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學前教育受到的生源沖擊已經顯現。一些幼兒園“招生難”,從“一位難求”、搖號入園到招不滿、“吃不飽”
(資料圖片)
2023年至2028年小學招生入學人數也將呈下降趨勢
為應對當前入學高峰,一些地方通過改擴建、新建學校等方式增加學位,但幾年后可能出現學位過剩。學齡人口變化給教育規劃、資源配置帶來難題
對于未來幾年可能出現的學齡人口數量減少情況,建議在穩定部屬和省屬師范大學招生計劃的同時,逐步減少師專和高職高專師范生招生,保持相對穩定的師資規模和質量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今年春季學期,曾經學位緊缺的成都市高新區,有15所公辦幼兒園發布春季學期空余學位招生公告,空余學位300余個。北京、上海、重慶等多個城市幼兒園出現“招生難”。從“一位難求”、搖號入園到招不滿、“吃不飽”,近年來,全國出生人口數持續下降,在一些城市,學前教育階段的生源沖擊顯現。
但小學、初中階段學校依然擁擠。今年以來,上海、廣州、成都、濟南等城市相繼發布中小學2023年秋季學位超額預警;疊加城市優質教育資源“虹吸”效應,一些地方出現“城擠、鄉弱、村空”現象。
中國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之后,教育如何應對人口變化趨勢?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積極推進,各地政府如何回應優質教育需求,根據學齡人口變動趨勢科學規劃未來數十年的教育資源配置?
復雜局面給教育布局結構、資源配置調整、鄉村教育振興提出嚴峻考驗。多位受訪人士建議,加強精準測算和科學規劃,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強學位供給彈性,調控教師培養規模,更好應對學齡人口波動。
學前教育生源沖擊顯現
近年來,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出現短暫回升后持續下降,從2016年高峰期的1867萬人減至2022年的956萬人,總人口進入負增長。人口變動對不同階段教育資源需求的影響正在顯現。
記者采訪了解到,重慶多個區縣幼兒園招生人數出現下滑態勢。重慶晨曦鴛鴦幼兒園往年需要搖號搶號才能入讀,今年計劃招生90人,在反復發布招生宣傳的情況下仍未招滿。重慶江北區某幼兒園園長說,“以前家長要提前一年給孩子報名才能上學,現在幾乎可以隨時插班”。渝北區龍湖實驗幼兒園任園長表示,現在比高峰時每個班孩子少了10多個。
據悉,重慶市2022年出生人口19.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1‰,出生人口下降7.87%,是1997年以來出生人口首次跌破20萬人。
“人口負增長將帶來幼兒園的一次洗牌,民辦幼兒園受到沖擊較大。”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院長張家瓊說,近兩年,重慶各區縣的幼兒園招生人數都有所下滑。
教育部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在園幼兒、在校小學生人數雙雙下降。2022年全國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627.55萬人、小學在校生1.07億人,分別比上年減少約177萬人、100萬人。這已是在園幼兒人數連續第二年出現下降,小學在校生人數則是自2014年以來首次下降。根據2017年至2022年全國出生人口數據,6年間出生人口降幅超過40%,意味著2023年至2028年小學招生入學人數也將呈下降趨勢。
以上海這樣的一線特大城市、人口流入地和優質教育資源集聚地為例,上海社會科學院相關專家表示,估算2021年至2035年,上海市義務教育階段入學適齡人口將經歷一個短期緩慢上升到長期逐步下降的過程,小學在校生規模將于2024年達到峰值,初中在校生規模將于2028年達到峰值。此后,如果當地落戶政策、外來常住人口中高考政策沒有較大變化,初高中階段在校生規模會有所下降。
受此影響,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需求呈現減少趨勢。受訪專家預測,按現行生師比標準,到2035年全國將可能有超過100萬小學教師過剩。
師資保障? ?勾建山圖/本刊
一些城市義務教育階段依然超負荷
盡管小學在校生自2014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但由于城市聚集著優質就業機會和優質教育資源,吸引人口向城市加速流動,一些城市學校仍處于飽和甚至超負荷狀態。
上海、廣州、成都、濟南等城市已相繼發布中小學2023年秋季學位超額預警,上海已有9個區90所中小學的學位供給亮“紅燈”,廣州8區超百所中小學面臨學位緊張。
為緩解學位短缺,多地公布新增建設計劃。2023年,北京市明確將繼續新增中小學學位2萬個;天津市、武漢市各計劃新增學位3萬個;廈門市將新增中小學和幼兒園學位5.9萬個;南昌市擬新增學位7萬余個。
四川省巴中市中壩小學位于城郊接合部的新開發區,學校周圍新建的商品房林立。學校相關人員說,近年來,在校生規模跳躍式增長,從2014年的300余人增至如今的3200余人,生源主要來自周邊小區和進城務工家庭。
