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庫(CCG)日前在北京舉辦主題為“從美國國情咨文演說看中美政治經濟走向”的專家研討會。與會專家對2018年美國內政和中美關系走向、中國的應對策略等問題開展了評估和研討。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國情咨文演講中規中矩,符合國情咨文傳統風格。中國前駐美公使何寧認為,特朗普上任一年以來,將國內事務作為施政重點。但對其施政成果,各方評價反差巨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表示,特朗普在演講中用了大量篇幅宣介在內政外交方面取得的成績,主要是為今年將要舉行的國會中期選舉造勢。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壽慧生認為,與以往的國情咨文類似,特朗普的演講具有明顯黨派特征,這有利于穩固共和黨基本盤。
貿易議題并未成為演講重點。何寧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特朗普認為貿易領域存在的各種問題仍在解決之中,目前尚無值得稱道的具體成果。普華永道(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稱,特朗普一味追求消除貿易逆差并不合理,貿易逆差并不等于利益逆差,很多利益最終都流向了美國。長期看,中美貿易摩擦還將繼續,但是仍有較強的互補性。何寧指出,美國政治人物一再操弄這一議題主要是出于政治考量。事實上,有研究表明,中美貿易中雙方獲益大致相當。美國工人失業主要出現在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就業人口的增加已經彌補甚至超出了前者,這是美國自身經濟結構調整的結果。
特朗普很難擺脫現有多邊規則的約束。何寧認為,雖然特朗普一直追求通過雙邊談判的方式實現美國利益最大化,但現存的多邊機制仍在發揮作用,美國無法擺脫這一規則的牽制。以TPP為例,雖然特朗普在達沃斯時曾表示,如果條約合理,美國可能回歸TPP。但屆時無論是挨個雙邊談判,還是小多邊談判,不僅費時耗力,執行起來仍是通用的多邊規則。特朗普雖曾威脅,如果美國利益無法實現,不惜退出世界貿易組織(WTO),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將是難以承受的。
未來中美關系能否行穩致遠,考驗雙方智慧。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前院長霍建國認為,當前中美競爭的格局已經明朗化,體現在貿易、金融、全球化等各個領域,但雙方能夠合作的領域同樣廣闊。滕建群指出,當前舊的平衡正在被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建立,兩國官員和學者對于中美關系的看法存在明顯差異,雙方應該加強各層級溝通,建立兩國領導人定期會晤機制,及時管控分歧,防止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