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見習記者 陳瀟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2月9日記者發稿,北交所有24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業績預告,其中16家公司業績預喜。
(資料圖片)
其中,包括貝特瑞、硅烷科技、吉林碳谷等在內的多家新材料公司業績表現出色,貝特瑞以凈利潤23.17億元撥得頭籌。
此外,截至2月9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達169家,總市值2391億元,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有65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5家。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北交所定位于服務專精特新等創新型企業融資發展,成立以來,其掛牌注冊企業不斷增加,融資交易功能也不斷強化。
多家新材料公司增長迅猛
根據業績預告,24家上市公司中,德源藥業、康普化學、吉林碳谷等7家公司預計2022年凈利潤將超過1億元,其中貝特瑞受益于全球新能源鋰離子電池需求強勁,實現產銷量同比大幅增加,公司去年凈利潤或達23.17億元。
同時,多家新材料領域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也十分迅猛。例如,硅烷科技預計2022年凈利潤為18500萬元至1950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4.06%至157.26%,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進行工藝技術改進,進一步提升硅烷氣產量,且硅烷氣下游需求旺盛。
主要從事聚丙烯腈基(PAN)碳纖維原絲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吉林碳谷也表現不俗,預計2022年實現凈利潤61000萬元至65000萬元之間,較上年同期增長93.77%至106.48%。凈利潤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為公司緊抓碳纖維行業發展機遇,產量和銷量持續增長。
上市公司數量達169家
開市以來,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月9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達169家,去年至今增加了82家。
1月19日,北交所做市交易業務規則落地實施,啟動做市交易后將引入增量資金,提升市場流動性,服務市場高質量擴容。
“北交所定位于服務‘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而這部分企業規模還相對較小,正在成長階段,投資上具有一定不確定性,因此交易所也設置了一定的投資門檻。引入做市制度后有望提升市場活躍度,但更重要的是發揮融資支持功能,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培養出真正的優質創新企業。”趙錫軍表示。
“北交所作為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上市地,未來必然會持續擴容,此外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增長也將吸引更多投資者入場。”IPG中國首席經濟科學家柏文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在20倍左右,這也一定程度象征著北交所上市公司擁有較強的吸引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