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600332)2021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本報告期內,本集團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營銷創新及市場推廣力度,努力提升產品銷售量,嚴控風險,提質增效,以應對新冠疫情及其他外在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從而實現經營業績的持續增長。2021年,本集團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69,014,052千元,同比上升11.90%;利潤總額為人民幣4,723,071千元,同比上升26.32%;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3,719,878千元,同比上升27.60%。與2020年相比,本集團經營業績同比增長的主要原因:本報告期內,隨著國內新冠疫情的逐步緩和,市場需求回升,本集團加大了市場推廣力度,銷售與主營業務利潤同比增長。本報告期內,本集團積極推進的主要工作包括:(一)堅持深耕細作,做實做細大南藥板塊業務一是通過聚焦資源打造核心品種、加強渠道開發及維護、強化終端促銷及推廣、挖掘二線梯隊產品潛力等方式,促重點品種銷售量的增長。二是持續推進老字號振興項目,開展“老字號新活力”等專項工作,加大品牌與產品宣傳力度,不斷提升品牌與產品的知名度與認知度。本報告期內,枸櫞酸西地那非片(商品名“金戈”)、滋腎育胎丸、小柴胡顆粒、阿莫西林系列、注射用頭孢呋辛鈉、華佗再造丸及保濟系列等產品的銷售收入同比實現較快增長。(二)堅持“一核多元”,做強做優大健康板塊業務一是做強“一核”,深耕王老吉涼茶市場,聚焦核心渠道,持續提升在餐飲、即飲市場的占有率;推出姓氏罐、盲盒罐、吉運罐等創意定制產品,吸引年輕消費群體,持續推進品牌年輕化,促王老吉涼茶銷售的增長。二是做大“多元”,加大刺檸吉系列及其他潛力產品的市場培育力度,集中資源打造樣板市場;加快升級黑涼茶、無糖涼茶、無糖氣泡涼茶、茉莉涼茶等產品,建品牌提銷量。本報告期內,王老吉大健康公司“雷龍”能量風味飲料正式上市;成立了廣州王老吉荔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大力開發“荔小吉”系列飲料食品。三是創新升級品牌吉文化,開拓系列吉祥消費場景,延展品牌核心內涵,強化品牌影響力。(三)堅持轉型發展,做深做活大商業板塊業務一是積極應對新冠疫情及行業政策帶來的不利影響,推動批發與零售聯動發展,加強與醫療機構的合作積極發展O2O業務;二是持續推進零售藥店連鎖化進程,加快零售門店拓展;三是積極打造城市智慧藥房+大藥房云店,積極推進電商銷售、直播帶貨等新業態;四是加快物流中心的建設,以提升運營效率。醫藥公司白云物流園項目(一期)已于2021年8月正式上線運行,成為華南地區最先進的藥品物流中心之一。(四)堅持開拓創新,做大做精大醫療板塊業務本報告期內,廣州白云山醫院成功引進婦產科、普外科及內科康復科等多個專家團隊,設立了國醫大師專家診室,提升醫院綜合實力;本集團首家月子會所——白云山潤康月子會所正式開業;白云山中醫院已完成工商注冊工作;白云山壹護公司及白云山健護公司進一步豐富防疫物資品類。(五)持續加大科研投入,著力建設高水平科研平臺和布局高質量創新項目一是持續加大科研投入,促進協同發展與創新水平提升。2021年本集團研發費用共計人民幣8.75億元,同比增長42.94%。二是加快科研平臺建設,同時加強對下屬企業創新藥研發的考核力度,推動創新研發布局。本報告期內,廣州漢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通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優化整合,并更名為“中藥制藥過程技術與新藥創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廣藥總院獲GLP全資質認證,藥物非臨床安全評價研究水平躋身全國前列。2021年,本集團新增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1個市級工程技術中心。(六)加快推進產業基地建設與生產資源整合,提升生產效率及效益本報告期內,本公司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發銷售總部主體結構、南沙王老吉生產基地一期工程順利封頂;采芝林梅州中藥產業化生產服務基地已獲頒藥品生產許可證并正式投產,采芝林甘肅廣藥白云山中藥科技產業園項目2021年完成前期籌備工作,正式全面啟動。(七)加快產業投資布局,推進設立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提升資本運作能力本集團持續通過股權投資、基金投資、風險投資等方式,促主營業務的產業投資布局。