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建設是“金字招牌、國家使命”,是重大機遇和歷史責任,是提升景德鎮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品牌價值的重要起點。陶瓷稅收政策及其效應,既是試驗區建設發展環境的重要因素,也是體現經濟發展成效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分析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稅收政策實施的現狀,持續加強政策效應,不斷夯實稅收管理能力,釋放稅惠紅利賦能新質生產力,為陶瓷企業發展壯大添磚加瓦。
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建設是“金字招牌、國家使命”,是重大機遇和歷史責任,是提升景德鎮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品牌價值的重要起點。陶瓷稅收政策及其效應,既是試驗區建設發展環境的重要因素,也是體現經濟發展成效的重要指標之一。2020年1月16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制定印發了景德鎮國家試驗區稅收政策,批準景德鎮市傳統手工技法制瓷產品自2月1日起可選按3%征收率繳納制瓷產品增值稅。這項政策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國家試驗區建設的特別關懷,對小規模納稅人轉化為一般納稅人起到了引導和促進作用,更對景德鎮市傳統手工制瓷技藝的保護、培育、傳承、創新和發展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景德鎮市陶瓷行業稅收政策施行情況大透視
政策宣傳形式多樣。依托景德鎮市政府、市財稅部門的官網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平臺,以及電視、電話、報紙等各類媒介大力宣傳手工技法制瓷產品增值稅簡易征收政策,對納稅人關心關注的問題實時答疑解惑,形成了宣傳輿論氛圍。尤其是在2024年4月第33個全國稅收宣傳月上,景德鎮市財政、稅務部門圍繞“稅助發展,向新而進”的主題,深化稅企溝通,組建稅務志愿服務團隊,“貼身”服務陶瓷企業,在培育和壯大經濟新業態、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注入了“稅動力”。
景德鎮市相關部門密切互動宣傳。市工信局組織陶瓷企業網絡問卷調查,進一步擴大政策知曉面。市財政、稅務部門多次召開企業座談會、開展“一對一”政策宣講,對生產規模較大、具有上市意愿的龍頭企業開展一對一稅收輔導;對生產非手工技法制瓷產品的一般納稅人,積極引導納稅人開展生產工藝改良,用足簡易征收政策。鼓勵制瓷行業小規模納稅人轉登記為一般納稅人,重點加強對各類擁有職稱的藝術從業者的宣傳輔導,消除他們登記為一般納稅人后稅負增加的后顧之憂,引導規范發展。
政策宣傳效果明顯。相關部門曾組織陶瓷企業政策認知度問卷調查,被調查對象為1000多戶陶瓷企業,覆蓋了全國各大產瓷區陶瓷企業以及部分海外陶瓷企業。調查數據顯示,對景德鎮市政府出臺的一系列促進陶瓷產業發展政策,有973戶陶瓷企業表示滿意,滿意度高達94.56%,其中認為“作用很大”的企業有683戶,占比70.19%;認為“有作用”的企業有290戶,占比29.81%。說明景德鎮市出臺的推動陶瓷產業發展的系列政策,得到了陶瓷企業的廣泛認可。政策總體認可率達92.04%,廣大陶瓷企業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陶瓷產業日益壯大。截止2023年底,景德鎮擁有陶瓷企業7000余戶,其中陶瓷制造企業超過2500戶,規模以上陶瓷工業企業240戶,先進陶瓷企業數量增長至172戶。據相關部門統計,景德鎮市陶瓷總產值由2013年的249.3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861.25億元,十年增長率超過240%,形成了“一核兩翼”(“一核”為高技術陶瓷,“兩翼”為高檔日用陶瓷、陳設藝術陶瓷和建筑衛生陶瓷)的陶瓷產業新格局。景德鎮陶瓷生產工藝擁有20多個大類、2000多個系列、1000多個器型、7000多個花面,形成了日用、陳設藝術、建筑、衛生、工業等門類齊全的產品體系;除陶瓷直接產供銷外,還形成了大批的包裝、配料、印務、花紙以及圍繞景德鎮陶瓷72道工序開展的配套產業以及上游、下游產業。
景德鎮市藝術陶瓷猶如“一枝獨秀”。根據2024年發布的《景德鎮陶瓷名人錄》顯示,景德鎮瓷器大師中榮譽稱號類擁有陶瓷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45人、省級120人、市級26人;專業技術職稱類中陶瓷工藝美術專業教授52人、副教授52人、研究員5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11人、手工制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省級11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市級陶瓷世家名錄23家。陶瓷產業人才,尤其是傳統手工技法制瓷藝人隊伍日趨龐大,為景德鎮市陶瓷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不斷增添了新的活力。隨著深入推進試驗區建設,景德鎮市委市政府的強有力領導,全市上下各單位各部門主動作為,加強溝通,履行職責,在法律、經濟、行政、社會等多個層面形成了最大合力,為陶瓷產業的再一次騰飛創造了良好的政策、資金、稅收等優惠條件,進一步加快文化融合,增強“千年瓷都”活力、提升“國際瓷都”地位,為景德鎮瓷業升級注入一潭“活水”。
二、稅收政策實施途中的“暗礁”與“風浪”