2021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1372.41萬人。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教育科技體育局局長李樂明說,“80后”“90后”農村家長傾向于把孩子帶在身邊,寧愿多花錢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學。
優質教育資源緊缺使一些學校提高入學門檻或不再安排隨遷子女入學。上海市部分小學對口招生地段入戶時間從1年提高到2年或3年;成都崇州市6所學位預警學校自2023年起不再安排外地來崇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入學。
上海市教育界人士認為,為應對當前入學高峰,上海通過改擴建、新建學校等方式增加學位,但幾年后可能出現學位過剩。學齡人口變化給教育規劃、資源配置帶來難題。“十四五”及未來更長一段時間,上海人口將繼續保持低增長,區域內部呈現高流動、居住空間分化等趨勢特征,教育資源配置的結構性問題將更為突出。
鄉村學校萎縮勢頭加劇
記者采訪發現,相比于一些城市中小學校“一位難求”,多地農村學校普遍出現在校生人數逐年減少、規模萎縮甚至“消亡”等情況,大量村級教學點因招不到學生而關停。
中部某鎮中心小學在校生由高峰時的近4000人,下降到如今的900余人,六年級至一年級人數逐級遞減,依次為222人、186人、165人、140人、146人、122人。學前班僅有99人。學校負責人介紹,學校下設的16個村級教學點,2022年秋季學期關停2個。農村學生轉學意愿強烈,這是當地鄉村學校面臨的普遍問題。
中部某鎮小學負責人說,近幾年勞動力大量外流,學校招生人數以每年100余名的速度減少,有的小學一年級只有2名學生。當地撤點并校的村小不在少數。
受訪人士分析認為,相比于人口負增長因素,城市優質教育資源“虹吸”效應是鄉村學校生源快速流失的重要原因。
城鄉教育差距大,農村家庭寧愿花大代價,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讀書。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長征學校校長董偉學舉例說,他曾詢問一名學生家長,為何寧愿每年花一兩萬元學費,也要將孩子轉學到縣城的私立學校,該生家長認為孩子轉學能提高學習成績。
“農村學校生源減少已是難以逆轉的大趨勢。”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學校校長包瑞直言,如果城市的學校可以容納,絕大部分有條件的農村學生可能都會流向城市。
有研究機構預測,到2035年,村小需求數將不足2020年一半,只需3.55萬所。
農村學校生源快速流失,加劇農村學校辦學難度,一些鄉村學校出現運轉困難。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鄔志輝說,農村學校普遍存在教師結構老化超編、優師優校資源匱乏等問題,生源流失使農村學校改善辦學質量愈加艱難。“教師超編既招不了老師,也留不住老師,一些教學點每個班只有兩三個學生,老師不愿進入這種課堂。”中部某鎮中心小學負責人說。
中部一所鄉村寄宿小學負責人說,“哪怕只有一名學生住校,日常維修、水電費、住宿生管理的人工費用等開銷也都要保障。”
失衡? ? 商海春作/本刊
增加供給彈性,辦好重點鄉鎮學校
我國出生人口數量下降勢頭給教育布局規劃和均衡發展提出了新考驗。多地專家和教育界人士建議,更好應對學齡人口變化新趨勢,應加強精準測算和科學規劃,實行彈性學位供給,有序調控師資規模,還應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合理布局并辦好鄉鎮學校。
一是加強精準測算和科學規劃。華中師范大學人工智能教育學部教授付衛東建議,在全面科學預測學位需求的基礎上,合理預留學校建設用地、教育設施發展空間等,緩解學位壓力時,以“改擴建為主、適當新建”為原則,避免大規模新建可能造成的較大浪費。南昌大學教育發展研究院副教授余衛建議,在學位需求出現較大波動時,避免大規模建設或撤并學校,靈活調節班額等辦學標準。
二是完善彈性學位供給體系。復旦大學附屬徐匯實驗學校副校長陸向榮建議,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教育資源規劃中加強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以便在升學環節降低社會成本,并在學校內部適時適度調節小學、初中學段辦學規模,合理使用教育資源。同時,通過調節政策購買學位數量等方式,短時間內擴充或調減教育供給數量,適應流動人口入學需求。
三是有序調控師資規模。余衛建議,逐步調整師資培養體系和師范專業設置,考慮到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可擴大音體美勞、學前、托育和特教等學科招生人數,減少文化科目招生計劃。對于未來幾年可能出現的學齡人口數量減少情況,建議在穩定部屬和省屬師范大學招生計劃的同時,逐步減少師專和高職高專師范生招生,保持相對穩定的師資規模和質量。
四是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辦好重點鄉鎮學校。包瑞說,鄉村振興需要鄉鎮學校的配套支持,應繼續辦好設施基礎好、人口規模較大重點鎮中心學校。隨著交通和基礎設施的發展,城鄉距離將不再是問題,可以統籌城鄉既有學校資源。董偉學建議結合鄉村振興需要人才,可將一些有志于基層工作的教師調整到鄉村振興戰場。 (采寫記者:趙葉蘋、吳曉穎、李偉、黃浩然、吳振東、高晗、李雙溪、張琴、趙佳樂、周思宇、楊思琪)■
關鍵詞: