的損壞都是造成殘花、敗花的因素;這也正是眼下生鮮電商巨頭們所擅長的領域。比如,在供應鏈這一環節,盒馬鮮生、叮咚買菜采用了更具確定性的汽車冷鏈運輸,全程冷鏈確保鮮花品質。并將鮮花定位在打造家庭日常用花場景,希望用戶在買菜的同時順手買一束花。因此,像芍藥花、繡球花等大眾接受度高的、價格適中的基礎花款占據了主流。
除了盒馬、叮咚買菜之外,美團、餓了么等本地生活平臺也加入戰局,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平臺也在通過推出花卉直播扶持計劃加碼線上鮮花,新玩家的蜂擁讓鮮花電商賽道再度火熱。
對消費者來說,巨頭們的激烈競爭或許才能夠降低精品鮮花的購買門檻。不斷培育的消費市場,倒推重構的產業鏈,都預示著鮮花從禮品走向消費品的那一天已越來越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