本報告期內,本公司參與投資設立廣州廣藥金申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廣州國資混改二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及廣州老字號振興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本公司前期參與設立的廣州廣藥金藏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亦于2021年3月完成募集及備案手續。(八)深化企業改革,進一步推進下屬企業職業經理人改革以及任期制契約化改革,嚴控風險,強化內部監督與綜合管理,進一步提升本集團風險預警、監控、防控綜合能力。二、本報告期內本集團所屬行業情況醫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化加速,醫療保健需求不斷增長,醫藥行業越來越受到關注,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醫藥行業未來發展的總體趨勢明確,人口老齡化、城市化、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慢病患病率的不斷上升促使醫藥需求持續增長,衛生醫療支出占比持續提升,醫藥健康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受益于醫藥產業政策的相繼落地,政策疊加效應顯現,醫藥行業景氣度回升,高質量發展勢頭日趨明顯,行業未來發展前景良好。2021年,隨著帶量集中采購政策的進一步推進、國家醫保目錄的持續擴容、競爭態勢更加激烈、國家對于藥品制造、流通領域的合規檢查趨嚴、原材料及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受部分地方出臺的“能耗雙控”措施影響,醫藥產業在變局中加快轉型升級。同時,因應新冠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各行業的經濟發展呈現恢復增長的良好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數據,2021年1月至12月,全國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9,288.5億元,同比增長20.1%,實現利潤總額人民幣6,271.4億元,同比增長77.9%。全國規模以上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6,034億元,同比增長13.1%,實現利潤總額人民幣2,643.7億元,同比增長24.1%。注: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三、本報告期內本集團從事的主營業務情況(一)主要業務與產品情況本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醫藥健康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規模與效益持續擴大。目前,本集團主要從事:(1)中西成藥、化學原料藥、天然藥物、生物醫藥、化學原料藥中間體的研究開發、制造與銷售;(2)西藥、中藥和醫療器械的批發、零售和進出口業務;(3)大健康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及(4)醫療服務、健康管理、養生養老等健康產業投資等。1、大南藥板塊(醫藥制造業務)本公司下屬共有27家醫藥制造企業與機構(包括3家分公司、21家控股子公司和3家合營企業),從事中西成藥、化學原料藥、化學原料藥中間體、生物醫藥和天然藥物等的研發、制造與銷售。(1)本集團是南派中藥的集大成者。本公司擁有中一藥業、陳李濟藥廠、奇星藥業、敬修堂藥業、潘高壽藥業等12家中華老字號藥企,其中10家為百年企業。本集團及合營企業共有323個品種納入《國家醫保目錄》,331個品種納入《省級醫保目錄》,143個品種納入《國家基藥目錄》;主要中藥產品包括消渴丸、滋腎育胎丸、板藍根顆粒系列、小柴胡顆粒、腦心清片系列、復方丹參片系列、保濟系列、華佗再造丸、夏桑菊顆粒、壯腰健腎丸、小兒七星茶顆粒、安宮牛黃丸、舒筋健腰丸、清開靈系列、蜜煉川貝枇杷膏等,在華南地區乃至全國都擁有明顯的中成藥品牌、品種優勢。(2)本集團擁有從原料藥到制劑的抗生素完整產業鏈,產品群涵蓋抗菌消炎類常用品種及男科用藥。本集團以馳名商標“抗之霸”整合抗生素藥品品牌,以其打造國內口服抗菌消炎藥第一品牌的市場形象。本集團的化學藥產品包括頭孢克肟系列、枸櫞酸西地那非(商品名“金戈”)、阿莫西林、頭孢硫脒、頭孢呋辛鈉、阿咖酚散系列、頭孢匹胺、頭孢丙烯系列等。