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一鳴
8月18日,華恒生物公布202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29億元,同比增長65.66%。歸母凈利潤為1.29億元,同比增長107.60%,扣非凈利潤達1.21億元,同比增長116.17%。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公司上半年緊緊圍繞發展戰略和年度經營目標,堅持‘強組織、開新局、拉增長’的年度管理方針,夯實組織管理能力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積極面對市場需求及競爭形勢的變化,增加產能并豐富產品結構,加大研發投入和市場開拓力度,進一步鞏固了市場競爭優勢,公司盈利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華恒生物分析稱。
L-丙氨酸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
半年報顯示,作為一家以合成生物技術為核心的公司,華恒生物目前主要產品包括丙氨酸系列產品(L-丙氨酸、DL-丙氨酸、β-丙氨酸)、L-纈氨酸、D-泛酸鈣和熊果苷等,其中L-丙氨酸主要用作生產新型綠色螯合劑MGDA、維生素B6以及食品添加劑等,是公司銷量最多的丙氨酸產品,其在全球L-丙氨酸市場的份額位居第一。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主要產品的制備方法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較高優勢,形成了較高的技術壁壘和市場壁壘,華恒生物L-丙氨酸產品的競爭優勢在于其成功突破厭氧發酵技術瓶頸,構建了以可再生葡萄糖為原料厭氧發酵生產L-丙氨酸的微生物細胞工廠,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微生物厭氧發酵規模化生產L-丙氨酸產品,是行業內擁有厭氧發酵法生產L-丙氨酸完整知識產權的企業之一,同時具備較強的生物制造技術工藝升級和迭代能力,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及產品成本,有效拓展了下游應用領域,促進了產品的規模化應用。
為進一步提高產業鏈一體化程度,公司持續增強產品綜合競爭力。據記者梳理,華恒今年上半年分別推進募投項目、巴彥淖爾基地三支鏈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項目和長豐基地beta丙氨酸衍生物項目,提高產品產能,完善三支鏈氨基酸產品種類,打通相關產品上游技術。
同時,華恒生物成立了華恒合成生物技術研究院,引進海外高端人才,搭建系統與合成生物中心,完善從菌種構建技術研發-小試中試放大-工廠大規模生產相結合的全產業鏈技術產業化路徑,圍繞發酵法和酶法兩大技術平臺,加速布局在研管線產品,形成合成生物技術相關的核心競爭力。
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達3337萬元,同比增長74.31%。新增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研發人員占比則從去年同期的11.6%提升至15.30%。
“公司未來還將繼續加大對研發的高投入,加速開發更多種生物基新產品,推動我國在生物制造領域的跨越式發展。”華恒生物方面表示。
三因素促進合成生物技術進入發展快車道
今年5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創新,突破生物制造菌種計算設計、高通量篩選、高效表達、精準調控等關鍵技術,有序推動在新藥開發、疾病治療、農業生產、物質合成、環境保護、能源供應和新材料開發等領域應用。
東北證券生物醫藥行業分析師劉宇騰表示,近年來合成生物學技術在醫藥、工業、消費、農業等多個領域落地實現初步產業化。從融資金額來看,下游應用端企業將更受資本青睞。
“底層技術突破、‘碳中和’時代下政策扶持環境友好型高新生物技術以及資本積極投入助力產品落地等三大因素,將促進生物合成技術進入發展快車道。”劉宇騰分析稱。
CB Insights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為53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189億美元,復合增長率(CAGR)為28.8%。此外,一級市場融資同樣火熱,Synbiobeta數據顯示,2021年合成生物學領域獲得融資總和約180億美元,資本和市場的目光正在向合成生物學領域聚集。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合成生物作為革命性前沿創新技術,正在成為驅動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促進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作用顯著,將帶動支撐醫學、農業、制造、能源、環保、信息等領域大發展。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生物經濟是通過可持續的方式,利用可再生自然資源來生產食品、能源、生物技術產品和服務的一切經濟活動的總和。呈現出科技含量高、市場大、壁壘高和利潤豐厚等特點,是具有創新活力、涉及面廣、影響深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