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港股上市公司云頂新耀宣布,全球首個氟環素類抗菌藥物依嘉(依拉環素)在中國商業化上市,適應癥為治療成人復雜性腹腔內感染。《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這也是云頂新耀首個在中國進行商業化的產品,該藥物的銷售成績將成為云頂新耀能否兌現業績的一個佐證。
然后關于抗菌藥物的市場化前景,行業內存在一定分歧。有分析師認為該品類的整體市場較為穩定,進一步增長的空間有限;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經歷新冠疫情之后,該行業正在快速發展,企業對相關藥物研發的重視度有加強的趨勢。
日前,記者就商業化等方面的問題與云頂新耀首席執行官羅永慶進行了進一步的交流。他表示,在亞洲市場上,抗多重耐藥菌感染存在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抗菌新藥或是被忽視的藍海市場
據公開資料,云頂新耀最早于2018年2月與海外藥企簽訂了依拉環素的授權引入協議;同年,美國與歐盟均批準依拉環素用于治療復雜性腹腔內感染。2019年4月,云頂新耀在中國啟動橋接研究。
目前,行業內對于抗菌藥物的前景卻存在一定的意見分歧。一位一級市場分析師認為,該行業的市場總量較大,但增速可能并不高。為整頓抗菌藥濫用,2012年起,國內開始執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致使該類藥物的使用受到強監管。該分析師同時認為,針對多重耐藥、結核耐藥等方向的創新藥可能會有一定市場機會。
還有分析師表示,經歷新冠疫情之后,該行業正在快速發展。
羅永慶則表示,當一種抗菌藥物被廣泛使用后,普遍會產生耐藥性,因此,新一代的抗菌藥物仍然會有市場需求。由于臨床醫生的用藥習慣差異,在抗菌藥物的使用上,亞太地區存在著遠勝于歐美市場的、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他給出了一組數據:在臨床上,替加環素、多黏菌素、思福妥這三者普遍被用來治療多重耐藥革蘭陰性菌,2017年至2022年期間,這三者在中國市場合計銷售額達到了45%的復合年增長率,其中,2022年,替加環素在中國的市場銷售額是450萬劑。“銷量是非常大的。”羅永慶稱。
企業探尋更多“藍海珍珠”
在采訪中,《證券日報》記者進一步獲悉,選擇競爭相對溫和、存在真實臨床需求的賽道也是云頂新耀的公司策略之一。“云頂新耀的策略是,希望在‘藍海’的賽道找到‘珍珠’,把它引進到亞太地區進行開發,滿足中國或者亞洲地區人群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羅永慶稱。
除前述依拉環素外,在云頂新耀的管線中,另一項有望于今年在國內獲批實現上市的產品布地奈德遲釋膠囊也具有“藍海珍珠”的潛力。
據悉,布地奈德遲釋膠囊的適應癥為免疫球蛋白A(IgA)腎病。云頂新耀內科領域首席醫學官朱正纓博士介紹稱,IgA腎病具有鮮明的地區特點,在我國和東亞地區的發病率遠高于西方國家,在我國,每年新增的確診患者數約為10萬人,且大概有超過50%的患者在疾病診斷以后的10年到20年會繼續進展,發展為終末期腎病,依賴透析和移植治療。
臨床數據表明,對比于現在已有的支持性治療,使用布地奈德遲釋膠囊兩年后,可以使患者的腎功能的衰退減緩50%。“到目前為止,這是非常驚艷的一個數據。”朱正纓稱,該藥物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在國內獲批上市。
除IgA腎病外,云頂新耀還擬在膜性腎病、微小病變型腎病、局部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適應癥方向上布局產品,截至目前,針對這些適應癥,國內尚未有療法獲批上市。
“預計短期內,我們分別會有兩款抗感染性疾病藥物、一款腎臟病藥物、一款自免疾病領域的藥物實現上市。”羅永慶稱,預計這四款產品全部上市銷售后,峰值銷售潛力約在100億元。
(編輯 何帆 才山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