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中國上海期貨交易市場3月26日正式啟動了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交易。此舉是希望在“美元一邊倒”的原油交易方面打開缺口。中國還通過引入優惠稅制來吸引境外企業參與交易。其中顯示出希望通過增加市場參與者,進而將中國需求反映到原油價格上的想法。但也面臨著如何確保流動性等諸多課題,將其培育成重要國際指標的道路依舊漫長。
據《日本經濟新聞》3月27日報道,采用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要想增加存在感,需要有廣泛的投資者參與交易。中國財政部3月20日發布通知稱,未在中國境內設立辦事處的海外投資者,在此次采用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交易中獲得的利潤暫不征稅。對于境外的個人投資者可采取3年內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措施。
報道稱,中國2017年的原油進口量約為每天840萬桶,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盡管如此,原油交易依舊采用倫敦的北海布倫特和紐約的WTI(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作為國際指標。經過精心籌備的這次上市,顯露出中國希望提升對國際價格形成機制的影響力。
不過,中國的期貨交易以個人為主,一直存在投機性買賣導致價格劇烈波動的問題。為此,中國提高了門檻,從事原油期貨交易的個人需要繳納最低50萬元的保證金。
報道稱,中國相關方面為了讓實際需求者能放心交易而進行了各種考慮,首日的成交金額超過180億元,但期貨公司東亞期貨的研究員劉琛瑞表示,“低于市場預期”。采用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要想顯示出存在感看來還需要一定時間。
報道認為,中國在上海市場啟動原油期貨交易的目的是將本國的需求反映到國際價格上,不過難以預測是否將成為活躍、透明的交易。有觀點認為,由于擔心以人民幣計價的交易帶來的風險以及限制,海外投資者正式參與交易仍需要時間。
新加坡經紀商銀河石油公司(GingaPetroleum)中國辦事處的中澤啟介表示,由于將出現匯率風險,“估計外國投資者將對人民幣計價的交易心存擔憂”。
此外現貨的交割也成為課題。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主要指定中東產的7個原油品種。將6家企業的8個地點設為交割場所,一原油貿易商指出“賣方必須尋找空置的油桶,買方不清楚能在哪里交割哪種原油”,利用起來不方便。
另外,亞洲的原油交易存在慣例。與產油國簽訂的長期合同的進口價格基于美國調查公司普氏能源(S&P Global Platts)計算出的迪拜原油和阿曼原油的平均價格決定。沙特阿拉伯的國有原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對這一價格做出適度調整,敲定面向亞洲的出口價格。
“沙特阿美轉變方針則另當別論,不過眼下不可能”,上市迪拜原油期貨的東京商品交易所社長濱田隆道認為,上海原油期貨短期內成為國際價格指標的可能性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