2、大健康板塊本集團的大健康板塊主要為飲料、食品、保健品等產品的生產、研發與銷售,主要從事的企業包括本公司下屬子公司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及王老吉藥業等;主要產品包括王老吉涼茶、刺檸吉系列、潤喉糖、龜苓膏等。王老吉涼茶是具有較強的品牌價值優勢和產品競爭力,在中國涼茶行業中占據較高的市場份額。3、大商業板塊(醫藥流通業務)本集團的大商業板塊主要經營醫藥流通業務,包括醫藥產品、醫療器械、保健品等的批發、零售與進出口業務,主要企業包括本公司下屬子公司醫藥公司及采芝林藥業等。醫藥公司是華南地區醫藥流通龍頭企業,作為本集團大商業板塊的核心企業,主要從事醫藥流通批發及零售業務。采芝林藥業利用中藥領域優勢,開展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生產及銷售業務。4、大醫療板塊本集團的大醫療板塊處于布局與投資擴張階段。本集團分別以白云山醫療健康產業公司及醫療器械投資公司為主體,通過新建、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重點發展醫療服務、中醫養生、現代養老三大領域以及醫療器械產業。目前,已投資/參股的項目包括廣州白云山醫院、潤康月子公司、廣州眾成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白云山壹護公司及白云山健護公司等。潤康月子公司已于2021年下半年開業;白云山壹護公司及白云山健護公司主要生產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二)經營模式1、大南藥板塊(1)采購模式本集團完成2013年重大資產重組后,對各下屬企業的采購體系進行了統一整合,建立了多個統一采購平臺,集約化統籌管理原輔材料、中藥材、包裝材料、機器設備等物料的采購,提高對外議價和抵御風險能力,有效降低采購成本。統一歸口采購平臺及采購的物料情況如下:(2)生產模式本公司各下屬企業以醫藥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市場預測制定年度、月度、周生產計劃,并按生產計劃安排生產。本公司各下屬企業嚴格按照國家GMP的要求組織生產,從原料采購、人員配置、設備管理、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包裝運輸等方面,嚴格執行國家相關規定;在藥品、產品的整個制造過程中,質量管理部門對原料、輔料、包裝材料、中間產品、成品進行全程檢測及監控,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同時,本公司對各下屬企業的生產管理在技術質量、環境保護、職工安全衛生健康等方面進行監督指導。(3)銷售模式①自營和代理模式本集團主要通過各級經銷商、代理商對全國大部分醫院、社區醫療和零售終端進行銷售覆蓋。其中,對于醫院招標產品,本集團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在全國范圍內對醫院招標產品進行投標,中標后對有關藥品進行配送;對于非醫院招標產品,本集團主要通過代理和分銷模式進行推廣。②銷售平臺近年來,本集團整合了內部銷售資源,形成了以白云山醫藥銷售公司為核心的醫藥工業銷售平臺,其已整合了下屬白云山制藥總廠、光華藥業、敬修堂藥業和明興藥業四家企業的銷售業務及銷售人員等資源。此外,本集團主動適應新經濟、創新新模式,積極打造電子商務銷售體系,發展電子商務業務。目前,廣藥白云山旗艦店已在天貓、京東等設立電子商務終端銷售平臺;廣藥健民網實現網上脫卡支付,成為醫保互聯網定點藥店。2、大健康板塊(1)采購模式主要通過本集團建立的統一歸口采購平臺集中采購。(2)生產模式本公司下屬子公司通過OEM及自建產能等方式,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組織生產,從種植采收、生產制造到消費者使用,確保原材料基地、原輔材料、包裝材料、人員設備、產成品、消費者使用的全過程質量安全。(3)銷售模式本集團大健康板塊收入主要來自王老吉涼茶。對王老吉涼茶的銷售,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及王老吉藥業主要以經銷為主,設三級經銷商;一級經銷商對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王老吉藥業負責,根據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王老吉藥業下達的銷售任務,具體負責區域渠道開發;二級分銷商從一級經銷商處采購并負責產品配送。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及王老吉藥業直接負責產品的廣告投入,參與終端擴展、促銷及客戶維護等。