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家長很忙。各地忙的項目不一樣,在河南駐馬店,有的家長就忙著“自愿”買牛奶。據媒體報道,當地一家長稱小學老師在班級群強制學生訂牛奶,每人3箱共330元,讓有條件的積極訂購,沒條件的創造條件訂購。對此,該校校長稱,牛奶都是自愿訂購,3箱一共100盒奶,一盒3.3元,班內老師講話方式不當,會立即與其溝通。
不同的劇本,熟悉的說辭,套路還是“家長自愿”。
【資料圖】
這樣一個情節并不復雜的新聞,背后有很多問題值得追問。一,最讓人疑惑的是,學校怎么成了賣牛奶的了?有網友就說,“學校就是學校,為什么非要搞這些有的沒的,要喝什么吃什么自己買不就行了?如果說這背后沒有利益,誰信?吃相太難看了”。
按說,學校做點校服、教材方面的生意還說得過去,可這牛奶實在離得太遠,校園餐理應包含牛奶,如今這樣單獨拎出來運營一番,不知道這牛奶有什么獨特之處,是“私人定制”還是來自“自家牧場”?實在想不出學校打的什么好算盤,但無論標榜的是什么,歸根結底恐怕還是要以牛奶為名來收點錢。
二,這番操作到底是這所學校獨有,還是當地的普遍現象?通知措辭說是“根據上級指示”,由此不難看出,上級或許指導了很多學校,且還說“本學期的牛奶征訂開始了”,看來往年也有類似的做法。那么,這種操作到底是由哪個部門主導,初衷是什么?顯然這些問題學校都回答不了,如果認定這事做得不合理,那么恐怕還得追根溯源,查查問題到底發生在什么地方。
還有就是備受關注的所謂“自愿訂購”。校方甩鍋給老師,說是老師講話方式不對,真相是家長自愿。有網友就表示:“這種自愿不就是變相的強制么”。過去學校搞類似的項目,最后都是家長承擔了所有。其實,學校的套路昭然若揭,無非是學校領導給老師壓力,完了出事了就說老師工作方式不對。到最后,學校領導都沒錯,老師做壞人,而家長是最后的埋單人。
“家長自愿”四個字,讓人有苦說不出。家長和學校之間,關系本來就很微妙,學校屬于強勢方,一旦安排個事,通常家長只能接受。哪怕有意見,也畏首畏尾,不敢把真實想法說出來。過去搞類似攤派的時候,學校還有所顧忌,經常是通過家委會。
比如,前不久,湖南某地一學校就組織集資在教室安裝指定空調,說的也是家長自愿。原來,個別家委會或家長,發出這樣的號召,結果搞得別的家長很被動,說是“自愿”,其實是“被自愿”。而家委會或者部分家長的這種想法,有沒有校方的指示或慫恿,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所謂的“家長自愿”絕不是所有家長的本意。
校園生活涉及方方面面,哪些項目是學校該統籌的,哪些又該回避,其中的界限本來應該很明確。如果衣食住行都要學校包辦,那學校就成了公司,顯然名不正言不順。面對那些不合理的攤派,家長不應該只是被“自愿”的角色。
可如今家校關系走偏,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乃至最近四川南充一幼兒園還讓家長集體宣誓“無條件配合老師”,個中荒唐讓人不可理喻。而幼兒園竟然還回應說“初衷是好的”,正如網友所評論的:“讓家長集體宣誓能有什么好初衷”。一件事能不能做,不能想當然,家長自愿不自愿,愿不愿意配合老師,首先要問問事情本身是否合理,不要一味拿“家長自愿”的套路來忽悠人。?
文l李建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