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3·15”晚會報道了一批違規違法企業,其中,“土坑酸菜”最受網友關注。這一方面與很多網友喜歡吃酸菜燉粉條或老壇酸菜方便面有關,一方面也與食品企業代加工的生產標準有關。
從曝光畫面來看,一方面,給國內食品企業代加工的酸菜都是土坑酸菜。土坑腌制酸菜的過程中,看不到執行任何衛生標準。而對從散戶處收購來的酸菜,企業為防止變質,會在加工過程中超量添加防腐劑,一般超過標準的“兩到十倍”。另一方面,用來做出口的產品,企業有自己的標準化腌制池。同樣都是酸菜,為什么會有兩套不同的生產方式呢? 湖南插旗菜業有限公司彭經理稱:國內的產品,頂多罰你一千(元)兩千(元),這個如果到國外去了,至少是罰十萬(元)。而對添加防腐劑超標的問題,壇壇俏食品有限公司劉經理則表示:這個東西我們是打了一點擦邊球。它是有那個揮發性的,你現在做出來超個一兩倍,但是過一個月就不超標了。
由此看來,國內處罰標準比國外處罰標準低,才讓這些企業膽大妄為。企業一直在生產,也與監管方式脫不了干系。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強化政府監管責任,防止監管缺位。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提高監管效能。這就要求監管部門做到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如果不能科學把握這一標準,本來應該監管“無處不在”的企業,實際上成了“無事不擾”,那么,企業挖的“坑”就會越來越深。
所以,源頭治理必須把握好兩個標準。一是企業生產標準和對違規企業的處罰標準。監管部門在創新包容審慎監管的同時,一方面要按照人民對生活更美好的需求,加快“國內標準”與“出口標準”的銜接。就像龍永圖曾說的,“中國人的胃口耐受力就更強嗎?”這實際上道出了老百姓的心聲。另一方面要加大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的力度,真正讓監管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對違法失信者“無處不在”,為守信者“降成本、減壓力”,讓失信者“付代價、增壓力”,真正讓監管管出公平、管出質量。
二是把握好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的標準,從舌尖上的安全倒逼生產上的安全。央視“3·15”晚會播出后,康師傅電商旗艦店立即下架了老壇酸菜牛肉面相關產品,不少電商平臺也已下架另一涉事的壇壇俏酸菜。統一方面致歉并發聲明稱,自2012年底與湖南插旗不再合作。3月16日,統一方面再發聲明稱,酸菜包供應商只涉及湖南錦瑞食品有限公司,未使用央視“3.15”晚會報道的“土坑酸菜”。如此前后矛盾,是不是也說明監管部門在對上架產品監管上也缺乏一個明確的標準?
總之,不管是食品安全還是其他方面的治理,央視“3.15”晚會曝出的各類問題,再一次說明,深化“放管服”改革,簡政不可減責,放權不是放任。必須在“放”上用好清單制;在“管”上加快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在“服”上要積極搭建治理的參與平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