3、大商業板塊本集團的醫藥流通業務包括醫藥分銷及零售兩種模式,主要利潤來源于藥品、醫療器械等的進銷價差及/或配送費用。本公司下屬子公司醫藥公司作為大商業板塊的核心企業,負責本集團醫藥流通批發及零售業務,其中零售業務主要通過“健民”藥業連鎖店、廣州醫藥大藥房連鎖店、廣藥晨菲大藥房與“采芝林”藥業連鎖店等終端開展;采芝林藥業利用中藥領域優勢,開展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生產及銷售業務。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本集團的醫藥零售網點共有154家,其中,主營中藥的“采芝林”零售門店22家、主營西藥、醫療器械的“健民”藥業連鎖店36家、主營處方藥零售的廣州醫藥大藥房連鎖店51家、海南廣藥晨菲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連鎖店23家和醫藥公司各地分/子公司零售門店22家。(三)周期性特點本集團經營業務中,大商業板塊業務行業周期性特征不突出。流感等季節性疾病在特定時期具有較高的發病機率,且爆發后流行迅速,預防和治療此類疾病的藥品可能會出現需求增長,受此影響,大南藥板塊部分藥品銷量呈現出一定周期性。大健康板塊由于其主要產品王老吉草本涼茶的產品需求與季節有一定的關聯性,天氣炎熱時銷量會有所增長。同時,本集團大力開拓重大節日禮品市場的銷售渠道,因此王老吉涼茶在各重大節日的銷量較大。(四)主要業績驅動因素本報告期內,本集團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69,014,052千元,同比上升11.90%。其變動因素請參見本節中“一、經營情況的討論與分析”的相關內容。四、本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本集團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擁有豐富的產品與品牌資源:(1)產品方面:在糖尿病、心腦血管、抗菌消炎、清熱解毒、腸外營養、止咳鎮咳、跌打鎮痛、風濕骨痛、婦科及兒童用藥、滋補保健等領域形成齊全的品種系列。擁有各類劑型40余種、近2,000個品種規格,獨家生產品種超過90個。(2)品牌方面:本集團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0項、廣東省著名商標22項、廣州市著名商標27項。其中,“王老吉”、“白云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全國消費者中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是國內最具價值的品牌之一。完成2013年重大資產重組和2015年非公開發行A股股份后,本集團在整合品牌資源的基礎上,推動大品牌戰略,實現品牌營銷策劃模式由零散企業品牌向統一的集體戰略品牌群轉變,并逐步形成了“大南藥”、“大健康”、“大商業”、“大醫療”四大獨具特色的業務板塊,將品牌價值從傳統醫藥產品向新的大健康產品輻射。2、擁有悠久的中醫藥歷史和文化軟實力。旗下12家成員企業獲得中華老字號認證,其中陳李濟藥廠、中一藥業、潘高壽藥業、敬修堂藥業、采芝林藥業、王老吉藥業、星群藥業、奇星藥業、明興藥業、光華藥業為百年企業,并擁有星群夏桑菊、白云山大神口焱清、王老吉涼茶、陳李濟傳統中藥文化、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中一“保滋堂保嬰丹制作技藝”等六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了陳李濟博物館、“陳李濟健康養生研究院”、“嶺南中醫藥文化體驗館”、“神農草堂”、采芝林中藥文化博物館和“王老吉”涼茶博物館,構建了多個文化宣傳平臺,展現中醫藥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重塑中醫藥的名優品牌。3、擁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包括現有主要醫藥資產,通過內外部的前向一體化和后向一體化發展,形成較為完善的原料、研發、生產、流通及終端產業鏈;在中藥材供應方面,因地制宜在全國范圍內選擇藥材種植基地,本集團及合營企業擁有60多個GAP藥材基地,建立了原材料、輔料統一采購平臺,有效保障中藥材質量及供應并控制生產成本;在產品研發方面,不斷構建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與國內外科研名院所構建了廣泛的合作網絡,聘請諾貝爾獎得主及國內外知名專家形成專家智庫,發揮內外協同效應,高效利用各方有利資源,以科技推動發展。