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市場上,中國核能不應該放緩走出去的步伐”,世界核能協會WNA中國區總監Francois Morin在1月28日的首屆GNIS•核能投資論壇說道。
在世界核能轉型升級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新形勢下,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尤其是民營資本力量,嘗試在海外開拓出一條核能發展之路。從英國的小型模塊反應堆(SMR)項目,阿聯酋建設核電項目,日本東芝核電業務等等,他們背后都有中國資本的身影。
“當前我們整個核工業都在走出去,金融是至關重要的。”原商務部部長、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魏建國建言。事實上,國內唯一的民營核電企業金融服務商—海核能源公司已先人一步,發展觸角開始向外延伸。海核能源一方面為中國核電走出去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作為世界核能協會WNA核心成員之一,海核能源把自己定位為全球核能金融服務商,冀圖為國際核能產業項目提供系統的金融解決方案。
經過前幾年的高歌猛進,中國核能產業海外發展重裝出發,海核能源下一步將利用其靈活的機制優勢、充沛的資金實力和融資手段,為國內核電產業走向國際,促進國際核能領域合作起到催化劑作用,民營資本的導入,將為中國海外核能事業版圖的推進再立新功。
走向國際市場的最佳機遇
當前是中國走出去的最好時機。從外部環境來看,可持續綠色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全世界對以核電為首的清潔能源有著源源不斷的需求。以“一帶一路”沿途65個國家、93個港口為例,就核電項目達成的資金交易額將近7000億美金。放眼全球,超45個國家,包括波蘭、英國、沙特等國,正在積極地開展核能項目。另外,從內部環境來看,中國自身的核電實力日益雄厚,位居世界核能榜單前列。
經過20多年的累積,中國已經建成了完整配套的核電工程系統,核電發展漸成規?;?、批量化,核電建造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在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徐玉明看來,中國將成為全球核電發展最重要的一個主力軍。譬如,中國的核電發電量位列全球第三,據聯合國國際組織統計,中國核電支撐了全球核電的發展。
徐玉明介紹,中國整個核電產業鏈在不斷地升級,從核電研究設計、設備制造等環節,自主化、國產化水平不斷在提高,非動力核技術應用已經解決了人民健康、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熱點問題。
中國核能在“苦煉內功”后,走出去無疑成為明智的一步。目前中國幾大核工業企業都在海外開拓市場,并卓有成就,中國核能產業在海外的發展影響力有目共睹。
世界核能協會中國區總監Francois Morin對中國核能海外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他認為核能發電在世界經濟領域占比會越來越多,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1000G瓦,能夠占到整體發電量的25%,每年新增裝機量將在25至33個G之間。
目前全球核能發展現狀是,有45個國家正在積極地考慮開展核能項目,如波蘭、英國、中國等;不發展核能的國家有澳大利亞、德國、奧地利等國;觀望等待恢復發展的國家和地區有韓國、臺灣、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全球目前在建項目和計劃項目的市場規模是1.1萬億,接近1.2萬億美元。
Francois Morin表示,核能產業的總量是可觀的,中國可以在充分考慮后,利用“一帶一路”等政策向歐洲等沿線國家、新興市場發展核能之路,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他對中國核能開發質量和技術的國際形象問題不是很擔心。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形象已經大有改觀。譬如,法國的一個太陽能制造商在三年前來到中國,他驚訝地發現中國太陽能生產商將太陽能板的運作時間從年均1500個小時提高到2000多個小時。
世界核能協會WNA的Francois Morin則建議,中國能源企業在進軍海外國家市場時,尤其要重視傳播核電清潔能源的正確理念,才能為國際社會大眾所接受。
民營資本助推中國核電發展
有了成熟的技術、人才等的強大核電產業資源,中國核電產業的出國之路愈加順暢。不過,另一個難題又出現了。資金,如今便成為如今中國眾多核電企業敲開國外市場大門的關鍵因素。
在海外駐外工作多年的魏建國副理事長對此有深刻的見地。魏建國還表示,世界各國對核工業尤其是核電廠提供重點的政策支持,在政府的參與支持中,金融是至關重要的。中國核電產業想要更快更好地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金融支持必不可少。而國際化的金融核能服務機構,特別是中國品牌的核能金融服務商,對中國核能企業走向非洲,甚至是歐美發達國家有幫助,并且為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核產業共同走出去做貢獻。
海核能源正是承擔著這一重要角色,作為中國第一家當前唯一的海外核電民營企業,海核介入該領域,一開始就是想發揮其金融投資、運作、支援的作用,推動中國融入世界的發展進程,為中國核能國際化保駕護航,同時為構建世界核能金融網絡發揮作用,與全球核能企業攜手并進。
極具競爭力的金融資源,讓海核能源成為繼中廣核CGN、中核集團CNNC、國家核電SNPTC三家國營核企之后,唯一進入世界核能協會WNA的中國民營企業,在國際核能界占有獨特的一席之地。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聯合國全球氣候變化委員會副主席Mohan Munasinghe在會上表示,借助海核能源這個產業金融平臺所提供的能源金融服務,例如融資、投資運營、資金調配等,能更好地達成平和、穩健、可持續的國際能源解決方案,促進跨國能源合作。他期望未來有越來越多中國民間投資者走出國門,開發其他國家的當地市場。
國家發展和改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國際能源研究所所長王進表示,海核能源在國際上發展的之所以能夠具備其獨特優勢,在于他們不是去大面積地競爭,而是尋找市場空白,盡快地把清潔能源送到各個國家和地區。
他表示,海核本身實力強,起點高,希望他們在核能這一塊,更快更強地走出去,打造一個好的中國國際品牌。
更重要的是,海核要借此樹立業界典范,以其高效、靈活的方式,專業化的金融背景及國際化視野,打破西方媒體及民眾戴著政治色彩眼鏡看待中國國際企業的固有偏見,在世界核能界、國際金融市場中站穩腳跟,發揮影響力。
全球核能投資論壇組委會執行主席石艷宇認為,在全球能源結構性調整背景下,亞洲金融力量應該有責任有使命,同時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世界核能發展的事業中去。
海核能源董事長邱臻在此次會議上呼吁道:“跟著我們一起走吧。世界有需要,我們有底氣,有能力和經驗,這是“走出去”的絕佳機遇,中國核能產業在國際上有非常好的發展空間。”
在未來,海核將推進更加實質性的金融領域談判、磋商,覆蓋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反應堆,加深與國際的能源合作水平,與中國核能企業攜手參與世界核能市場競爭,助力世界核能產業轉型升級。
而Mohan Munasinghe也表示,綜合國際市場需求,中國核電產業在技術、人才、安全上和資金等各方面的優勢來看,中國核電出擊國際核能市場必是穩操勝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