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準確的說是1999年,我國的電子商務業態開始出現萌芽。1999年5月,中國最早的電商網站,8848網成立,同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11月當當網上線。1999年可以說是中國電商元年,攜程、盛大等一批現在的大佬型企業都在這一年相繼成立。第二年,也就是2000年4月,慧聰網成立開啟了B2B時代,同年5月卓越網成立,B2C進入我們的視野。
誰也不知道未來電商將朝什么方向發展,一切還都是未知數。很難想象當初這些電商的吃螃蟹者如何看清未來的迷霧,也許他們只是堅信站在這潮頭浪尖,在未來的電商大潮中就一定能有一席之地。我們也不知道他們當時是怎樣的激情澎湃,在那樣一個引領變革的豪情壯志的年代,有許多的故事值得我們借鑒以及懷念。同樣在那樣一個年代,我們大多數人也只是在網絡上看到了一個叫輕舞飛揚女孩的故事,然后一本正經的坐在電腦前,看著QQ簡陋界面里每一個陌生的異性頭像,然后滿心期待.....位置不一樣,看的世界也不同。那些年,我們在笨拙地認識著網絡,網絡也在慢慢地改變著我們。
2011年,電子商務發展迎來頂峰,從1999年到2011年,中國電商走了12年,用一個輪回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這12年間,線下實體店受到了電商一輪又一輪的猛烈沖擊,拿著大刀長矛的實體店主們被電商的堅船利炮嚇傻了眼。緊接著一大波關店潮來襲,線下實體陷入最黑暗的時期。
“唯有變化是永恒。”當年叱咤風云,不可阻擋的電商也迎來了發展的瓶頸,自2013年以來,我國電商增速連續四年放緩。隨著網絡成本的加劇、電商利潤空間的緊縮,以及大眾對消費體驗的高層次要求,電子商務開始謀求與線下實體的融合,既以線下實體為主,線上為輔的“新零售”模式,實現線下體驗,線上支付,送貨到家的消費新場景。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秉持“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理念,重新構建了零售中“人、貨、場”這三要素,將消費體驗放在了第一位。2016年底,馬云在最合適的時間提出“新零售”一詞。至此,從消費者到商家,都意識到了新零售時代的真正內涵——消費體驗的提升。
我們現在將新零售時代大致歸結為:消費升級+技術+互聯網轉型。這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群雄角逐的主戰場。
當提到消費升級,線下實體與線上支付結合,技術,互聯網轉型等詞的時候,很自然就想到了M+營銷系統。M+聯盟商家體系正是將線下實體商家介紹給M+的線上用戶,M+用戶可以到店體驗并通過M+實現線上支付,再結合積分獎勵等形式,提升消費體驗和消費價值。
同時,傳統商業的自我改造是新零售發展的趨勢。在新零售熱潮中,傳統商業必將在多種渠道發力,快速融入新時代,滿足多種形式的消費需求。M+營銷系統作為符合新零售時代內涵的服務型工具,在幫助傳統商業轉型、適應新零售商業需求上將發揮著重要作用。
需要明確的是,新零售并非是人們所認為的在概念上、模式上的所謂“顛覆傳統”。新零售既不顛覆傳統商業,更不會顛覆電子商務,新零售是在多種業態共同推進融合中產生。將傳統商業與電子商務、線上支付等業態共同整合的M+營銷系統也正如此。“包容”、“共享”也正是M+營銷系統的文化理念。新零售時代的到來,將為M+營銷系統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任由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