4、擁有全國規模較大的醫藥批發分銷配送網絡和廣泛穩定的客戶基礎,且為廣東省首批取得GSP認證的醫藥商業企業;建立了華南地區最大的醫藥物流配送中心;憑借穩健的市場根基及強大營銷網絡的優勢,為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超過數萬名客戶(包括大中型醫院、醫藥批發商、經銷商和零售商等)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擁有行業領先的數字一體化營運信息化管理系統,本公司下屬子公司醫藥公司是首批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企業。5、擁有不斷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本集團多年來不斷加強平臺建設,完善自身科研創新體系。截至本報告日,本集團及合營企業擁有國家級研發機構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6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8家,省級重點實驗室5家,省級工程實驗室1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4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5家,市級重點實驗室6家。中藥及中藥保健品的研究與開發、自動控制和在線檢測等中藥工程技術、中藥制劑、超臨界CO2萃取、逆流提取、大孔樹脂吸附分離、中藥指紋圖譜質量控制、頭孢類抗菌素原料藥的合成與工藝技術、無菌粉生產技術及制劑技術等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的核心技術。本報告期內,本集團新增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中藥免疫制劑企業重點實驗室)和1個市級工程技術中心(南寧市現代中藥制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擁有思想先進、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的人才隊伍。近年來,本集團堅持以良好的環境和待遇吸引人,以優秀的企業文化熏陶人,以美好的企業愿景激勵人。目前,本集團已形成諾貝爾獎得主3人、廣東省創新團隊1個、國內雙聘院士、國醫大師24人、外籍專家顧問7人、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在職專家4人、博士及博士后近百人的強大高層次人才隊伍。本報告期內,本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并未發生重大變化。三、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一)行業格局和趨勢1、政策扶持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生物醫藥健康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近年得到政策大力支持。監管部門出臺的指引性、規范性政策趨于系統化,立足產業基礎、區位特色與資源情況,各地出臺差異化的產業發展規劃、集群規劃等為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提供土地、資金、平臺等多方面支持。2、醫藥政策頻出,推動藥企提質降本。隨著醫改進入深水區,醫藥政策密集出臺,以“組合拳”形式加速醫藥行業調整,明確限制并監督輔助用藥的使用、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探索DRGs付費改革等都對藥企成本、質量提出新要求。3、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迎來轉機。一方面,國家各級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積極支持并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中醫藥在我國有著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自中醫藥發展納入國家戰略以來取得快速發展。中醫藥現代化科研體系建設、中藥審評審批和注冊機制正逐步完善,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建設、中醫藥品牌建設等各方面預期獲得加速發展。然而,中藥很可能納入全國性藥品帶量集采范疇,控費壓力,將倒逼中藥企業轉型升級。同時,未來中成藥的進一步規范使用以及重點藥品監控機制的建立,將為中藥生產企業帶來一定的挑戰。