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僖
3月28日,光威復材公告的2022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克服了傳統定型碳纖維兩次降價的影響,取得穩健業績,實現營業收入25.11億元,同比下降3.6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34億元,同比增長23.19%。公司分紅預案為擬10轉6派7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光威復材總經理王文義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非定型碳纖維產品貢獻能力持續提高彌補了定型產品降價的影響。同時,包括風電、氣瓶、熱場應用在內的新能源業務已經成為公司的重要業務支撐。單一市場對公司業務的影響進一步減小,更多元的市場結構和業務結構也將使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多元布局賦能長期發展
2022年,由于傳統定型碳纖維在2021年降價基礎上再次降價,對光威復材的經營業績構成了一定影響。
公司年報數據顯示,根據2021年和2022年定型產品的實際發貨情況,對比降價前2020年產品價格,2021年因為降價減少收入2.31億元,2022年因為降價減少收入4.46億元,兩年減少公司營業收入合計6.77億元、凈利潤合計5.76億元;由于降價影響,傳統定型產品貢獻經營利潤的比例從2021年度的64.49%下降至51.13%。
但公司之所以取得較好業績,與公司多年來的持續研發投入和全產業鏈拓展,形成的多元產業布局不無關系。特別是碳纖維多品種系列化戰略不斷落實,使產品結構更趨合理,降低了對傳統定型產品的過度依賴。
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非定型纖維對外銷售實現收入5.65億元,主要包括T700級、T800級和MJ系列高強高模纖維,其中,T800級系列整體貢獻快速增長;MJ級系列產品繼2021年實現國產高強高模碳纖維的首次批量生產和交付后,隨著國產化替代的推進和衛星工程的發展保持較快增長;T700級系列整體貢獻隨著產線產能的完整釋放實現較快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同日披露了2023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今年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億元至1.7億元,同比下降18%至23%。
對此,3月28日下午,公司總經理王文義在業績交流會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業績在某一個月或某一個季度產生波動是常見現象,一季度公司業績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主要是定型碳纖維交付不平衡波動所致。對于公司股權激勵計劃中對于2023年預期業績的實現,公司管理層表示有信心完成。
德邦證券3月29日研報分析認為,光威復材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為階段性承壓,公司在手訂單較為充裕,2021年底簽訂20.98億元大單截至2022年已履行8.52億元,履約率為41%,剩余12.5億元待履行金額預計將對2023年收入形成較強支撐。
新能源帶火碳纖維高端市場
根據廣州賽奧《2022年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2022年全球碳纖維需求量為13.5萬噸,同比增長14.4%,而中國大陸市場的碳纖維總需求量就達到了7.44萬噸,同比增長19.3%。報告指出,在碳纖維的應用方面,體育器材及壓力容器是市場需求保持增長的主力,回暖中的航空航天軍工產業也為增長貢獻力量。
王文義對記者說,盡管航空領域依然是公司業務的最大市場,但可以看到,更多有潛力的應用領域正在不斷拓展,包括風電、氣瓶、熱場應用在內的新能源業務已經成為公司的重要業務支撐。
公司年報顯示,作為通用型碳纖維產品,光威復材研發生產的T700S級/T800S級干噴濕紡工藝產品成為市場滲透率最高的產品。報告期內,公司T700S級/T800S級產品除滿足公司各下游板塊業務需要以外,對外銷售實現收入2.83億元,并形成了以氣瓶、建筑工程、航天航空、工業制造等為主要市場的消費結構。“氣瓶成為最大的消費領域,貢獻收入的35.38%。”王文義說。另外,航天航空應用仍在快速增長,高端市場業務比例不斷提高。
中銀證券分析師余嫄嫄表示,風電葉片、光伏熱場等新能源領域碳纖維需求預計迎來高增速,航空航天、體育休閑等領域碳纖維需求也有望穩健增長。未來碳纖維需求將長期保持增長態勢,光威復材等國內碳纖維龍頭企業有望持續受益。
對于2023年以及接下來的發展戰略,光威復材方面表示,公司將緊抓航空航天、兵器裝備等高端應用不放松,搶抓雙碳戰略下新能源領域增長需求,逐步擴大戰略客戶、潛力客戶數量,向附加值高的領域拓展。
(編輯 白寶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