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雪
(資料圖片)
健民集團借道并購浙江華方拿下華方醫院、華東醫藥收購華仁科技60%股權、多瑞醫藥擬購亳州天濟40%股權、華潤雙鶴擬購神舟生物科技50.11%股權……進入8月,醫藥領域并購明顯活躍,多家A股醫藥公司啟動并購計劃。
據清科研究數據統計,截至8月9日,今年以來國內生物醫藥行業發生并購175起,并購總金額為486億元。而2020年全年并購198起、并購總金額789.68億元;2021年全年并購308起、并購總金額2516.25億元。
上市公司發起并購的原因更加多元:有以補充公司產品線為目的的創新產品、創新技術收購案例,也有意在拉長產業鏈、完善產業布局甚至進入新的子行業領域的案例,還有抓住機會擴充管線和發展前沿技術,以及借船出海開拓國際市場等案例。
行業集中度或進一步提升
2022年1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規劃中指出,“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尚未形成,產業集中度不高”是醫藥供應產業鏈供應鏈面臨的問題之一,未來要讓行業龍頭企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支持與行業持續的整合下,中國的大型藥企將向真正的國際級BigPharma(大型制藥公司)進化。
有市場人士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從大環境來看,醫改進入深水區,對于傳統藥企來說創新轉型正在加速。傳統藥企的優勢在于研發資金充裕,具有成熟的營銷推廣團隊,關鍵需要核心乃至爆款產品加持,從而拓寬護城河的邊際。而對于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而言,研發成果正在不斷兌現,創新實力正在逐步得到國際化認可,但其通常難以擁有商業化的實力。
上述人士表示,并購退出正成為解決機構投資人和企業退出困局的重要選擇。Biotech的估值縮水和資金鏈緊張,讓集采壓力下的大藥廠看到了機遇,借助收購擴充創新產品管線、布局上下游以及提升商業化能力。
從全球大型藥企的成長經驗來看,通過并購獲得進一步增長,是國際藥企的常見增長方式。默沙東的帕博利珠單抗、吉利德的丙肝藥物,都是通過收購獲得的明星藥物。國際大型制藥企業之所以能在體量巨大的情況下持續增長,其外延并購功不可沒。
以石藥集團為例,今年2月,石藥集團宣布完成對珠海至凡企業管理咨詢中心的100%權益收購,至此擁有銘康生物51%的股權,并向其注資1.54億元,成為銘康生物新的控股股東,并獲得了銘康生物2015年上市的具有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特異性溶栓藥。
恒瑞醫藥在6月宣布設立一個出資額20億元的私募基金,更讓市場增添了對其隨時可能投資操作的期待。
龍頭企業出海“淘金”漸成趨勢
收購哪些標的才能立竿見影?記者注意到,國內藥企紛紛到海外“淘金”,以此優化管線,拓展海外市場,為自己建立全球性生產和銷售網絡打基礎。
6月下旬,中國生物制藥公告稱,將以每股7.12美元的價格,收購納斯達克上市公司F-starTherapeutics(簡稱FSTX),總對價為1.61億美元(約合10.8億元人民幣)。FSTX由奧地利科學家FlorianRuker于2006年創辦,是一家專注于雙抗的生物醫藥公司。收購成功后,中國生物制藥將獲得后者專有新一代雙特異性抗體平臺。
進入7月,有消息稱,國藥集團目前正考慮收購港股公司BBI生命科學,以增強自身的DNA合成能力。據悉,后者估值或超10億美元。
在今年早些時候,康龍化成宣布收購Recipharm旗下的Aesica藥業,標的公司生產基地位于英國紐卡斯爾,可提供從中試至噸級商業化規模的cGMP原料藥生產服務,已通過多家監管機構認證;四環醫藥附屬公司耀忠國際收購美國GenesisBiosystems全部股權,擴充公司的醫美產品管線;凱萊英醫藥集團宣布以約5794萬美元收購美國化學技術公司SnapdragonChemistry,Inc.;沃比醫療成功完成對全球神經介入領域技術創新領先企業phenoxGmbH及其旗下femtosGmbH的收購,總對價約為5億歐元(含里程碑付款),為近年來全球醫療器械行業較大的跨境并購交易之一。
有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下半年生物醫藥業并購有望呈加速態勢。并購機會主要出現在高端醫械、醫美、眼科消費品、疫苗、專科醫療與互聯網醫療等新賽道,向醫藥科技升級、醫藥消費升級、醫藥制造升級、醫藥模式升級等傾斜。
關鍵詞: 生物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