4、隨著資本市場環境逐步改善,醫藥行業重組整合進程加快,以戰略資源互補的產業整合、一體化及強強聯合為特征的并購重組將逐漸成為主流方式。(二)2022年的發展戰略與經營計劃2022年,本集團將緊緊圍繞年度發展主題,持續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扎扎實實地推進如下工作:1、持續以“巨星品種”為抓手,夯實大南藥板塊發展根基(1)深耕終端市場,加強對市場的研判及內部資源的整合管理,積極推動營銷工作創新,分類分策略打造更多不同領域的“巨星品種”;(2)加強對大品種的支持和培育,推進睡眠品種盤活工作,加快培育一批潛力品種;(3)持續推進本集團老字號振興項目,通過老字號煥發新活力;(4)加快先進生產新型飲片基地建設,擴大中藥飲片生產基地產能,提升中藥飲片生產水平。2、做強做優大健康板塊業務,推動大健康板塊創新發展(1)繼續深耕紅罐紅瓶王老吉涼茶的禮品市場、餐飲市場、即飲市場以及綠盒王老吉涼茶的家庭消費市場等,強化潛力市場的培育,進一步鞏固涼茶市場行業的龍頭地位;(2)以樣板市場打造為抓手,推動刺檸吉系列產品的市場建設、渠道建設和品牌建設。同時,加強潤喉糖、龜苓膏、椰汁、雷龍等潛力產品的市場拓展,加快推進荔枝新品上市工作,打造新的增長點。(3)進一步加大品牌與產品宣傳力度,提升品牌核心價值,創新升級“吉文化”,以品牌年輕化推動發展。(4)繼續順應社區電商等線上消費趨勢,使線上線下(300959)協同發展,提升線上銷量。3、做深做活大商業板塊,加快大商業板塊服務轉型(1)持續推進醫藥公司分拆上市工作,提升自身融資能力,優化企業資本結構;(2)緊抓大灣區發展機遇,借助地緣優勢,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醫藥進出口平臺;(3)強化商業配送業務能力,深耕廣東、海南等優勢網絡,擴大批發業務市場覆蓋率,提升集約化程度,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和提升配送服務能力;(4)加強布局城市核心商圈的零售旗艦店,大力拓展院邊店及DTP藥房;(5)加快采芝林國醫館轉型升級,提升國醫館的市場競爭力。4、做大做精醫療板塊業務,爭創大醫療板塊發展優勢(1)加強廣州白云山醫院學科建設,積極圍繞優勢學科,引入學科帶頭人,進一步提升醫療水平,提升醫院軟實力;(2)持續推進月子中心單店的穩步經營,打造“白云山潤康”月子會所品牌;(3)持續拓展醫療器械領域產品線,重點布局特色產品,打造健康用品品牌企業。5、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聚力創新,推動科研技質工作進一步提升(1)制定高質量研發體系規劃,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進各級研發平臺的建設,搭建高水平科研平臺體系;(2)完善科研項目管理制度,提升下屬企業科研活動的自主度,激勵和引導下屬企業加大研發投入;(3)加強與國際國內企業、院校、實驗室合作,篩選具有良好開發前景、臨床治療亟需、符合企業發展方向的項目,探索多種合作形式;(4)扎實推進生產基地建設,加強項目投資、安全、質量和進度管理。6、擴大下屬企業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加快人才梯隊建設,強化人才管理。7、積極推動各業務板塊的對外投資并購工作,提升資本運作能力,推動本集團外延式發展。8、持續加強基礎管理及風險控制,構建高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強化本集團風險預警、監控、防控綜合能力。(三)可能面對的挑戰與風險2022年,高質量發展仍然是行業發展的主旋律,2022年基藥制度及目錄的出臺將進一步推動臨床用藥結構調整,帶量采購持續常態化推進,產業發展更加強調創新和綠色環保,落后產能和技術將被加速淘汰,倒逼企業加速轉型步伐,這為本集團傳統業務發展帶來了挑戰。本集團將繼續密切關注新政策的實施及推進,做好戰略部署,有關應對措施詳見本年度報告第三節“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五、本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之“(四)行業經營性信息分析”一節中行業政策變化及影響有關內容。全球新冠疫情沖擊下,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全球新冠疫情的發展依然存在不確定性,新冠疫情依然會影響全球經濟社會復蘇,給本集團的生產和經營也帶來了不確定性。本集團將持續關注疫情發展狀況,評估和積極應對其對本集團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方面的影響。(四)其他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