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曉玉
“每次只要一小包,熱水沖開,攪拌一下就可以喝了,不用像以前一樣每天熬一大包中藥了,真是方便多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在河北省中醫院中藥房調研時,幾位老人談到“改良版”中藥——中藥配方顆粒,連連稱贊。
中藥配方顆粒就是將過去大包小包的中藥材,通過現代制藥技術提取、濃縮、分離、干燥、制粒等工序,做成顆粒,病人用開水沖泡后,就可以服用。因其免煎、速溶、攜帶方便、隨癥加減等便利性越來越受到廣大醫患的歡迎。
近年來,中醫藥在戰略地位、標準化發展方式、價格、支付端、醫保免疫、銷售端以及創新節奏等方面均獲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政策支持。其中,隨著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不斷更新,全國不少地方除了國家標準的中藥飲片以外,鼓勵和支持將符合相關標準的中藥配方顆粒,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隨著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上市公司加快中藥配方顆粒備案步伐。根據NMPA數據,截至12月31日,共58家企業有中藥配方顆粒備案記錄(拆分子公司為70家),其中20家企業備案品種數超過300個,15家企業備案品種數超過350個,一方、天江、華潤三九、紅日藥業位居前列,備案品種數分別為488、488、468、433個。除此,神威藥業、以嶺藥業、新綠色、春風一方、九洲方圓、貴州同濟堂備案品種數均超過400個,在備案品種數方面較有競爭力。
國信證券預測,我國中藥飲片市場約2000億元規模,假設我國中藥配方顆粒對中藥飲片替代率35%、中藥配方顆粒價格較中藥飲片價格高出50%,則中藥配方顆粒對應市場空間約1050億元,較當前市場有數倍增幅。
面對廣闊的市場,以嶺藥業表示,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加快布局中藥配方顆粒市場,在2013年便開始研發中藥配方顆粒,并持續進行新標準配方顆粒科研、生產技術攻關。目前已按新的中藥配方顆粒國標及省標研發生產出460個中藥配方顆粒品種,并完成了上市備案工作,后期還會持續增加。
藥材好,中藥配方顆粒的品質才更有保障。為此,以嶺藥業表示,公司在河北省涉縣、甘肅隴南、吉林長白山等地建立了40余個中藥材種養植基地,全部品種實現固定采收時間、固定產地采購,從源頭保證質量穩定可控。
優質的道地藥材是保證中藥配方顆粒品質的前提和基礎。如何鑒別出優質中藥材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河北省中藥鑒定首席專家孫寶惠教授介紹說:“中國藥典中藥鑒定的第一步就是來源鑒定,包括動植物的基原鑒定、藥用部位、采收加工(季節)、產地加工等。對多基原的藥材按要求嚴格遴選優質單一種源和產地,在此基礎上進行性狀、顯微、理化鑒別、含量測定以及DNA的檢測等,才能綜合性的判斷中藥材的真偽優劣。”把好配方顆粒質量關,做好中藥材質量的鑒定成為以嶺藥業的重要工作之一。
據介紹,以嶺藥業中藥飲片生產車間每年可處理數萬噸的中藥材,從藥材進廠到成品的出廠,構建了“全品種、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全人員”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體系,打造環環相扣、閉環管理的質量體系模型。
以嶺藥業生產中心質量保證部主任王麗環告訴記者:“從原材料到成品每一批都要進行檢驗,并且我們檢驗的這個質量標準都符合甚至高于藥典標準,包括對33種農藥殘留、重金屬、黃曲霉毒素等進行全項檢測,這樣能夠保證每一批藥材的均一性,從而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以嶺藥業還和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等單位合作,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開發中藥材質量追溯服務平臺,從中藥材的基地選址、生長環境、種植資源、田間種植管理、采收加工、倉儲運輸等環節,進行全程信息采集和監控,并通過二維碼等工具實現信息共享,最終實現中藥材質量安全有效,穩定可控。
強大的技術實力為中藥配方顆粒的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在以嶺藥業中藥提取控制中心,幾名工作人員坐在屏幕前,對一排排正在作業的全自動提取設備進行智能控制,通過電腦便能完成對中藥提取罐加水、調節溫度、控制提取時間、藥物濃縮、浸膏干燥乃至清洗罐體的全過程操作。數字化提取設備還完美模擬了傳統中藥煎煮過程,通過蒸汽溫度的設定便可實現文火武火的控制,從而實現對藥物有效成分的最大提取。
據悉,在配方顆粒制作工藝上,以嶺藥業創新采用干法制粒工藝,利用中藥浸膏噴霧粉固有的粘性,通過壓制、整粒使藥粉一次性成型,保證了配方顆粒質量的穩定性。
中藥配方顆粒的出現,最大的意義在于解決了患者服用中藥不方便的難題。以嶺藥業中藥配方顆粒事業部經理胡英占表示:“未來幾年,以嶺藥業計劃對中藥配方顆粒按全產業鏈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繼續發揮自身研發和生產優勢,面向市場多元化需求,打造出更多的精品配方顆粒,立足河北、拓展全國、走向國際。”
(編輯 李波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