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敏 見習記者 劉釗
(相關資料圖)
“未來的幾十年,中國可能會發生許多不確定的事情,但可以確定是,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和新基建將始終唱響主旋律。”能鏈聯合創始人、總裁王陽在2022中國保定•資本大會上表示。
會后王陽接受《證券日報》專訪,就如何發展智慧能源網,助力碳中和戰略與記者進行深入溝通。
鏈動智慧能源全產業
2022年6月13日,能鏈旗下能鏈智電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能鏈智電主要為充電運營商及電動車車主提供線上線下充電解決方案及非電增值服務,并服務于充電樁生產企業、主機廠及其他行業合作伙伴。
“作為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能鏈智電登陸納斯達克具有重要意義。”王陽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新能源的發展速度遠超預期,一張宏偉的藍圖已經展開。伴隨中國能源數字化產業的成長,能鏈智電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公司的業務也正逐漸得到市場的認可。”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能鏈智電業務覆蓋288個城市、29萬臺充電樁,為新能源車主提供了5500萬單服務,充電量12.33億度,占2021年中國公用充電量18%。“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到2030年中國最保守估計也會有8,000萬輛的電動汽車,屆時至少需要2000萬臺公共充電樁、3000萬臺私人充電樁。未來8年,充電樁市場會有10倍左右的增長空間。”王陽預測。
目前中國充電樁市場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車主充電以公樁和專用樁為主。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缺少充足私人停車位、大城市租房人群多、小區電網容量改造難度大等原因,公樁和專用樁貢獻了將近80%的充電量。二是供給端非常分散。由于單站投資門檻較低,再加上涉及土地、電力增容等因素,決定了國內充電樁市場必然是一個分散的市場。
“對于消費者而言,汽車充電也毫無舒適度可言。”王陽告訴記者。“我們目前能看到的市場中的充電App或者小程序有近500個,分散在不同的主體當中。作為消費者不知道哪里有充電樁,也不知道是否被占用。給消費者帶來困擾的同時也造成了資源浪費。”
“目前城投、能投、環投、交投、房地產公司、物業公司、民營企業、主機廠等開始進入到充電樁市場。”王陽表示,盡管短期內可能會有時空錯配的情況,但不影響大的發展趨勢。而車和樁的供需錯配問題,最終還是要靠市場化的機制來解決。能鏈構建了這樣一個物聯平臺,將充電樁運營商、主機廠、物流公司、車隊等聯系在一起。讓各市場主體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用。”
智慧能源網助力碳中和戰略
能鏈依循“一減一替——存量化石能源減排+增量新能源替代”,在能源生產、儲運、零售、消費等各環節提高能源交付效率,推動碳減排。
“隨著碳中和戰略推進,交通能源行業進入雙輪驅動時代。能鏈作為國內領先的能源數字化企業,通過‘油+電’的全產業鏈布局,不斷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同時打造交通能源‘場景+技術’雙創新方案,為交通碳中和貢獻力量。”王陽告訴記者。
為了應對不同市場的需求,能鏈也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對于存量市場,公司構建起覆蓋全國的數字化加油網絡,可以為用戶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加油服務,減少車輛在找油站過程中的空駛里程,從而降低燃油車輛碳排放。對于增量市場,公司通過促進充電基礎設施合理布局,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進程。能鏈深度合作伙伴快電互聯互通了國內大部分充電樁運營商,構建了覆蓋全國的充電網絡,為用戶帶來“一鍵找樁、一鍵啟動、一鍵支付”的暢快充電體驗,提高車主使用新能源汽車的體驗感和好感度,從而為新能源汽車替代按下“加速鍵”,助力碳減排。
此外,在不同端口,能鏈也開展了多項工作。在場站端,公司可以幫助充電場站實現“源頭綠色化”。能鏈去年一共為充電站供應了1.34億度左右的水電以及光伏、風電,幫助充電場站用上“綠電”。在“場站綠色化”方面,公司可以幫場站建設屋頂光伏項目,利用光儲充技術,解決場站自身的綠色能源消納問題。在用戶端,能鏈建立了激勵機制的完整閉環,從“使用綠色化”角度調動車主參與碳減排的積極性。能鏈已聯合國際知名檢測認證機構SGS、北京綠交所等專業機構,率先開展交通碳減排定量方法學研究,并開發相關碳普惠應用。
“經過國際權威集團SGS認證,2021年,能鏈智電助力合作伙伴碳減排90萬噸。”王陽告訴記者。“中國交通碳排放占碳排放總量10.4%,希望所有人共同努力,讓能源周轉效率提高10%,讓中國碳排放降低1%。”
“2021年,能鏈累計碳減排占到中國交通碳排放總量的0.13%,我們的愿景是到2030年,能鏈碳減排占道路交通碳排放的1.26%。雖然目前我們還處于資源型減排階段,相關產品暫時還不能到交易所進行交易。但我相信,隨著雙碳行動的踐行,未來我們的產品也可以入市交易。”對于未來發展,王陽充滿信心。
(編輯 孫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