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爆紅了,很多人罵他,也有很多人捧他,在很多小城市的家長和學生看來,張雪峰就像救星一樣,為他們指點迷津,據說,張雪峰的咨詢費已經漲到8900元,一門課程就能賣450萬元。
張雪峰的爆紅,一點都不奇怪,中國存在著信息繭房,大城市與小城市,精英與平民間存在著巨大的信息鴻溝,張雪峰做的,就是縮小這個鴻溝,讓小地方的人也能知曉一些內幕。
不同階層間因為人脈和視野的不同,必然存在信息差,但在中國這種不透明的機制下,這個信息差格外大。很多消息,可能大城市的精英早就知道了,但小城市的平民,需要2年,甚至3年才能感受到。
(資料圖)
以前,經濟高速增長,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遍地是發財的機會,你的信息準不準確,還沒那么重要,只要你稍微勤奮一點,有點能力,會來事,至少能越過越好,做了錯誤的選擇也有機會糾正。
但現在存量博弈的年代,不講信息不行了,踩錯一個坑,可能一生也就這樣了。所以人們對信息的需求一下多了起來,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少踩雷,爭取一路選對。
人家接近信源近,什么消息都能第一時間獲取,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信息和潛規則,也知道的一清二楚,中國股市、房市賺錢的那批人,都是靠著信息差。
具體到就業領域,視野也差很多,很多小城市的父母完全看不清社會發展的大勢,也不清楚很多專業的內幕,都是憑感覺稀里糊涂的報。
比如考公,不少家長都不知道公務員招考大部分要求文科類專業,而且往往只集中在漢語言文學,法學,會計幾個領域。
他們一邊讓孩子高中、本科都選理科,一方面希望孩子考公,可謂是南轅北轍,問就說幾個大領導是理工科,但他忘了60年代和現在能一樣嗎,公務員招考早改革了,理工科很多除了少數專業對口只能考三不限。
知乎上大量抱怨自己學了理工科不好考公的,這是典型的信息差。關于考公這塊,我曾經還遭遇過一個烏龍,當時我出于興趣報了行政管理,但是我發現周圍的同學報該專業都是以為好考公,結果后來才發現公務員招考行政管理的適用性并不高,不如學漢語言文學和會計。
從考研中行政管理極高的分數高,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信息。
還有一些信息,也很少有人知道,比如說金融圈歧視女性,土木工程幾乎不要女生,讀了也找不到工作,還有電力系統關系戶很多,沒有關系寸步難行。
還有就是張雪峰反復強調的新聞學,說新聞學不好就業,孩子要報寧可將其打暈,新聞學不好就業確實是事實,2022年就業研究所的數據就顯示記者的就業景氣指數是0.06,編輯是0.09,什么概念?就是100個求職者分別對應6個崗位和9個崗位。
我從浙江大學、中山大學了解到的信息,也是傳媒類專業就業比較難,部分專業的真實畢業去向落實率不足50%。新聞學對口的工作就業形勢確實不好。
更何況新聞學確實缺乏核心競爭力,很多不讀新聞學的人也都進了媒體,我身邊兩個很有能力的記者,一個學旅游管理的,一個學電子工程的,我還曾在新京報待過一段時間,但是我是學行政管理的。可見新聞學這個專業,確實缺乏核心競爭力。
除了這些具體的,很多大的信息,小地方的人得知也有慢一些,比如現在都說“孔乙己脫不下長衫”,“學歷貶值”,尤其是文科生就業困難,還不如學個技術,這些信息還沒有完全傳到小地方,很多學生仍然在拼命地卷,而且為考上一個普通一本的文科專業而沾沾自喜。
其實你卷那么辛苦,還真不如調查清楚市場需求,有針對性的學一門技術。
還有現在很多小城市家庭就喜歡女兒去當教師,其實現在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已經臨近黃昏了,北京師范大學喬錦忠團隊剛進行了測算,因為出生率持續走低,未來5-10年,中小學生的數量會大幅銳減。
他們預測,2020年我國學前教育人口達到頂峰,2023或2024小學學齡人口達到頂峰,2026年是初中達峰,2025-2028義務教育學生每年會以100-200萬的規模減少,2028-2035年是三四百萬,到2035年我國將有150萬小學教師,37萬初中教師過剩。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學校縮招,不給新人編制而是簽合同,部分學校還出現了降薪欠薪的情況,這是因為大環境變了,就跟之前幼兒園行業遭遇重創一樣,隨著出生率降低,學校縮招,降薪,學校間合并都是必然的。
但是這個信息,有多少家長和學生知道呢?當大多數人去的時候,行業的紅利大概率已經沒了。
理解了這種信息差,你就知道張雪峰為何爆紅,很多小城市的家長信息閉塞,一輩子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張雪峰等于給他們開了一扇門。
但是,雖然我理解張雪峰爆紅的原因,但我并不看好他的作用,也許張雪峰的科普能改變極個別人的命運,但對社會總效益或者考生這個群體的總效益,貢獻為0。
因為資源永遠是稀缺的,只要總量不變,所有人卷或者不卷,結果都一樣,就跟高考一樣,假設211就在河南錄取1萬個名額,你河南考生是卷死還是躺平,最后都是1萬個河南人考上211,你再怎么卷,也改變不了這個結果,你和北京的差距并不會因此而改變。
推薦專業也是如此,張雪峰說計算機可以掙錢,可是在經濟中低速增長下,市場上的需求就那么多,高校的計算機專業也就錄取那么多人,報的多報的少重要嗎?該錄取多少還錄取多少。
反之,你讓這么多人學計算機,甚至很多文科生也去卷,最后計算機的人供給過剩,降低的是整個行業的工資,又會有很多人失業。殊不知新聞專業在零幾年也是很火的,那會報社都主動去大學招人,結果現在怎么樣呢?
張雪峰的推薦本身就有影響,路走多了就沒路了,蛋糕不做大,分配機制不變,去卷專業總體的效益不會變,而且你拿現在的情況去預測4年后,4年后形勢又大變怎么辦?有多少人從事的行業與自己的專業有關?(今年填報高考志愿,學生集中扎堆報計算機,文科專業哪怕是名校都成大冷門,以后恐怕會計算機專業過剩)
有時候我們必須承認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都抵不過時代的洪流和偶然的命數,張雪峰給了那些家長和學生那么大的希望,最后會不會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很多人偏執的相信高考就是一考定終身,現在又相信專業定終身,這種一廂情愿的想法還在延續。
張雪峰的爆紅也反映出很多中低層中國人的思維局限,那就是逃不出卷的思維,其實增加社會總效益,保護普通人的辦法早就有了,就是福利國家,正如庇古所說:窮人獲得一塊錢的幸福感和效用比富人要多,因此照顧窮人,加大二次分配,增加社會消費,是必要的。
但是遺憾的是,我看了這么多所謂出身底層的博主,能想出的公平的辦法還是卷,還是那句話,就1000個名額,你卷不卷結果會有改變嗎,最后大部分人還會是失敗者。張雪峰的爆紅還是沒有超出“卷”和一考定終身的思維。
那些小城市的家長和學生最后遲早會發現,張雪峰和此前的俞敏洪一樣,也不過是宣揚一種不能實現的烏托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