部分中小陶瓷企業市場議價能力不強。這類企業整體規模較小、市場影響力小,缺乏產品議價能力,減稅產生的效益容易被上下游議價能力較強的企業占有,導致企業選擇簡易征收動力不強、自主性不高。
一些陶瓷企業成本管理意識淡薄、成本核算資料不完整、成本管理體系不健全和會計信息不可靠。這類中小企業通常不會聘請專業會計,財務處理水平較低。對于同時經營手工技法制瓷和非手工技法制瓷的企業而言,兩類產品必須分別核算才能享受簡易計稅辦法,且需將與手工技法制瓷產品有關的進項稅額做轉出處理。部分企業產品品種繁多,適用簡易計稅的產品銷量較小,為減少財務處理工作量,降低稅收風險,仍選擇繼續采用一般計稅辦法。
減稅降費政策的沖淡效應。根據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的公告,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稅(執行至2027年12月31日),且同時享受其他附加稅費及地方稅費按照50%減征的稅收優惠,削弱了小規模納稅人登記為一般納稅人、享受簡易計稅的主觀意愿,在上述政策執行期內,納稅人傾向持續維持小規模狀態,以合理規避納稅,不利于景德鎮市“小升規”工程。
稅收監管工作有待強化。從陶瓷生產的產業鏈來看,陶瓷產品生產所需的原輔材料有30多種,生產工藝多達72道,陶瓷成品種類繁多,工藝復雜,相關行業管理部門的陶瓷生產經營信息鏈支離破碎,沒有有效的資源共享,稅務人員單靠稅務部門難以掌握與納稅評估密切相關的原材料耗用量、動力消耗量等指標數據,更難掌握全部信息和資料。有的陶瓷作坊可能采用隱蔽交易、現金結算等方式,增加了稅收征管難度,導致偷稅漏稅的不法行為,損害了稅法的權威性和稅收的公平原則,傷害了增值稅簡易征收稅收政策的生命力。
陶瓷產業規模效應未凸顯。企業“低而全”導致產業“小而散”,分工不明顯,缺少內部動力,效率低下,導致大量低水平重復建設,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合作水平低下,產品結構嚴重趨同。陶瓷產品產業鏈延伸不夠,下游成套設備制造業跟不上。市場建設與產業建設聯系不緊密,市場功能不完備,市場反應不靈敏,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不強。龍頭陶瓷企業引領作用不夠,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和輻射能力不強,產品結構以中低檔為主,缺少有影響的品牌,缺乏市場效應;高科技陶瓷企業少、骨干企業少、規模以上企業少,導致陶瓷企業稅動力不足,對經濟貢獻不夠,難以擔當起推動景德鎮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任。
三、稅收政策“進階”路在何方?
夯實稅收管理能力,提升服務經濟發展水平。一方面,精準輔導,配合政府招商引資工作,前移關口做好外來投資陶瓷企業的政策宣講、落實工作。按月開展政策執行情況分析,引導符合條件納稅人盡最大可能選擇使用簡易征收政策。對有一般計稅申報無簡易申報、長期零申報等情形的一般納稅人,一對一開展專題輔導,及時解決政策執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納稅人在財務核算、合同履行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按照“一企一策”的思路,支持企業達標合規。另一方面,規范管理,充分發揮市政府主導的財政、稅務、瓷局、安監、供電、燃氣、行業協會等綜合信息交換平臺作用,開展信息比對,掌握行業納稅人的實際生產情況,堵塞征管漏洞。大力推行有獎發票工作,鼓勵消費者索取發票,引導納稅人如實申報。鼓勵政府和企業向稅務師事務所購買服務,不斷建立健全陶瓷企業賬簿,引導企業財務規范化。
持續加力鞏固成效,穩定陶瓷市場主體預期。首先加強政策效應分析,稅務部門通過專業知識和陶瓷產業鏈,對擬招商企業的各類涉稅信息進行分析,從經濟稅收角度,科學評估企業的發展潛力、信用等級、經濟機遇和市場風險,為當地政府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提供宏觀咨詢服務。及時跟蹤簡易征收稅收政策的執行效果,加強對執行情況的調查,收集納稅人和繳費人的建議和訴求,解決并反饋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惠及市場主體的各項優惠政策順利進門入戶落地。其次創新納稅服務方式,發揮好“低門檻、零審批”“低稅率、寬稅基”的政策服務集聚效應,為國家試驗區企業提供“全天候、無縫隙”服務,涉稅事項網上辦、常規事項自助辦、涉稅業務容缺辦、稅收優惠簡約辦,進一步完善稅費優惠政策網格化管理,提升納稅人便捷辦稅的體驗,達到“降成本、優環境、強內功”的目標,積極營造試驗區傳統手工技法制瓷政策好、辦稅快、服務優的氛圍,努力吸引更多的客商到景德鎮考察投資。
對接各類激勵政策,搭上經濟發展快車。一方面大力培育陶瓷龍頭企業,為配套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建設,可根據陶瓷產業產值、稅收等情況,進一步擴大陶瓷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配套設立陶瓷企業扶持、獎勵基金,培育和扶持成長型陶瓷企業。另一方面積極扶持中小陶瓷企業,進一步制定“個轉企、小升規”組合優惠政策,構建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規上企業和大型企業的金字塔培育體系,扶持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李欣蔚:景德鎮陶瓷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教師,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碩士,實驗師、會計師、稅務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